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暮春回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番暮春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1.本诗前两句诗人借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描绘出鸟稀花落、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暮春之景 2.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用鸟稀花残来突出幽竹的“不改清阴”之情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主要景物例如,黄鸟、杏花、辛夷花等,“残”“稀”“尽”等词语渲染出了凋零、凄凉、空寂的氛围,由此可得出暮春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结合着具体诗句答出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再根据表现手法的表达作用来分析表达的作者情感。前两句描绘出一番暮春凋零空间的景象,而后两句中“幽竹”“不改清阴”却是另一番景象,故运用了对比或衬托的手法。从诗人的写作意图角度看,“幽竹”的不改清阴,自然是表现了它的不畏春残、不为俗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而从人物属性的角度分析,诗人除了赞美幽竹外,自然表现了自己像幽竹一样的品性与志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

文木先生传

[]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悲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素不习             :经营

B.环萧然               堵:墙壁

C.构者莫之为胜         夙:素常

D.至余家               延:延迟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3分)

饮酒歌呼穷日夜                        窘极,则以书易米

③夙构者莫之为胜                        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⑤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敬梓生性聪明,读书过目,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无意进取功名。

B.吴敬梓家境不错,继承了不少家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几年之内耗尽家产,生活开始穷困起来。

C.吴敬梓善交文士,但对当时流行的八股文深恶痛绝,因而那些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他。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4.断句和翻译。(6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2分)

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2分)

 

查看答案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每句1分,共10分)

1、                  ,桃李罗堂前。

2、                   ,知来者之可追

3、木欣欣以向荣,                  

4、潦水尽而寒潭清,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臣以险衅,               

8、凡在故老               

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花园里有一棵娇小玲珑的野花,一天,他发现了一株雍容挺拔的玫瑰,叹息说:“造物主为何让我如此渺小,只能紧贴地面生长,不能像玫瑰花那样耀眼。”造物主答应这一株野花的请求,把它变成了盛开的玫瑰,她高傲的矗立在众花之中。午后,狂风暴雨袭,他被连根拔起,而野花依然存活。他们说:“虚荣要付出代价。”濒临死亡的她说:“我终于远离卑微,找到生活的高贵。”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gà(    )和         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和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涎(     )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              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             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了轻松愉悦的谈资。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给加点字填写正确的拼音。(1分)

3.依次填入上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

C、窘境    意犹未尽    发酵

D、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

4.上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2分)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修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5分)

活着的手艺

文/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就会对着木料说:“他了,他了!”是的,他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的。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我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贴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工资。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

B.长大之后,“他”学会了木匠手艺,并凭借自己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快超越了师傅,成为当地最吃香的木匠。

C.“他”虽然被村里人称为“懒木匠”,但其实并不“懒”,“他”不愿意“做小活”是因为不想委屈自己的手艺。

D.文章借其它木匠之口,侧面介绍了“他”这些年的打工经历,既节省了篇幅,又巧妙地展示了“他”的性格特征。

E.本文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技法,以写人为中心,描写细腻;善于运用悬念、伏笔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他比谁都孤独”的原因。(4分)

3.标题“活着的手艺”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