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诉衷情 吴激①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诉衷情    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吴激原为宋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使金,被强留下来,一直未能返宋。此词写于其即将回中原之时。

1.词的上阙是怎样表现作者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的?(5分)

2.简析词的下阙“忆当年”一句的妙处。(6分)

 

1.词的上阙先写“我”客居“茅店”,因“夜寒”而“不成眠”,于是扬鞭催马早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2分)“催上渡头船”中的一个“催”字,既是“黄花细雨”催我快上渡船,也是“催”马快上渡船,快上渡船,渡船快开,早日回家(2分)。作者通过“不成眠”、“吟鞭”、“催”等一系列细节的生动描写,共同凸现出其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1分) 2.“忆当年”三字,把我从眼前的美景引发到了对当年的回忆当中去(2分)。对“当年”的回忆,自然是世事众多,其中是喜是悲,作者并没有明确点出,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而含蓄。(2分)无论“当年”是悲是喜,现在作者所要面对的都是回乡的轻松与愉悦。颇有“往事不回首”,只享受回家之乐的意味,让人产生众多感慨。(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上片“夜塞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两句写景,但采用了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在寒意料峭的凉秋深夜,游子独自歇宿於荒郊茅店,因久别将归而一时难以入眠。这里所写旅人的内心感受,使人想起唐代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著名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旅店的客人迎来第一声鸡鸣,趁着月色起身赶路,足迹印在板桥的霜上。诗人通过典型的物景,把羁旅早行的意象表现得有声有色。从旅途的感受来说,词里的含意有相似之处,但观照下句的“残月照吟鞭”,则意境上是又有不同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他不是因寒冷而满腹牢骚,倒像是高兴得自言自语,且行且吟。一个“寒”和“照”字,不仅写出了旅人的感觉与视觉形象,而且丰富了感情的容量。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这两句是以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具有风雅兴致的词家眼中,本该是饮酒赏菊的美好时光,但一个“催”字却使意境陡转。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情景,那是表现一种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难舍的意绪,而这里的催上渡船是写游子急于思归的心态。 上片以写景为主,作者把自然景象与人物心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景中含情,而情融于景。这样写思念家乡之情显得十分真切自然。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 “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此情此景,十分亲切动人。初唐诗人贺知章写过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虽没有儿童笑问的场面,但儿童“牵衣”,“笑我”头发已经花白的情景,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然而那只是往昔的场景,或者说是想象中的一幕,而此刻不得遣返,只能留下难以忘怀的思念。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辽人常越境而                    汲:取水。

B.灌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              彻:穿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3分)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5分)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逐渐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

1.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来源:学&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2.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C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

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赵本山原是表演二人转的民间艺人。那时的二人转难登大雅之堂。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办了本山传媒公司,主要经营二人转表演。开始,公司一直亏损,他想了许多改善方法。先是对二人转的内容大换血,把那些低俗的东西全部摒弃,再加入一些时新的元素。唱熟了的段子忽然改变,那些老二人转演员一时无法适应,很多人选择离开。但是,赵本山顶着亏损的压力坚持下来。一年半后,公司开始盈利。最好的时候,一天能赚30万元。大家都关心公司何时上市。赵本山说:“我只做自己懂得的事情。上市是我不懂的,所以我不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8个字。(5分)

润喉片普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声音嘶哑及口臭等疾病。由于现在许多润喉片的辅料中加入了蔗糖、桉叶油等辅料,入口后既香甜可口,又清凉舒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把它当作药,常把它当糖果及保健品来吃。专家提醒长期滥服润喉片是有害无益的。

事实上,在人体的口腔、咽喉、肠道等部位都有正常菌群的存在,它们对人体这些部位的内环境的稳定,对保持健康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如果在咽喉部无明显炎症的情况下长期滥用润喉片,喉片中的抗菌成分就会杀灭或抑制口腔内的正常菌群,扰乱口腔的内在环境,造成菌群严重失调,不仅会使有害菌乘虚而入引起炎症,还会使本来不致病的细菌也乘机作乱而引起疾病。另外,润喉片只是咽炎的辅助治疗药物,主要用来改善症状。不同的咽喉炎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疾病本身并不是咽喉炎,却表现为咽喉炎的症状,如果不明确诊断,单纯依靠含服润喉片来治疗,势必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如果出现嗓子嘶哑、咽喉痛等状况,建议应到正规医院就医,做相关的检查和对症治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0分)

讲究

孙春平

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庚。

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王玲抢着把苹果一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姐妹的笑声。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有了这般效果。这是老爸早就备下的对女儿考上大学的贺礼。五妹张燕是辽宁铁岭来的,跟赵本山是老乡,故意学着那个笑星的语气对王玲老爸说:

