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时诸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时诸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名也。虽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资,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①,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从驾黄甲马军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②,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③,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释】①邺:地名。②露刃注矢:刀剑出鞘,把箭搭在弓上。③五坊:皇帝饲养猎鹰猎犬的官署。善友,人名,在五坊任职。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门高其名也              优:优伶,乐工  

B.虽优进,而尝有军功      以:凭借

C.复欲何                为:            

D.从驾黄甲马于宣仁门    阵:阵地,战场

2.下列对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      译: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   

B.罄尔之资                译:花光你们的钱财。

C.谋扼关以为拒            译:打算扼守汜水关,认为可以抵挡李嗣源。 

D.踣于绛霄殿廊下          译: 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庄宗最初提拔任用郭从谦,不仅仅因为他是伶人,也因为他曾经立有军功。

B.当郭从谦叛乱、庄宗仓皇逃离到洛阳之时,李嗣源趁机率叛军攻打兴教门。

C.靠迎合他人往上爬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不会得意一世,郭门高就是一例。

D.本文记述伶官郭门高败政乱国的史实,意在为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4.结合原文简要回答郭从谦鼓动军士“欲为乱”的原因。(4分)

 

1.D 2.C 3.B 4.①(2分)郭从谦所拜叔父郭崇韬和养父李存乂一死一囚,他认为二人冤枉,为此感到愤慨。 ②(2分)郭从谦手下的军士王温造反被杀后,庄宗对他所说的玩笑话引发了他的恐慌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列阵,排兵布阵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处的“以为拒”意为“以之为拒”,“凭借它作为抵挡的办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当李嗣源叛乱、庄宗仓皇逃离到洛阳之时,郭从谦趁机率叛军攻打兴教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依据为: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资,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①,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当时几位败乱国政的伶官,以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最。 郭门高名字叫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他虽然是凭着伶官的身份飞黄腾达,但曾经有军功,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就是皇帝的亲军。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郭崇韬为叔父,皇弟李存乂把他收为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乂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酒,愤然流下眼泪,诉说这两个人的冤屈。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郭从谦很害怕,回去之后就刺激他手下士兵说:“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士卒问他缘故,郭从谦就说:“皇上因为王温的缘故,等到攻破邺,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士卒们相信了他,全都想叛乱。 李嗣源的军队反叛,攻向京城,庄宗向东退往汴州,然而李嗣源先进入汴州。庄宗到了万胜镇,进不去,就退回来。士兵逃散,还剩二万余人。过了几天,庄宗又向东往汜水去,打算扼守汜水关来抵挡李嗣源。四月丁亥朔日,庄宗在中兴殿大会群臣,随从皇帝车驾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列阵、步军在五凤门列阵等候。庄宗入内殿吃饭,郭从谦从军营中带着出鞘的刀剑,率军攻打兴教门,和黄甲军对射。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和卫士将叛乱士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纵火烧了兴教门,攀着城墙攻入宫中,庄宗杀死了几十上百人。乱兵从楼上向庄宗射箭,庄宗受重伤,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皇后、诸王及左右侍从全都逃跑。到午时,庄宗驾崩。五坊人善友聚集乐器焚烧了庄宗的遗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他的尸骨,埋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之后杀了他。 《左传》上说:“(如果)你凭借这个事物或者人开始,那么必定会因为这个事物或者人而结束。’庄宗喜欢伶人,最终却被伶人郭门高弑杀,尸体被善友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应该相信吗?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8分。

这是一场著名的颁奖典礼,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大嘴美人”朱莉娅·罗伯茨。这位早已经历过奥斯卡颁奖典礼等无数大场面的世界级影星,今天却紧张得一塌糊涂。伴随着杂乱无章的手势和支离破碎的语音,意味复杂的泪水涌上了朱莉娅·罗伯茨的眼睛。

1. 以下获奖感言的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4分)

A.我要衷心感谢在场的每一个人,是你们的肯定让我一步步成长到现在这个位置。

B.这次获奖,有喜悦更有感动,因为我深知,这份荣誉更应该属于我身后的团队。

C.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机会真的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胜利永远属于强大的人。

D.在今后的舞台上,我会继续用实际行动回报每一位关注我、喜欢我、帮助我的人。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我们的“大嘴美人”只是在痛苦地挣扎着发出一些声音而已。

B.这场著名的颁奖典礼,朱莉娅·罗伯茨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C.这是经历过奥斯卡颁奖典礼等无数大场面的一位世界级影星。

D.由于过度的紧张,她的手势变得杂乱无章,语音支离破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0分。

日前,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自愿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一直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认为宁剩毋缺、宁多毋少才够档次,以为一掷千金、挥霍无度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追逐奢华。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告诫后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的是(4分)

A.蹿(cuàn)红    莘(shēn)莘学子    奢靡(mí)  宁(nínɡ)剩毋缺

B.蹿(cuān)红    莘(xīn)莘学子     奢靡(mǐ)   宁(nìnɡ)剩毋缺

C.蹿(cuān)红    莘(shēn)莘学子    奢靡(mí)  宁(nìnɡ)剩毋缺

D.蹿(cuàn)红    莘(xīn)莘学子     奢靡(mǐ)  宁(nínɡ)剩毋缺

2.文中划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

A.一掷千金         B一饱之需   

C厉行节约         D积腋成裘

3.材料中的保洁员形象,作者最认同的一项是(4分)

A.自食其力者         B.传递理念者

C.追随时尚者            D.哗众取宠者

4.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4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擅长诗歌写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C.《史记》也叫《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长达3000余年的历史

