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寺庙里的两块石头在小声交谈。铺在地上当台阶的一块石头向被雕成佛像的另一块石头抱怨说:咱俩从一座山来,瞧你现在多风光,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跪在你脚下顶礼膜拜。我怎么那么倒霉,每天被人踩来踩去。被雕成佛像的那块石头略一沉思,慢悠悠地说:老兄,别忘了,进这座庙时,你只挨了四刀,我可是挨过千刀万剐呀!

阅读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一:他,牢牢地抓着土地 认识他,是从一句诗来的:“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那时候我想,他一定是一位忧郁的诗人;记住他,是从另一句诗来的:“活在这珍贵的人间。”那时候我又想,他一定是一个乐观的家伙。 可是,我都错了。 可是,我从此开始疯狂迷恋他的诗歌。一家书店接着另一家书店,我满大街地寻找他的诗集――可是,一本也没有找到。 很久之后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最终见到了它。 命运实在是一个高明的玩笑家。当我怀着虔诚的心第一次打开那本诗集时,没读几句我便丢开了。我被震颤了一下。以前看到的那些,不是伤春悲秋,便是感时伤世,甚或忧国忧民,我只须跟着诗人们或“出乎其外”或“入乎其内”地循着景入情,借着物伤怀罢了,怎么我就这样被一首首小诗给“震颤”了呢? 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他的诗。激情,还是狂热?爆发,还是冲撞?疯狂,还是粗野?放荡不羁,还是浴火重生?这是一个颇为难下的定义,思来想去,我想到了一个词:原生态。 他的诗,犹如土著居民跳起的舞蹈,犹如垂死老者最后闭上的双眼。他狂放时如红日喷薄而出,他绝望时如死水寂静无声。 我一直奇怪于这样的力量,疯狂地在他的诗歌中搜索,最后,也不知是谁,告诉了我两个字:“麦子”,没有任何一个词比“麦子”更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诗中。 我刹时间明白了他的力量,他的力量来自土地,来自自然。 最原始、最基本的生命,蕴涵了最强大的力量。他的诗的力量让我一读便战栗,却打死也不松手,紧紧地拉住我的同时,又将我远远地踢开。 这就是土地的力量,没有人能离开土地,也没有人能阅读完土地。 世界上有两个地方是我们所不能触摸到的,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底。 它们神秘,毫无形态,这,正是他的诗。 有时,他的诗语无伦次,毫无逻辑,可是不知为何,你就被它震撼了。因为他是一种最原始的喊叫,发出最高贵的声音。 他打破了语言的装饰性,打破了优雅之美,如同土地赤裸裸地出现在世人面前,用天马行空的思维写诗,用原始语言写诗。 他不是顾城,想到自己的黑眼睛和任性;他不是卞之琳,想到自己窗外的风景;他不是北岛,想到自己高尚与卑鄙的回答。他只说:“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 就这样,他喊出了生命的激情,给了诗歌一个加速度,冲击开所有人的心。 我常常想,他就是土地的儿子,用土地的声音轰击我们。面对土地,我们是站着的,而他,却是躺着的――他爱土地,他就爱麦子,他用爱麦子来爱土地。 是的,他就是海子――被人“踩来踩去”,也被人“顶礼膜拜”。 魅力点评 文章呈现出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和思辨能力。作者以“辩证”的视野去解读材料,并且寻觅到了自己的写作“点”――通过对一位有“争议”诗人的阐述,表达了“我”对他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不同的认识”的道理。 如果没有对“海子人生”的了解,如果没有对“海子诗歌”的酷爱,如果没有对“海子思想”的揣摩,那么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介绍和阐述――阅读的积累是作文的“土壤”、“基石”。 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能够把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与自己的“阅读”作了一个恰当的链接。 文章语言、思维呈现出许多闪烁的火花:“世界上有两个地方是我们所不能触摸到的,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底。”;“给了诗歌一个加速度,冲击开所有人的心。” “寓言性材料”作文最犯忌的是简单图解“材料”,或用一个低劣的故事诠释“材料”。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寓言性材料”作文。面对这一类材料,我们审题的第一要义是解读材料所包含的“寓意”。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包含着一个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当然,“多角度”解读材料,也是考场作文中提倡的和允许的。 既然材料只具有“一个”主要的、核心的含义,那么,我们首先要把这个含义弄清楚。就像在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落水处只是“一点”,但是溅起来的是“四射”的水花。如果我们连这个材料的“主旨”都没有明白,就急着要“多角度”了,这样的话往往会偏离或远离材料所包含的“寓意”。所以,对“寓言性材料”的审题切忌见其“一隅”而忘其“一屋”,只凭第一感觉,乱抓一个“点”,就匆匆“下笔成文”了。 那么,上面的这段材料的“寓意”是什么呢? 它主要的、核心的含义应该是:只有经历磨难的历程,才有可能换来精彩的结果。涉及的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这是它所包含的“一点”。 围绕着这“一点”,我们可以“四面开花”:不能光关注他人的结果;有怎样的过程就有怎样的结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位置的不同不等于价值的不同,(“台阶”“佛像”都风光);认识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示例,另写两组句子,要求句意关联,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查看答案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2分)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

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

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②⑥④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