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伤的美丽 梁衡 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带伤的美丽

梁衡

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

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乌梁素海是“红柳海”的意思。红柳是当地的一种耐沙、耐碱的野生灌木。单听这名字,就有几分原生态的味道。而且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水面,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

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赶上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那时,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

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为了能更有效地翻动历史的篇章,主人还请了一些已退休的老“海民”,与我们同游同忆。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籽,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我顿觉心情沉重。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打上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呢。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

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应了女词人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

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黄河自宁夏一入内蒙古境,便开始滋润这800里土地。经过总干、干、分干、支、斗、农、毛七级灌水渠道,流入田间,又再依次经总排干、排干等七级排水沟,将水退到乌梁素海,在这里沉淀缓冲后,再退入黄河。所以,这海子是河套平原的“肾”,首先起储水排水的作用。同时,又是河套的“肺”,它云蒸雾霭,吐纳水汽,调节气候。所以才有800里平原的旱涝保收,才有和北面乌拉山著名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美景。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工厂增多,农田里化肥农药增施,而进入湖中的水量却急剧减少,水质下滑。你想,排进湖里的这些水是什么水啊?就是将800里平原浇了一遍的脏水。河套农田每年施用农药1500万吨,化肥50万吨,进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及生活污水3500万吨,这些都要洗到湖里来啊。所以,当地人说,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

抚今追昔,虽清风拂面,还是拂不去心头的一怀愁绪,我便到后甲板散步。只见偌大的湖面上,用竹竿标出二三十米宽的一条水道,我们的这个“舴艋”小舟只能在两竿之间小心地穿行。原来,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半腐半活的水草,如一团团乱麻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再也找不见往日的碧绿,更不用说什么清澈见鱼了。乌海难道真的应了它的名字,成了乌黑的海、污浊的海?只有芦苇地发疯似地长,重重叠叠,吞食着水面。主管农水的领导说,这不是好现象,典型的水质富营养化,草盛无鱼,恶性循环。

现在如果你不知内情,远眺水面,芦苇还是一样地绿,天空还是一样地蓝,水鸟还是一样地飞,猛一看好像无多变化。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我举目望去,远处的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墙犹唱后庭花”。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

1.文章第5段所写的词人是             1分)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欣赏流血美人的尴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6分)

(1)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

(2)她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

4.联系上下文,请概括作者海上泛轻舟,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的原因。(4分)

5.文章最后一段说:“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综观全文,请探究“焦渴”在这里有什么深刻意义?(6分)

 

1.李清照 2.①开篇点题,奠定了全文惋惜、痛心的感情基调;②总领全文,为下文对乌梁素海今昔的强烈的对比做张本;③凸显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思想情感。(每点2分,内容与结构两点即可) 3.(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乌梁素海水质恶化的程度。(2分)(2)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化地表现了生态严重恶化的乌梁素海,仍被严重透支的现状。(2分) 4. ①40年后的乌梁素海渔业资源枯竭;②40年后的乌梁素海水质恶化;③40年后的乌梁素海水量锐减,只能在沟中行驶蚱蜢舟。(每点2分,两点即可) 5.①水量锐减的乌梁素海,变得越来越饥渴;②乌梁素海只是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大地上生态环境的缩影,还有若干个“乌梁素海”处在饥渴的状态中;③造成乌梁素海的饥渴,是人欲望的饥渴,隐含着作者期望日益浮躁的世人实现理性的回归。 【解析】 1. 试题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名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其内容作用是突出人物思想感情;结构作用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5分)

(1)七十者衣帛食肉,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4 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2.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涂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去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注]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吏当便宜从事                 便宜:不须请示,灵活处置

B.策请纵民贩市,官其算         责:责问 

C.处事精审,所至有           治:治理得好

D.累遣中使挟医问,赐名药       存:看望,问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族初不加礼,决意渡江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李顺乱,川陕选官多惮行          自书典所记,未有也

C.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        供养无主,辞不奉命

D.民俗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凌策处事与人为便的一组是

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

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外计也           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同议经制,稍宽其旧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洪州发生水灾,知州李玄病重,皇上准备调凌策接任,并认为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宰相王旦认为凌策去洪州就能使事情缓和。

C.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先是,岭南输香药,涂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4分)

(2)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   的部分。

C.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知识界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比如法国科学家里歇就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也大力推崇老庄。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D.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20100815日,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国家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还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B.被誉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央视广告招标今日举行,董卿、白岩松、王小丫、张斌、康辉、李梓萌到场助阵兼吆喝 。从整个上午的招标情况来看,央视2011年依旧不差钱

C.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了总后勤部关于在全军推广军人保障卡的意见,标志着全军又一重点工程军人保障卡推广工作正式启动。

D.我不知道记者们这样卖力地宣传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确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还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以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