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B.以章献于寒微                 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诛怀政           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           弛:延缓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4分)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

 

1.B 2.C 3.D 4. ①(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解析】 1.1】 试题分析:A项,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项,诛:诛杀。D项,弛:松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做这类的题,先要看是不是本人所做的事,然后再看这个事是不是能反映“信息点”。还要注意审清题目,看清是“直接表明(间接表明的不能选)”还是“表明(间接表明的也能选)”。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排除BD选项,答案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3】 试题分析:A项,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项,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项,“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此类题目命题方向主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设题“雷区”有:曲解文意(错解关键词)、无中生有(文中无此信息)、张冠李戴(写错做事者)、移花接木(不同时、地等做的事搅乱混编)、以偏概全(一点缺点,全盘否定)、言过其实(过高褒扬或贬低)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词类活用或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等)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向”译为“先前”“以前”;“殆”译为“大概”;“过”译为“错”。“许”译为“应许”“批准”;“然”,转折连词,译为“然而,但是”;“壮”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壮(有豪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作知制诰。真宗驾临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现在,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考察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团圆、平等、诗意都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又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说到当时的中秋节,家家户户“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明代田汝城也说:中秋日,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同时代刘侗则云:“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这些记载都揭示出中秋团圆的主题。中华民族一向有追求和谐圆满的人生理想,而中秋节的形成正满足了人民的这一愿望。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人口流动频繁,很多人长期离家在外,漂泊成为了一种常态。因此我们更应注重节庆的社会调节功能。由于现在的国定节期只有一天,纯粹意义上的回家团圆很难做到,因而注重中秋团圆内涵中的“家园感”就显得特别重要。李白诗云:“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人生漂泊本属无奈,但“家园感”却能让人们融入此时此地的群体之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因此,如乡镇街道乃至文化馆以及社区业委会等民间组织,都可以做一些民间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建设工作,以消除邻里之间的隔阂,建立温馨的社区文化和宜居环境。

贯穿中秋文化的另一核心内涵,则是平等的观念。宋人金盈之《醉翁谈录》记载当时京师赏月:“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这就完全摆脱了古代祭月礼的贵族性和某些节目的小众特点,成为全民平等欢乐的节日。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与人平等、阶层与阶层平等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但毋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各阶层之间、集团之间依然有着诸多壁垒需要消除。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社区都可以举办相关活动。但所有的行为举措,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群体的参与。只有群体参与其中,才能产生平等的氛围。所以文艺活动的方式可采取参与者自主互动,无需预设表演者和观众,人人都是表演者,形式则宜多样化。

还值得一提的是,诗情画意也是中秋的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贯穿着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体现着自然和生命的节律,代表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所以向来不乏诗情画意,其中尤以中秋为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既代表着古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又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美好期待。而“但愿团圆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等,则通过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抒发,起到心灵抚慰的效果。诚如林语堂所言,“诗教给中国人一种旷达的人生观,一种慈悲的意识,一种丰富的爱好自然的态度和艺术的忍受性”。因此,在中秋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当下的人们理应放下手中的工作,放松身心,试着体验诗意栖居的美好。

当今全社会都在讨论中华文化的复兴问题,文化重建就是其中一题。从中秋等具有生命力且又历史悠久的节日入手进行文化建设,应该是一条见效较快的途径。

                                    (节选自黄意明秦惠兰《文化建设从节日入手》) 

1.下列不属于当下要注重中秋“家园感”的原因的一项是

A.城市化成为普遍趋势,流动人口增多。

B.当今很多人长期漂泊,中秋节难以回家团圆。

C.人们融入群体、获得归属感的需要。

D.民间文化和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在中秋节置办家宴、互赠月饼、女子返回夫家,均寄寓团圆之意。

B.古代的祭月礼和其他一些节目,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普通百姓无甚关系。

C.群体参与是营造节日平等氛围的关键,人人是观众也是演员。

D.中秋体现了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节律的认识,并一直含有诗情画意。

3.结合文意,概括三点重建中秋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黄尾屿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位于中国东海海域,其中钓鱼岛     主岛    被誉为    深海中的翡翠     。日本为何觊觎钓鱼岛     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军事看,钓鱼岛有着十分巨大但并不为人多知的军事价值      从经济看,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蕴藏着众多的石油资源、渔业资源、矿物资源      名贵药材也相当丰富。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说,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     

A.——   ——                。”

B.(                        。”

C.(                        ”。

D.——   ——                ”。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漫步康河,到处绿草如茵、杨柳垂堤,河中有小船往来穿梭,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体会出浪漫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韵味。

B.因成功预测花旗银行破产而声名鹊起的华尔街“美女”分析师惠特尼表示,由于无法偿还所欠下的数以万亿计的巨额债务,使得超过100座美国城市可能在2014年破产。

C.《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不仅因为这是完整的乐曲,而且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也是重要原因。

D.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的伤害。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科比单节又抢下了13分!最后一球也成了活塞将比赛拖入加时的关键。也许在那一刻,科比回忆起了自己的峥嵘岁月,回忆起了当年他与爵士大战的情形,回忆起昔日与自己的搭档的美好时光。

B.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被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录取,在这里开始了他5年的求学之路。

C.诗人在父母家里感到忸怩不安,正是对大堰河依恋热爱之情的反衬。

D.毕业前夕,我们五个要好的同学相约漂流大峡谷,共享天伦之乐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慷慨   风华正茂  liào  chàng

B.叱骂  书生义气   shuò

C.悠长   激扬文字   xìng  

D.篱墙  天纶叙乐   zǎo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