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         具:措施

B.得粟四万八千余石,其费     佐:弥补

C.官为不足用也               计:考虑

D.使籴者自便受粟             如:好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前民未饥,为书问属县        蚓无爪牙       

B 忧其流亡也                  臣死不避

C 是岁尽五月                吾尝终日思矣 

D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答: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答:                                                                            

4.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

示子朔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襟霞阁主人重刊  晚明百家尺牍  (郑淑云)写心集》

 

1.D 2.D 3. (1)(4分)译文:(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精力也没有稍微懈怠,大小事情都一定亲自处理。(“蚤”“惫”“躬亲”各1分,句意1分) (2)(4分)译文:我特意到越地采集,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故”“釆”“识”各1分,句意1分) 4. 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对赵公的思念(2分),更是为了总结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2分) 5.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如:往,到……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均表方式或或依据,解为“用来……的方法”“用来……的”;A分别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一为“将要”,一为“尚且”;C、一译为“才”,一表修饰,译为“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最后一段的最后的一句话“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从中概括出两点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主持越州工作的知府赵公,在百姓还没有遭受饥荒之前,就下发文书询问下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灾民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几家?和尚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余粮登记在册的,实存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救灾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百姓中孤老病弱不能养活自己人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都作了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助赈灾的费用。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他们将要流亡,于是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措施。 对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按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到方便的地方去领取粮食。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又给他们两倍的粮食。有(愿意)借贷款的老百姓,告诉富人放开贷给他们,等庄稼成熟,由官府(替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天,瘟疫非常严重。赵公便设置诊所,安置患上疾无家可归的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凡是死去的人,让官家在外面随时埋葬他们。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一年发放到五月才结束。有不符合公文规定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有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供给病人药品和饮食,常常是他自己掏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流亡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当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疫,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皇上望着东方忧愁劳神,州县推广布施皇帝的恩德,人人都尽自己的力量。赵公抚慰百姓所做的一切,使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经办救灾、安定百姓的措施始终周到细致,没有一点不完备的。他救灾虽然只在越州施行,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灾害的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做好准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所以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哪里仅仅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也是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多长时间就能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影响眼前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9分,每题3分)

常平仓

如果说新石器时代的粮仓还带有“自发”的性质,到了夏朝,仓储制度在中国已经正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财政制度。自周代开始,仓储制度日趋成熟、仓储规模不断扩大,不仅重视中央仓储建设,也注重在地方兴仓储粮。西汉王朝在营建新都长安时,第一批建设的工程不是豪华宫殿,而是名为太仓的粮仓。此外,西汉的郡、县两级还有常设之仓,边防部队也建粮仓。

到汉宣帝时,中国则正式建立了常平仓制度。粮仓的基本功能是为日常消费储存粮食和在丰年积蓄余粮以备灾荒,常平仓的意义却还不止于此,当时的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在奏折中写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每当粮食短缺,市场上粮价飞涨时,政府就将常平仓的粮食投之于市,不致“谷贵伤民”;而当谷物丰收,粮价下跌时,政府又通过平价收粮,不致“谷贱伤农”,起到了平抑粮价、调控市场的作用。

到了北宋,王安石又改进了常平仓,即在粮食收获前,由政府借钱给农民,收获后交税时,农民可以以谷物抵值还债,如果还债时市场谷物价格上涨,农民可以归还现金,以保护农民免遭高利贷盘剥、稳定粮食生产、减少市场价格波动,从而保护城市消费者。至此,常平仓制度趋于完善,成了稳定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的重要制度,为历朝历代所沿用,只可惜由于具体操作时官员谋私、胥吏盘剥,常平仓每每名存实亡,起不到平抑粮价和备荒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慢慢被国人所忽视。

