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全世界任...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足迹。整个夏天蚂蚁都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刚一入夏,蚂蚁就要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积极准备、认真对待,这样蚂蚁会在万物凋零的冬季丰衣足食;整个冬天蚂蚁都在憧憬夏天,时刻提醒自己冬天很快就会过去,温暖的日子就会到。不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去或钻进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

大多数人认为,蚂蚁的这些做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同样需要。你的看法呢?

请根据话题材料,自主命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例文: 蚂蚁的启示 夜深了,月光透进了窗扉,撒了一地。我独自坐在书桌前,任凭眼泪“叭嗒,叭嗒”地打湿那份分数少得可怜的试卷。 这次期末考试,我又是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我委屈,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但每次连一点收获都没有,我怨老天不公。不觉又想起了那挑灯夜读的情景,又想起父母为我送来面包和牛奶的情景。为什么,为什么,难道我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吗? 算了,不去想它了,开灯看一看课外书吧,我拉亮了台灯。发现桌上的饼干渣在动,我推了推眼镜,想看个清楚,只见几只蚂蚁在搬这饼干渣,饼干渣一动一停,好像它们搬起来很费劲,真有意思!我拿来放大镜,想仔细看一看这些小东西。我还要给它们设点“障碍“。我将铅笔放在它们面前,只见它们要改变方向,结果被我用笔团团围住,看它们这回怎么办!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个带头的蚂蚁首先爬上了笔,这就像一个指挥官,陆续又有几只蚂蚁爬上来,它们想用力将饼干渣托过去,可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那只带头的蚂蚁将饼干渣抬起来,后面的蚂蚁用力推,就这样花了大约三十分钟,饼干渣终于被蚂蚁从铅笔上运了过去。 我突然领悟到,连这么小的蚂蚁面对挫折都毫不丧气,我们人类更应该敢于面对挫折,我又想起:爱迪生的实验室被炸,面对这样的挫折,爱迪生没有丧失斗志,而在短短的三周内,便成功地发明了留声机;贝多芬双耳失聪,对一个音乐家这无疑是最大的挫折,而贝多芬面对挫折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就这样贝多芬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人生路上有风有雨,到处是荆棘丛生,只有我们去奋斗,去拼搏,就一定会有鲜花和掌声在等待着我们。名人说过,挫折对无能的人是一个无底深渊,而对那些敢于面对挫折的人来说,它是一块成功的踮脚石。 我又再一次打开课本,这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屋内,在哪摔倒,就在那爬起来。我笑了,挫折,我向你挑战,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文章开头以一次期末考试内容,引出相关话题,中间段落论述时,用对比手法,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解析】 试题分析:审阅此题,要抓关键词句,分析其因果关系;立意角度: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未雨绸缪;对生活有信念、有憧憬;遇到困难想办法、不放弃、不妥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

19世纪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查看答案

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王季年,有十年之积。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而颇以畋鱼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其家。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率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世二千石(担任……官职)    B.绥怀远近(安抚)

C.而颇以畋鱼政(懈怠)        D.疾渐(确实)

2.下列加点的问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于是戍逻减半(防守巡逻)

B.及至季年(末年,指羊姑镇守荆州的最后一年)

C.克日方战(约定日期)

D.面陈伐吴之计(当面陈述)

3.比较下列“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并以清德闻 ②以枯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③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④祜以礼遣还其家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竟以诡计令吴罢守——竟然用阴谋诡计使吴国撤了石城太守的职务

B.祜改容谢之——羊祜改变了笑容向他道歉

C.以柔怀初附——用安抚刚归附的人

D.乃举杜预自代——才提出由杜预替自己代管

5.下列材料,都说明羊祜“清德”的一项是( )

①开庠序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③轻裘缓带,身不披甲④柔怀初附⑤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⑥景、尚子弟迎丧,枯以礼遣还⑦刘谷为粮,皆计所侵⑧会众江行游猎,常止晋地⑨进据险要,开建五城

A.①③⑤⑦⑨     B.②③④⑥⑦     C.①④⑤⑦⑧     D.②③⑥⑧⑨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羊祜在都督荆州期间,发展生产广积粮食,进据吴国的部分土地,采取怀柔的策略征服吴人的民心,为后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B.羊祜用武力进据险要,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斩杀敢于犯的吴将,与此同时,采用怀柔政策,使得吴人俯首臣服,终于灭吴。

C.羊祜率军进人吴境,凡有所侵害,必然赔偿;外出打猎,也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这些举动深得吴人民心。

D.羊枯用计平定了边害后,就腾出一半兵力垦田种粮,使得晋军储备了十年的军粮。这是他用兵精明之举。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好                  B.项伯乃夜之沛公军  驰:投奔

C.毋诸侯  内:通“纳”,接纳            D.君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壮也,犹不如人

B.臣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戮没

C.孰君少长                 失其所,不知

D.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1.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远(以……为边邑)

B.晋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行李之往(使者)              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言,道)                 又欲其西封(扩张)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缒而出,见秦伯                  B.济而夕设版焉

C.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乱易整,不武

夜缒而出,见秦伯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 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 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 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 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

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

7.文中烛之武的说辞包含了四层意思(文中已标明序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中间两层的内容。

第一层:消除戒心,引起好感。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晋忘恩负义、言而无信、贪得无厌,暗示秦将受晋侵犯。

8.烛之武为了说服秦伯退兵,摆出了保存郑国可能对秦国的好处,这好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