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共6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共6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 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C 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的。前者只是庸俗的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D 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2.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要求?请简要分析。(3分)

 

1.C 2.(3分)孔子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他认为,如果学生不能触类旁通,从已知的学习内容推知类似的东西,就不需要再教他什么了(教他再多的东西也是没有意义的)。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C“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表述不正确,应是“前者只限于对贫富本身的态度”。第二问,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意为“你呀,已经可以和我谈诗了,因为你已经能举一反三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为“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可见他要求弟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5分)

袭人道:“ 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 ,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袭人在劝解谁? “他这种行止” 指什么?为什么有“这种行止”?请简述。 (《红楼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 ,对《红楼梦》故事情节叙述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宝玉说服贾母叫秦钟一起上学。 宝玉来看宝钗,宝玉要了金锁看。黛玉来了,见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黛玉借雪雁送手炉趁机奚落宝钗。(第八回)

B.贾瑞调戏凤姐不成,反遭算计,遂一病不起。一跛脚道人送来一面錾有“风月宝鉴”四字的镜子嘱咐他只可照正面,不可照反面,三五日即可治愈。(第十二回)

C.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第十三回)

D.黛玉取笑湘云不成反被打趣。第二天宝玉又过来求湘云给他梳头。这令黛玉大为不满,对宝玉冷淡了一天。宝玉明白原因后烦恼不堪,当晚读庄子,提笔续写“焚花散麝”一段文字。(第二十回)

E.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井自杀,贾环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引起。同时,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二罪并发,宝玉因此挨打。宝玉挨打,引起大家关切,众人态度不一。(第三十三、三十四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5分)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夫人:丈夫的妻子

B郑伯  如:到……去

C吾不救也  克:能够

D子产使都有章  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有关加点“之”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②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③德,国家之基也④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八句话分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2分)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2分)

A子产高度重视听取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2分)

(2)侨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2分)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分)(课内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封之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③沛公欲关中       ④踞以骂曰    ⑤沛公已去,至军中    ⑥太子    ⑦项伯杀人,臣      ⑧范增数项王   ⑨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⑩阙秦以

A①②③④⑥⑨⑤⑩⑦⑧      B①②④⑤③⑧⑥⑨⑦⑩

C①②③⑤⑧⑨④⑥⑦⑩        D①②④⑥⑦⑧⑨⑩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秦王还柱          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不敢兴兵拒大王        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C.固不如也,为之奈何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嘉先言于秦王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