历史的转折总是非常神奇,没有人能想到“常平仓”再一次回到中国人视野并引起当权者重视,竟发生在两千年之后的大洋彼岸。

1943年2月25日时任美国农业部长的华莱士在她的日记中写道“蒋夫人(指宋美龄)告诉我她对农业是多么地感兴趣,她已经听总统讲,我们的农业计划部分根据的是中国哲学。然后我就告诉她我是如何从一本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得到‘常平仓’概念的。”20世纪30年代,华莱士偶然读到了中国留学生陈焕章在其博士论文《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中对中国常平仓制度的介绍,深受启发,他结合美国实际,制定了《1936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1938农业调整法》等相应法规,将常平仓引入了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农业生产过剩带来的经济危机和战争物资的短缺问题。从此,在各种演讲和回忆中,华莱士把常平仓视为“我任农业部长最值得骄傲的行动”。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储粮”在现在中国的粮食储备体系中担负着最大的责任,它的职责被定义如下:“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下同)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储粮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家粮仓”,或者说是“常平仓”。

现在,通行于全世界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现代社会的农业补贴、石油战略储备等,其观念来源,其实都与中国古代的常平仓制度有关。据统计,宋朝常平仓的粮食储存量大约相当于一年粮食消费量的六分之一,也就是167%左右;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于世界各国粮食储备的最低要求是17—18%。是巧合吗?也许这更是现代科学对古人智慧的认可。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3月号《天下粮仓》,有删改)

1.下列关于“常平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平仓是始于西汉的,既能储备粮食,又兼有调剂粮价功能的一种国家粮食仓库。

B常平仓制度在宋代渐趋完善,除储粮,还成了稳定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的重要制度。

C常平仓除了具备一般粮仓的基本功能外,还有平抑物价、调控粮食市场的更大意义。

D常平仓制度与目前通行全球的国家粮食、石油储备,农业补贴等政策的观念来源有关。

2.下列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储备粮食,从夏朝开始,仓储制度就已经正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家财政制度。

B常平仓制度对市场粮价的平抑作用,是通过政府将储备粮仓里的粮食高价卖出,低价买进实现的。

C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解决国内的农业生产过剩和战争物质短缺问题,借鉴了中国古代的常平仓制度。

D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当代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中担负的责任,相当于古代由政府设置的常平仓。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平仓制度的重要性被国人所忽视是因为在具体操作时常有相关官吏借机谋取私利,导致此制度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B《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一文中对中国常平仓制度的介绍帮助美国制定了相关法规,彻底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危机。

C常平仓制度是以政府行为干预粮食市场,减少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和城市消费者的利益。

D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各国粮食储备17%­—18%的最低要求,是为了降低世界各国发生粮荒、粮价飞涨等状况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成都向国外友好学校输出“草堂教室”、“巴金课堂”、“熊猫课堂”等“世界课堂计划”,构建起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的国际教育课程

B.“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C.在《中国好声音》中,华少在一分钟内念完几页的赞助商名单,因为超快语速而被称为“中国好舌头”,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D.商家当然不希望错过“光棍节”这样的日子,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着百万豪车,住着千万豪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在“义而致富,仁而致富”的背景下,颜渊、原宪如果依然选择栖于陋巷中,箪食瓢饮、安贫乐道,那应该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C.“和郭导pk身高吧,比郭导短的童鞋们可以半价观看《小时代》哦!”上海一家电影院推出的这一活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而郭敬明对此却不以为然

D.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朝着形成战斗力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西方多家主流媒体关于此事都作了很详细的报道。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妥帖  亲和力   披沙拣金   锐不可当

B.蜇居  副作用   指手画脚   屈指可数

C.凑合  哈密瓜   眼花缭乱   膏梁子弟

D.犄角  嘉奖令   两全齐美   仗义执言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星宿/宿    色/  延/顺摸瓜  印/落不羁

B.雾/    想/  淖/古不化  /歌载舞

C.复/    腾/  /瓜子   旅/鼓足干

D.铜/    价/  /击炮   /扎实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