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适合自己,方为最好 相同的发型,有的人看起来干净利索,有的人却令人看起来不舒服;同一款衣服,不同的人穿起来的效果可能会相差很多。薰衣草在北方和南方长势相差甚远。 为什么?物物各异,事事不同,不合适罢了! 莫泊桑说,人生从来不会像意象中那么好,也不像意象中那么坏。是的,正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样,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著名影星伯曼13岁成名,刚开始波曼选择的多是商业表演,这不利于她个人和事业的发展,所以波曼果断的放弃了当时的选择,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表演,毫无疑问,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她将自己的事业推向了人生的顶峰,最后捧得奥斯卡归来。波曼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也选择了使自己走向成功。 著名作家毕淑敏考上心理学研究生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将要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时,他放弃了文凭,在北京西四环外开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对别人的劝阻,毕淑敏却一笑置之。她认为,如果一个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来,她可能就不会再写小说了。毕淑敏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小说,把心理研究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发展,结果自然她的人生是精彩的。 就像一双鞋子,最贵最华丽的那双并不一定是最合适自己的;相反,或许一双普通的休闲鞋会让你神清气爽。 南唐后主李煜,帝王之身,风光无限,文采斐然,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最后却沦为亡国奴、阶下囚,抑郁而终。李煜如此才华,令人可惜可叹,若没有天子这个高贵的身份,没有烦心的政务,没有彼此的尔虞我诈,或许他可以潇洒,大气的在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抹色彩。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你所拥有的一切,并非都是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正如雕牌洗衣粉的广告所言:只要对的,不要贵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引出思考,无论是发型、穿衣还是广告语,都紧扣中心,很有生活气息,清新动人。正反对比的结构、新颖独到的事例选择、恰到好处的名言引用、随处可见的语言修饰,都是值得同学们在作文中借鉴的亮点。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别人只是观众; (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1.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2.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3.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日]芥川龙之介

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②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④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是解不了闷儿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嗒一声落了下来。她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

⑥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⑦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的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⑧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1.怎样理解第④段划线句的含意?(3分)

2.请概括小说中乡下姑娘的形象特点。(4分)

3.简要梳理小说中“我”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

4.小说第③段和第⑦段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5.小说结尾,“我为什么能“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这个结尾之于我们,有怎样的现实意义?(5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4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2.颔联和颈联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诗句谈谈。(4分)

 

查看答案

(1)把上面两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3分)

②无乃欲低头就之乎?(3分)

(2)用“/”为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鸿 鸿 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以身居作                 居作:作佣人

B.鸿绝不娶                 并:全部

C.斥数妇                   简:直接

D.今而见,敢不请罪         择:抛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