"哎哟妈呀王叔,您老可真讲究啊!"众人再大笑,"讲究"从此便成了302室的专用词语,整天挂在了八姐妹的嘴上。

第二个来"讲究"的是三姐吴霞的妈妈,带来了八件针织衫,穿在八姐妹身上都合体不说,而且八件八个颜色,八人一齐走出去,便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效果。吴霞说,妈妈在针织厂当厂长,这点儿讲究,小菜一碟。

年底的时候,二姐李韵的家里来了"钦差",是爸爸单位的秘书,坐着小轿车,送给大家的礼物是每人一个皮挎包。女孩子挎在肩上,可装化妆品,也可装书本文具,款式新颖却不张扬,做工选料都极精致,只是都是清一色的棕色。但细看,就发现了"讲究"也是非比寻常,原来每只挎包盖面上都压印了一朵花,或腊梅或秋菊等,八花绽放,各不相同。李韵故作不屑,说一定又是年底开什么会了,哼,我爸就会假公济私。

每有家长来,并带来讲究的食品或礼物的时候,默不作声静坐一旁的是七妹赵小穗。别人喊着笑着接礼物,她则总是往后躲,直到最后才羞涩一笑,走上前去。所以,分到她手上的苹果,便只剩了两个标点符号,落到她肩上的挎包则印着扶桑花。有人说扶桑的老家在日本,又叫断头花,那个桑与伤同音,不吉利,便都躲着不拿它。每次,在姐妹们的笑语喧哗中,默声不语的赵小穗总是很快将一杯沏好的热茶送到客人身边,并递上一个热毛巾。平日里,寝室里的热水几乎都是赵小穗打,扫地擦桌也是她干得多,大家对她的勤谨似乎已习以为常。大家还知道她的家在山区乡下,穷,没手机,连电话都很少往家打,便没把她的那一份"讲究"挂在心上。

一学期很快过去,放寒假了。众姐妹兴高采烈再聚一起的时候,已有了春天的气息。那一晚,赵小穗打开旅行袋,在每人床头放了一小塑料袋葵花子,说:"大家尝尝我们家乡的东西,是我妈我爸自己种的,没用一点儿农药和化肥,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

葵花子平常,可赵小穗送给大家的就不平常了,是剥了皮的仁儿。一颗颗那么饱满,那么均匀,熟得正是火候而又没一颗裂碎,满屋里立时溢满别样的焦香。

李韵拈起一颗在眼前看,说:"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时那份情趣,怎么还剥了?是机器剥的吧?"

赵小穗说:"我爸说,大家功课都挺忙,嗑完还要打扫瓜子皮,就一颗颗替大家剥了。不过请放心,每次剥之前,我爸都仔细洗过手,比闹'非典'时洗手过程都规范严格呢。"

王玲先发出了惊叹:"我的天!每人一袋,足有一斤多,八个人就是十来斤。这可都是仁儿呀,那得剥多少?你爸不干别的活儿啦?"

赵小穗的目光暗下来,低声说:"前年,为采石场排哑炮时,我爸被炸伤了。他出不了屋子了,地里的活儿都是我妈干……"

吴霞问:"大叔伤在哪儿?"

赵小穗说:"两条腿都被炸没了,胳膊……也只剩了一条。"

寝室里一下静下来,姐妹们眼里都噙了泪花。一条胳膊一只手的人啊,蜷在炕上,而且那不是剥,而是捏,一颗,一颗,又一颗……

张燕再没了笑星般的幽默,她哑着嗓子说:"小穗,你不应该让大叔……这么讲究……"

赵小穗喃喃地说:"我给家里写信,讲了咱们寝室的故事。我爸说,别人家的姑娘是爸妈的心肝儿,我家的闺女也是爹娘的宝贝……"

那一夜,爱说爱笑的姐妹们都不再说话,寝室里静静的,久久弥漫着葵花子的焦香。直到夜很深的时候,王玲才在黑暗中说:"我是大姐,提个建议,往后,都别让父母再为咱们讲究了,行吗?"

摘自《百花园·中外读点》 2005年3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八包剥了壳的葵花籽仁”是《讲究》里最关键的最感人的“物品细节”。作者在叙述这个“核心细节”时采用了铺垫的手法。

B作者通过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段来刻画八姐妹的形象,从她们的“讲究”中突出了八姐妹性格的迥异。

C寒假归来,小穗意外地“讲究”了一回,送了每人一袋葵花籽,还是剥了皮的仁儿,当李韵要追究“嗑时的那份情趣”时,却意外地引出了一位只剩“一条胳膊一只手”的伟大父亲。

D在经历“讲究”的风波之后,此时的八姐妹已明白许多,成熟许多。结尾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E在笔者的眼中,小穗送给每人一袋葵花籽的“讲究”已褪去它世俗的面纱,溢满的是爱是情,相对于其他物质化的“讲究”,更显得难能可贵。

2.八姐妹性格各异,请以赵小穗为例概括她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3.小说写的几件“讲究”之事中你认为哪一件最“讲究”,为什么?(5分)

4.小说多处运用对比的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