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学作品,根据要求答题(9分)
说话
贾平凹
我出门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人一稠,只有安静地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口舌的功能失去了重要的一面,吸烟就特别多,更好吃辣子,吃醋。
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最早是我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候,再是我恋爱的时候,再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邀请时。
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后来想,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而我的家乡话外人听不懂,常要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些字眼,说话的思维便要隔断,越发说话没了激情,也没了情趣,于是就干脆不说了。
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一切应酬由他说,遗憾的是他口吃,话虽说得很慢,仍结结巴巴,常让人没有气儿了、要过去了的危险感觉。偏有一日在长安街上有人问路,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语不发,过后我问怎么不说,他说,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启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
有一年夏天,北京的作家叫莫言的去新疆,突然给我发了电报,让我去西安火车站接他,那时我还未见过莫言,就在一个纸牌上写了“莫言”二字在车站转来转去等他,一个上午我没有说一句话,好多人直瞅着我也不说话。那日莫言因故未能到西安,直到快下午了,我迫不得已问一个人X次列车到站了没有,那人先把我手中的纸牌翻了个个儿,说:“现在我可以对你说话了,我不知道。”我才猛然醒悟到纸牌上写着“莫言”二字。
这两个字真好,可惜让别人用了笔名。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每每把“聋哑学校”的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不会说普通话,有口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但我会骂人,用家乡的土话骂,很觉畅美。
这么说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悲哀,恨自己太不行,自己就又给自己鼓劲,所以在许多文章中,我写我的出生地绝不写是贫困的山地,而写“出生的地方如同韶山”,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
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的女儿在她的卧房里也写了这八个字的座右铭,但她写成:心系一处,守口如平。平是我的乳名,她说她也要守口如爸爸。
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许多好事,也避了诸多是非。
世上有流言和留言——流言凭嘴,留言靠笔——我不会去流言,而滚滚流言对我而来时,我只能沉默。
1.作者不会说普通话,请阅读全文,概括作者不会说普通话的原因。(2分)
2.“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3.“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许多好事,也避了诸多是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理解,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4分)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字数不得超过120字。)(5分)
甲、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四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王允曰“……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拊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拊掌大笑的是谁?他用什么计策来对付董卓?请简述相关情节。
乙、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
徐庶拍马而回有什么主意?因何事徐庶要离开玄德?请简述相关情节。
文学名著阅读(9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老太爷的寿辰刚过去,觉民的亲事就正式提出来了。冯乐山托了人来做媒,老太爷自然一口应承。觉新为觉民的前途悲伤,下定决心帮他争取。
B、嫂子的惨死最终让觉慧看透了这个家,他决意离开家。觉新哀求他不要走,但觉慧去意已定,觉新最终答应帮忙。觉新去跟长辈们说了觉慧的事,遭到他们的反对后,决定秘密进行。在兄长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觉慧最终乘船去了上海。
C、各路诸侯联合进军京师,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率兵迎战,华雄连斩联军数将,各路诸侯惊慌,关羽请求上阵。袁绍起初不同意,但是袁术与曹操赞同关羽出战,袁绍才同意。曹操令人斟上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
D、曹操兴兵讨伐张绣,行军途中,间一路麦熟,百姓因惧兵祸,不敢刈麦。曹操于是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百姓无不称颂,可是曹操自己的坐骑因为受了惊吓践踏了麦田,曹操表示要自刎谢罪,被人劝阻后,决定割发代首,严明军纪。
E、孙策怒斩于吉道人后,病情日益加重。临死前,他取印绶授予孙权,并嘱咐说:“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阅读下面两则《论语》部分内容,根据要求答题(5分)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请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约: (1分) (2)造次: (1分)
2.请说说选段对仁者行仁提出怎样的要求? (3分)
古代诗歌阅读(5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2分)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 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 易:改变
B.获六七人下狱 获:拘捕
C.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D.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 谢:辞职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2分)
①德基自如 ②擢知莱之潍州事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A.①②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2)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