D.《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的司马迁和他的助手等人编纂而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近,一篇题为“原来这些名言还有后半句”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文中列出了许多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名言的完整句,还原了这些名言原本的意思,颠覆了很多网友以前的认识。

比如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当然,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又如卢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又如《论语》中的名言“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认为做事不能过于谨慎多思,考虑两次就可以行动了。

……

这些曾被断章取义和被还原了本来面目的名言,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并努力回馈他人的情感和行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知恩图报的传统,感恩文化源远流长。最近,众多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①你建议将“中华感恩节”设立在哪一天?请简述理由。要求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②请为推广“中华感恩节”写一段宣传语。要求感染力强,易于传诵。

③给你想感恩的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的感恩之情。要求表达得体,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田野里的火焰

五月的一个傍晚,我回到乡下。偶然间,我发现了田野里的火焰。火光熊熊烈烈,蓬蓬勃勃,像一束红绸,被人使劲舞动,或一条巨蟒吐出的信子,疯狂地舔食着乡村傍晚的灰暗。

在农村长大,谙熟这乡下的二十四节气,就像熟悉乡亲们那一张张慈祥的脸。明明知道,田野里刚刚完成一场盛大的春收,这火焰是农人在焚烧麦秸,我却不愿往那方面想。我更相信,在这春收与春播的生命更新中,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儿时的乡村景象,就这样再次浮现。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工业文明还孕育在农人依稀可见的梦幻里,化肥农药还是少见的奢侈品。为了培育地力,让哺育了一季庄稼的土地不至于板结衰退,农人便以燃烧的古老方式,让秸秆还田。于是,每当春秋两季,银镰挥舞过后,堆堆燃烧的火焰,像欢乐的篝火,把乡村的静寂寒苦照得通明。我弄不清楚这火燃烧的目的,是在为一个逝去的季节送行,还是在迎接另一茬生命的诞生。总之,我相信,这火的燃烧,是一种庄重的生命仪式,它从人类钻木取火时就已开始。只是到后来,不仅日子越来越艰辛,柴草都变得金贵,收割时节,田野里的燃烧便成了一种浪费;如果临近都市,那还是一种空气污染,早就被禁止。

神奇的还是那火焰下的土地。这土地我太熟悉了,从记事起,我就在它的温床上摸爬滚打。今年春节回家,我还走进田野,亲近这生命中不可遗忘的土地。田土是黑褐色的,疏松而柔软,如母亲的胸膛。正是一元复始的季节,田里长满了庄稼,绿油油的娇嫩而鲜美,在春风里疯长,像母鸡暖翼下的一群鸡雏。一些蟋蟀,在田土间跳来跳去。当时,我就对这土地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

我不明白,刚刚跨过一个季节,这土地怎么就变得如此沧桑满面,僵硬,板结,困乏,淹没了当初的万般风情。这使我想到了年迈的父亲母亲,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养育大了儿女,自己却变得憔悴衰竭,老态龙钟,形容枯槁。我甚至有些担心,这土地能否承担得了下一个季节的使命。然而,堆堆燃烧的火焰,像夏夜吹过田野的风,带走了我心中的疑虑。记得有一次,我随父亲来给田里放水,为插秧作准备。从河里抽上来的水,汩汩流进田里,那火燃过的田土,便滋滋地冒着气泡,一个季节积攒下来的坚硬顽冥,顷刻土崩瓦解,烂漫成泥,胜过春天的一田沃土。到了第二年,当你再次来到田野,会发现庄稼还是庄稼,似乎那场熊熊大火压根儿就与它们无关。或者,对它们来说,大火并不是一种毁灭,而是一种成全。

其实,不仅仅是田野和庄稼,一切生命体的代谢,都与火焰有关。眼前有两幅画。一幅是摄影家斯坦芬的照片。作品定格了1987年发生在美国的大火。那场大火烧毁了相当于加利福尼亚面积五分之一的热带雨林。当初曾有许多人扼腕叹息,可是,很快人们就发现,大火烧毁了某些植物,却给另一些植物提供了生长机会。不久,土壤里长出了过去很少见的厚皮植物,那野火燃烧过的土地重又生机勃勃。另一幅是米雷斯的油画《奥菲利亚》。画面由玫瑰、罂粟、河水、水草、杂树和一具漂浮的美丽女尸组成,构成了一幅迷幻斑斓的爱情与死亡之景。玫瑰代表炽烈燃烧的爱情,罂粟象征死亡,而河水、水草与杂树,则表示爱情与生命的坎坷与变幻无常。它似乎暗示,爱情与生命最炽烈的燃烧,总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世间最美丽的爱情与生命,常常是用燃烧的死亡来表达的。

田野里,火焰渐渐变小,直至萎缩成一个小小的星点,淹没于黑夜的深邃里。田野恢复了往常的宁静。我想,乡亲们明天该给田里放水了吧,毕竟,节令不饶人呀!

(取材于周闻道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傍晚偶然发现田野里的火焰,唤醒了作者的童年记忆,进而引出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B春收后,农人在田野里燃起熊熊火焰,举行庄重的生命仪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

C文章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都市扩张使得传统的农耕方式走向没落的猛烈抨击。

D经历过大火的考验,第二年庄稼会更旺盛,表现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

E作者善于捕捉农村生活场景中富有诗意的画面,以色彩鲜明、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描摹。

2.联系上下文,解说“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的含义。3

3.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年迈的父亲母亲,其用意是什么?5分)

4.作者认为“一切生命体的代谢,都与火焰有关”,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分别概括。(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