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各题(每题3分,共9分)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各题(每题3分,共9分)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辙亦海康  贬谪     B.然其诗而实绮  质朴

C.性刚才拙,与物多  感触   D.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  悔改,改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至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天之苍苍,正色邪?

B.每家贫,东西游走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其学日进,沛川之方至    及少日,眷有归欤之情

D.今将集并录之              爽籁发清风生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3分)

译:                                                                     

 

⑵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3分)

译:                                                                     

 

 

1.C 2.C 3.D 4. (1)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 (2)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解析】 1. 试题分析:忤:抵触,违逆。此题的关键是“物”为他人之意,自然应该是与他人抵触。从词语的搭配考虑迎刃而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A代词,那些;副词,或许。B副词,因为;介词,凭借。C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性刚才拙”非苏轼的评价,是陶渊明的自谓。此题关注双引号与单引号的使用即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1)试题分析:此题中固定句式尤为关键,“岂……哉”翻译成“难道……吗”或“哪里……呢”都可以;感,感触。 (2)试题分析:此题中判断句式判断有难度;另外需要掌握所以的两个用法,此处的所以表原因。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出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下面各题(每题3分,共9分)

绿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选自林庚《唐诗综论》)

1.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可见青不能用来形容柳。

B.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所以青和绿原属于同一种颜色。

C.诗句 “春晚绿野秀”,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

D.与重在表现具体现实的世界的绿相比,青似乎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了春天。

B.诗中的“细叶”所以又被称为“柳眼”,因为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

D.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   

A.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D.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对君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其中表的内容侧重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例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等句中的“壬戌”“癸丑”即是干支纪年法。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字是举行加冠礼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查看答案

下面对名著的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积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她悲痛欲绝。

B.葛朗台推门进来,一眼就盯住了那闪亮的东西(夏尔的梳妆匣)。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并最终拿走了它。

C.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庭长自告奋勇要去打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

D.葛朗台晚年瘫痪之后,他总是把轮椅转到面对密室铁门的地方,他监督女儿亲手把钱袋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他总是把钥匙放在坎肩的口袋里,还不时地伸手摸摸。他一有力气睁大眼,便把眼珠转向密室房门:那里面藏着他的金银财宝。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用于我校九十年校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深叶茂结硕果,笔健墨浓绘蓝图。 B.满腔热血育桃李,一片丹心扶栋梁。

C.画栋拂云联旧垒,玉兰绕砌缀新枝。 D.福星高照满庭乐,寿诞生辉合家欢。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钓鱼岛事态激化到当前地步,直接原因是由日本的短视造成的。但这又与美国有意无意推波助澜不无关联。实际上,美日对钓鱼岛的私相授受,使日本的错觉不断强化。

B.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C.金秋十月,安溪县有关部门针对广大茶农茶叶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茶叶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茶农们打开销路。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