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6分,每小题3分)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辙 子瞻迁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6分,每小题3分)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②,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陂陁(pō tuó):不平坦。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     结庐,建房居住

B 林麓向背,皆于左右       效:呈现

C 遂相与                 营:经营

D 而姑                   寓:寄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好客喜游                  倚歌和之

B此居齐安三年              犹不能不之兴怀

C拔去一,斥其所据          孰能讥之乎

D怅然移日                及其所既倦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划5处)(3分)

4.第二段结尾“子瞻于是最乐”和第三段结尾“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均表达了苏轼之“乐”,请分别简要概括两处“乐”所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4分)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1.C 2.B 3.盖 天 下 之 乐 无 穷 /而 以 适 意 为 悦 /方 其 得 意 /万 物 无 以 易 之 / 及 其 既 厌 /未 有 不 洒 然 自 笑 者 也 ( 每 两 处 1 分 , 五 处 满 分 ) 4.(1)第一个“乐”指苏轼与友人重修武昌九曲亭。 (1 分) (2)第二个“乐” 指苏轼游览武昌诸山能心情畅快,逍遥洒脱 (或既心中无愧又无外界指责), 寄托情怀。(2 分,答到“心情畅快 ,逍遥洒脱 ,寄托情怀”中的任意两点即可给 2 分) 5. (1)一直走到深山尽处, (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 坐在草地上,斟上酒互相慰劳,心情畅快忘了返回去,常常在山中留宿。 (“穷”:穷尽, 走到尽头。 “席” : 动词, 以之为席, 坐在席上。 “适” : 满足,畅快。各 1 分,通顺 1 分) (2)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变得愚蠢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营”:营造,营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 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后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B 项均 为介词,介绍动作实施的原因,可译为“因为”。C 项前一个“其”是指示代 词,译为“其中”;后一个“其”是语气副词,表反诘,可译为“难道”。D 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之”是动词,译为“往,到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 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山里面有佛 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 蔽在茂密的松树和枥(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 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 杖, 带着美酒, 乘坐渔船, 横渡长江, 直奔南山而来。 山中有几个人, 热情好客, 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 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 去落叶, 坐在草地上, 斟上酒互相慰劳, 心情畅快忘了返回去, 常常在山中留宿。 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 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 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 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 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 小溪幽谷, 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 反面的种种景象, 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 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 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 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 木被连根拔倒, 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 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 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道: “这大概是(老天爷)想以此成全我们重修 亭台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 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 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 有不能到达的地方, 子瞻就总是为 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 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 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 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 而以使人心情畅 快的事最叫人喜爱。 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 (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 乐; 到了他厌倦的时候, 又没有不顿然自悟地一笑置之(意思是说,万事万物包括功名利禄)只要使自己心情舒畅,随心就好,没有必要无休止的去追求)。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 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 谁知道得在哪里, 失 在哪里呢?(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 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外界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 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C.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D.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胡床”“貊盘”带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C.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D.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B.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C.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D.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女性学者都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说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们遗忘的一干二净。

C.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D.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是因为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和悠闲的心情。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B.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 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há)记     (qì)而不舍 (Piāo)窃     所向披(mí)

B.炮(lào)   (gǔ)   (xīn)享     (zhàn)道

C.扪(shēn)  (náo) (kuǐ)步     (zhé)

D.(pān)篱   (tuì)皮  (yè)兵      (tú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