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要头脑,不要芯片! 刘汉卿 如果科技真的达到了在人脑中植入“智能芯片”的时代,我想,这一定是人类最大的悲哀。人类因为自己开发的科技而使我们自己变得不再像一个人,而是一个生出来就会被程序操纵的机器,是一个事事都能理智分析却完全没有感情的躯壳,是一个无所不知却千篇一律的复制品。 我们过度依赖这些科技,从而就会失去我们求索的过程、失去个性。想到那些“无所不能”的芯片即将问世,我就感到害怕,因此我大声疾呼:要头脑,不要芯片! 诚然,科技着实会带给我们一些好处:它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高效,让我们认知世界的角度更多更新颖,可也确实带来很多弊端。如果说科技是水的话,那么必然有清水与污水;如果说科技是路的话,那么必然有的通向坦途,有的是刀山火海;如果说科技是一个朋友的话,那么必然有的为你两肋插刀,有的插朋友两刀。我们应该仔细斟酌;可当我们迫不及待地研究智慧芯片时,我们又是否斟酌过呢?答案当然是没有。 装上了智慧芯片,我们便失去了对知识的求索过程。“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也不愿祈求有力者的垂青。”雨果如是说。是的,我们有了这种“芯片”,我们就会在一瞬间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会节省很多时间,可是如果这样,我们又会对世界有多少兴趣?我们也许不用上学,那也无法领悟与一道难题独处时的快乐心境,科学的魅力不在于得出的结果而是在于在艰难困苦中百折不挠。倘若失去了过程,就如同一段旅行没有了沿途的风景,光秃秃的,那是何其可怕!因此我选择要头脑,不要芯片。 装上了智慧芯片,我们便失去了“个性”。我们都拥有完全相同的知识,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不必惊羡莫言获得诺奖的成功,因为每个人多可以写出魔幻现实主义,那么人人写书谁来看书;我们不必仰视富翁们的才华,因为每个人都深谙经商之道,那么人人决策谁来执行?失去了个性,也就打乱了社会的分工,如果人人都可以做老板,凭什么他就要打工,凭什么那个老大娘只能卖冰棍呢?失去了个性,就如同我们是一个个复制品,而地球就是一个庞大的生产车间。因此我选择要头脑,不要芯片。 装上了智慧芯片,我们便失去了情感。拥有智慧芯片我们会明白很多道理,我们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对朋友的关心处处提防;我们明白“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深深包裹自己不会相信任何人,那么这个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没有情感、谈何信任?当人间将要变成寒冷的极地时,我选择要头脑,不要芯片。 也许我们应该清醒:智慧芯片的出现,可能不会是世界更进一步的助推器,而会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危机的时刻。 要头脑,不要芯片!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智慧芯片’这个材料不‘命意’,什么观点预设都没有。貌似‘供料’作文题型,但它‘命域’而不‘命意’。没有暗示也没有明示观点,不示这就是方向。”审题时,可根据材料的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智慧芯片是知识,能帮助记忆,但不能帮助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创造,(2)材料中举了两种情形,一种是科学,一种是文学,这种情形,是普及,还是贬值?需要思考。在立意上可以谈拥有智慧芯片的好处,也可以谈拥有智慧芯片的坏处——单纯记忆,难于创造;失去个人个性;知识的贬值……所以参考的立意:可探讨书本知识与实际能力及创造性培养、知识存储与情感体验的关系;也可思考知识的获取与学习过程的体验、知识共享与个性缺失、文化的民族化与全球化等问题;也可反思科技发展的利弊、信息爆炸及相关问题。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3分)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里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锱铢(zī)(zhū)  (dú)     (cén)寂      (zú)

B.糍粑(cí)(bā)   (nuó)送     (guàn)河   (zūn)鱼  

C.央(měi)       (chéng)   (shuò)倒    (wāng)心窝

D. (jī)发      迤逦(yǐ)(lǐ) (nèn)地      (áo)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沙漠胡杨

王永杰

①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白杨的美在于挺拔,而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②胡杨是古老的树,据说,几千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了。它曾经是山地河谷的主要树种。在新疆伊犁地区,巩乃斯河沿岸至今还有胡杨树的身影,但是已经没有成片成林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是沙漠选择了胡杨,还是胡杨爱上了沙漠,胡杨逐渐演变成了沙漠河流沿岸最主要的树种。目前,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沿岸。

