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题3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①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②,忽传诏对内东门③,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④,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⑤,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 ①部勒:部署约束。②归沐:回家休假。③对内东门:到东门商议内务。④周怀政之诛:指周怀政阴谋杀人的事。⑤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在州县里通过祭祀山神为皇上祈求长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 (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3分)
②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0分,每题1分)
①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
②眄庭柯以怡颜 怡:
③园日涉以成趣 日:
④三径就荒 就:
⑤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⑥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
⑦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
⑧识盈虚之有数 数:
⑨宁移白首之心 宁:
⑩敢竭鄙怀 敢:
名言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① ,奚惆怅而独悲?
② ,风飘飘而吹衣。
③ ,鸟倦飞而知还。
④悦亲戚之情话, 。
⑤酌贪泉而觉爽, 。
⑥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 ,宾主尽东南之美。
⑧ ,烟光凝而暮山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米兰·昆德拉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难解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作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个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以表歉意。”
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大部分人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教学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B.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C.“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是细节描写,体现了钱学森教学时珍惜时间的精神。
D.“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
E.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2.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述。(5分)
3.文中的“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语意丰富。谈谈你的理解,并就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5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3.8)
孟子认为要如何对待自己缺点和别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