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秦可卿病死,贾珍极其悲痛,愿为秦可卿的丧礼尽其所有,动用了原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棺木,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秦可卿的丫鬟瑞珠也触柱而死,贾珍以孙女之礼葬之。
B、宁府为秦可卿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宏大,北静王也了。贾珍同贾政贾赦三人连忙以家礼相见。北静王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并对贾政说,想见见衔玉而诞的宝玉,宝玉十分喜欢。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
C、赵姨娘之子贾环和宝钗等人赌骰子,输了耍赖,宝钗为他掩饰,莺儿却不服,说贾环不如宝玉,贾环哭,被赶的宝玉劝回家。贾环回家后向赵姨娘搬弄是非,恰好被凤姐听见,凤姐一番抢白,让贾环和赵姨娘无话可说。
D、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贾珍遂请贾政亲自视察并赐题各处匾额。宝玉随贾政并众清客同行,贾政也有意试一下宝玉之才。宝玉在众人面前大显其才,分别题有“蓼汀花溆”、“大观园”、“有凤仪”等。
E、袭人哄骗宝玉说,其母、兄要赎她回家。宝玉十分着急地挽留。袭人则趁机向宝玉提了几项要求,如要宝玉不能放纵任情,少发怪论、好好读书,并改掉爱红的毛病,不准偷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等。宝玉满口答应。
请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B.宁府的焦大从小跟着宁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焦大喝醉了酒,就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儿也抖落出。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C.薛姨妈托周瑞家的到王夫人处给凤姐和诸姐妹送宫花。当周瑞家的把最后两支宫花顺路送给黛玉时,引起黛玉的猜疑,认为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送来,于是用话来讽刺周瑞家的。
D.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E.宝玉看宝钗,黛玉也来看望。然后薛姨妈留大家吃茶,宝玉要喝酒,薛姨妈就拿好酒来给大家一起喝。而宝玉偏偏想喝冷酒,黛玉劝说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名句默写(10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 冷漠,凄清,又惆怅 。
3.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楚,楚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楚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楚,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楚。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楚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楚。楚闻王翦益军而,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楚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楚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楚地城邑。岁馀,虏楚王负刍,竟平楚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篇》)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 谢:推托。
B.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 顿:困顿、疲弊。
C.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怚:粗疏,鲁莽。
D.秦因乘胜略定楚地城邑 略:攻占。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翦带兵作战勇敢或用兵多谋善断的一组( )
①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②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 ③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④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 ⑤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⑥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时,王翦假托有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回到家乡频阳养老的。
B.当国难当头之时,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楚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C.秦国在攻取楚国前夕,李信认为只需用兵二十万,王翦却坚持非六十万不可。这说明秦代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局势极不稳定。
D.秦王为扭转局势,亲自驰往频阳,请王翦挂帅出征并且满足他的要求,将全国兵力六十万人都归其指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闻楚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5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去而事智伯 去:前往
B.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
C.卒释去之 卒:最后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分)( )
①去而事智伯 ②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彼义人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赵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涂抹厕所,想在赵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赵襄子识破。
C.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赵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D.豫让在赵襄子经过的桥下行刺赵襄子,被发现后毫不畏惧。在想办法突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拔剑自刎以报智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2)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 内:接纳
C.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良曰:“长于臣。”
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D.①沛公默然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3分)( )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