③胡杨是美丽的树。每年10月,秋天的胡杨就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远观胡杨,层林尽染,一片金色的海洋。近观胡杨,每一片叶子都很通透,叶脉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太阳初升或者夕阳西下的时候,逆光或者侧光去端详,透明的叶片相互映衬,散射出黄色的光晕。当然,最壮观的是乘坐三角翼飞机,逆着光从胡杨林头顶飞过。视野开阔,胡杨、沙漠、河流尽收眼底,黄色的沙丘、黄色的胡杨,还有泛着银色鳞波的河水,真是壮丽神奇。

④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所以,胡杨也称为“异叶杨”“变叶杨”。有人说,胡杨的奇特在于一树三种叶。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⑤胡杨的根很奇特,可以扎到地下几十米,吸取水分,顽强地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走进胡杨林,你可能会看到,有些粗大的胡杨,祼露的根部很粗壮,很发达。但胡杨小的时候,根系很不发达,只有一个主根很粗,这主要和胡杨生长的环境有关,它必须把根迅速插进地底下,获取宝贵的水资源。所以胡杨很难移裁,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挖断其主根,前几年,单位搞园林绿化,想栽种几棵胡杨。有人急于求成,挖了十几棵胳膊粗细的胡杨栽进院子,结果只成活了一两棵。

⑥胡杨是顽强的树,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带,耐干旱、耐盐碱,不怕酷热严寒,不畏风沙侵袭。它们或成片成林,或孑然一身,顽强地矗立在沙漠戈壁,履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沿着沙漠公路走一走,你会看到在沙漠边缘,沿着古河道,生长着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的胡杨,尤其是沿着塔里木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有人说,正是有了这片胡杨林,天山南麓的大片绿洲才免遭沙漠的吞噬。所以,当地人称胡杨为“英雄树”,也有人赞美它是“沙漠的脊梁”。

⑦第一次走进沙漠,见到胡杨,我就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粗壮的树干、开裂的树皮、奇异的形状,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烈日炙烤下,顽强地挺立着,用不太茂密的叶子,为我们这些到访者撑起一片片阴凉。有的树冠已经枯死,却从半腰伸出一根绿枝;有的下半部分的小虬枝沿着树干枯萎着,树顶部分却绿意盎然;有的半边身子似乎已经焦黑,却在另一侧长着茂密的枝叶;甚至有的上半部分已经没有了树皮,露出白森森的树干,下半部分却快意地生长着,还有的树身子已经匍匐在地,靠一些枝杈支撑着,树冠部分依然歪歪扭扭地向上展开……此时此刻,我似乎体味到了一些坚韧不拔的含义。

⑧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有时候,我站在沙丘上,或坐在胡杨树下,任思想的野马穿越时空随意驰骋。一棵嶙峋的老胡杨,也许曾经为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撑起过一片阴凉;一根枯萎了的老树干,也许曾经为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拴过疲惫的骆驼;一段躺在沙丘上的老树皮,也许曾经见证了西域历代王朝刀光剑影的兴衰。不屈的胡杨、不老的胡杨、不朽的胡杨,只有你能说出尼雅的奥秘,只有你真正了解沧海桑田的变换。如今,塔里木河不再奔流不息,罗布人与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沙尘之中,而古老的胡杨树依然顽强地挺立在沙漠的边缘,守望着现代文明在荒野之中的繁衍生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证明胡杨树是古老的树种。

B胡杨树的主要特点是树种古老、色彩美丽、叶子和根奇特、生命力顽强。

C从第⑤段中的事例可知,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树在别的地方是很难成活的。

D人们称胡杨为“英雄树”“沙漠的脊梁”,是因为它在防沙护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E作者对胡杨树作了具体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胡杨树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2.第⑦段细致地描写了沙漠胡杨的形态,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的表达艺术。(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不是无所谓的,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样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被完全丢掉自己。他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不是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与神态,这是在创作前体验“非我”。

B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C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2.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袒裼裸裎:袒裼,肉体袒露;裸裎,露身。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不随便与人交往,连别人的帽子戴得不正他都要生气。柳下惠则相反,和谁都能交往。虽则交往,但决不受他人影响。

B对待不良倾向,伯夷是“望望然去之”,而柳下惠则“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两者都十分可贵,十分难得。但孟子认为两者都不可取。

C柳下惠不羞辱国君,也不小看下面的官员;他为官就竭力提拔贤士,一定重用他们,不因为官小而抱怨,处境困厄而不忧伤。

D柳下惠的信条是:“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玷污)我哉?”就是说,他也爱惜自己的清净洁白,不与伯夷异趣。

选段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2.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3.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