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22分)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

文言文阅读(22分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注】绥辑:安顿。 灾沴:灾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

B.或便宜多辄行                   便宜:容易做的事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经营:谋划

D.乐为之其详                  识:记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佣与钱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C令无失                  不者,若属皆且为

D治世不能使之无,能为之备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为赵抃“事必躬亲”的一组是(  

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公敛富人所输;告以去其家者勿给;为工三万八千;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A.      B.      C.         D.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是(  

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

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

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

D文章不循章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作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

 

1.B 2.A 3.A 4.D 5. ①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②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便宜:应办的事,这里指对救灾有利的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2. 试题分析:A为:均作介词,替。B其: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指示代词,那。C所:前者结构助词,…的地方;后者,为…所,同表被动。D而:前者连词,表转折,却;后者连词,表修饰,不译,见《孟子见梁襄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都是赵抃亲为。多是赵抃部署,不一定亲为。承上文城市郊野多设“给粟之所”,可知是分头告示;是民工的用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不循章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作裁减”分析不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不仅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时代的阅读

①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甚至会让思想终止。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在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

②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简”其实是一种理想和奢望。难以保存的易碎的莎草纸,携带不便的竹简,成本昂贵的绢帛,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可以随便使用的,人们除了劳动之外,只能坐在那里发呆出神。因此那个时代不妨称之为“沉思默想的时代”。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是阅读普及的前提,也是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起点。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现代城市文化等“奇观文化”的兴起,历史进入了“观看猎奇时代”。中国作为后发达国家,这一时间的出现稍迟,整个20世纪,基本上是一个“阅读写作”和“观看猎奇”交替冲突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电视在中国家庭的普及,使得这种“观看”文化得以凸显,直到新世纪网络文化的普及,这种“观看猎奇时代”才真正显形。

④沉思默想时代的人都是“思想家”,他们心接古今、直抵本质。即便是一位击壤的老人随便唱一嗓子,也成了千古名言。阅读写作时代,是将思想家的思想稀释到纸张上和书籍上,通过阅读传播到更多散乱的脑子里。观看猎奇时代,是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的时代,阅读变成了对奇观的欣赏。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或许并没有变化,但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这就是著名的“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因此,我们不要简单地对待这种“微时代”阅读媒介变化带来的后果。

⑤今天所说的“微时代”,是一个现代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网络这个大的综合媒介,还有众多附着在其上的小媒介(应用软件,APP)。这些媒介能够将我们试图通过传统“阅读”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五花八门的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并且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停地晃动。当我们介入这样一种阅读过程的时候,大脑一直在提醒我们的理性:要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但图像却一直在引诱我们的潜意识:还有更神奇的“奇观”。这就是所谓的“微时代”阅读所特有的“撕裂性”。

⑥因此,“微时代的阅读”,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我们要正视这种阅读及其后果,而不是简单地褒贬。我们如何使得这种时尚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具有相关性呢?这是一个问题。面对极度发达的现代媒介,当我们的“阅读”,真的变成了一种“观看”,我们的思想发动机是否会熄灭呢?这更是一个问题。

1.下列关于“微时代的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时代的阅读”产生的后果,就是它本质上已经不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

B、“微时代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相比,称得上是一种时尚的“阅读”。

C、“微时代的阅读”具有“撕裂性”,这种“撕裂性”主要表现在人们有意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而图像却在不断地引诱读者“猎奇”的潜意识。

D、“微时代的阅读”媒介必然会把传统“阅读”行为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

2.下列对不同时代阅读的背景和方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简”也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能做到的。

B、“观看猎奇时代”真正显形,是在电视在中国家庭普及之后,在新世纪网络文化普及之时。

C、在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今天,随着阅读媒介的变化,“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引人注目,“微时代的阅读”悄然来临。

D、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标志着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开始,因为它为阅读行为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微时代的阅读,作者对人们是否还能自主思想表达了隐忧,并指出应该从“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B、微时代的阅读使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

C、“沉思默想时代”的人,“心接古今、直抵本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却不能像“阅读写作时代”那样通过阅读得以传播。

D、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是阅读写作时代转向观看猎奇时代的一个发展规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富商奥力姆和他的朋友玛迪一起来到一座城市。奥力姆对玛迪说:“你知道吗,这座城市曾经救过我年轻的生命。那一年,我从这里路过,突然急病发作,昏倒在路旁。是这座城市里善良的人把我背到医院,为我治好了病。我不知道谁是我的救命恩人,因为他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后来我离开了这座城市,随着财富的增加,我越来越思念这座城市,越来越想报答我的救命恩人。”“那么,你准备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呢?”“把我最珍贵的三颗宝石,奉献给这里最善良的人们。”他们在这座城市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奥力姆就在自己门口摆了一个小摊,上面摆着三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奥力姆还在摊位上写了一张告示:“我愿将这三颗珍贵的宝石无偿送给善良的人们。”可是,过往的行人只是驻足观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各走各的路去了。整整三天过去了,三颗宝石无人问津。奥力姆大惑不解。玛迪笑了笑说:“让我来做个试验吧。”于是,玛迪找来一根稻草,将它装在一个精美的玻璃盒里,盒中铺上红丝绒布,标签上写着:“稻草一根,售价一万美元。”

此举一出,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人们争先恐后,前来询问稻草的非凡来历。玛迪说这根稻草乃某国国王所赠,系王室家中传家之物,保佑着主人的荣华富贵。结果,此稻草被人以8000美元买去。三颗宝石依然在熠熠发光,而在人们眼中,只是把他们当做假货,当做哄小孩子的东西而已。

要求: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方式在数字时代已发生变化,请按照要求回答相关问题。(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近完成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请根据上面两个统计表简要说明调查结果。(2分)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选取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数字媒介阅读两种方式的一种,概括其特点并略作说明。(3分)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个字。(4分)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的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的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 ①②④⑤      B ②⑤③④        C ②⑤①④③     D ⑤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