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②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
③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④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⑤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⑥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⑦不吾知其亦已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闻钟声,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谢曰 谢:道歉
B.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 次:次序
C.子速纳邑与政 纳:交出。
D.辩而不德,必加于戮 辩:有才干智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出使之初路过徐国时,有意将自己的佩剑送给徐国国君;当他出使回来路过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死去,季札将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旁边的树上。
B.季札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提出了一些对时政的看法及建议,充分表现出其政治家的敏锐的洞察力。
C.诸樊死时,留下遗命令传位于余祭,是想按兄弟排行往下传,以实现父亲的愿望,但季札的哥哥们都想做国君,就把延陵封给了季札。
D.季札是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其贤能,寿梦曾想立他为国君,但是他没有接受。不得已,梦寿只好让长子诸樊继位,执掌国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5分)
(2)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隐秀”是南朝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提出来的,是他对意象这一美学范畴所做的又一个特质规定。秀,是指审美意象之鲜明生动、直接感人的性质。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内容出于文词概念、逻辑判断之外;二是指审美意象的蕴意不是直接的、单纯的、有限的、确定的,而是宽泛的、复杂的、丰富的和不确定的,具有多义性。刘勰之后,“隐秀说”作为审美意象的一个规定性确立下来。
隐秀是对审美意象的内在规定,因而也是对戏曲文学创作的重要规定。秀的规定,使作品中的形象鲜明生动、直接感人,情节曲折而不失明畅,人物质朴而不失光彩,令人产生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隐的规定,使作品中的境界千回百转、柳暗花明,主题深刻而不和盘托出,内容丰富而不一览无余,令人产生不厌百读的深厚韵味。具有隐秀规定的优秀作品,不仅是特定社会生活内容的真实反映,又具有超越时空的哲理、心理内涵的普遍性。人们在认读之时,似可直接触摸到创作者萌发动机时的心灵律动,又似可感知作者寄寓于意象之中的暧昧之情和宽泛之义。因此,这样的作品就具有意义的广延性和理解的弹性等特征,亦正因为此,它才经得起人们的咀嚼、回味,使人感到余味无穷,才能吸引人们去追索、探寻,进而生发探幽揽胜的惊快之感。中国古典名剧《琵琶记》、《西厢记》所以能够经世流传,即是因为它们的审美意象具有深远厚重的内涵,有隐约淡远之气而耐人寻味,有引人遐想的空灵而追人迷醉。它似乎混沌朦胧,却又具有无限的暗示性和丰富的启示力,使读者获得联想生发的广阔天地。
在我们的现代戏创作中,审美意象隐秀的规定对许多人来说,显得比较生疏。也许是由于美学知识的忽略,也许是由于艺术功力的不足,也许是由于政治功利的短视,也许是由于传统创作思维定势使然,总之,在建国以来的现代戏作品中,我们还很难找出几部在隐秀观上可以称道的佳品来。许多作品是昙花一现,不说是图解政治,亦只是无有时代超越感的时事剧。它们停留在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摹写和简单表现上,缺乏新意、过于浅露,很难成为传世之作。
近年来的戏剧创作,由于当代审美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超越浅层的社会政治道德是非的判断,走向对历史长河的动态观照和对人类内心宇宙骚动的精微探讨。作家一旦实现了这种对生活的超越,就会透过生活表象而有所发现,原来那意蕴深含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就在自家灵府之内,“悟性即在你的脚下”。人们亦同时发现,那些能够超越时间磨蚀而永葆其艺术生命力的优秀作品,原来与审美意象的象征性、多义性竟有如此的生命系联!隐秀,作为审美意象的—个重要规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剧作家们自觉遵从的美学追求。
1.下列对于隐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秀的规定不仅使作品中的形象鲜明,情节曲折,令人产生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而且使作品富有深厚的韵味。
B.隐既指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内容超出文词概念,又指其蕴意具有多义性。秀是指审美意象鲜明生动、直接感人。
C.“隐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是对意象这一美学范畴的内在规定,同时也是刘勰对戏曲文学创作的重要规定。
D.自刘勰提出隐秀说后,隐秀说作为审美意象的一个重要规定被确立下来,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剧作家自觉遵从的美学追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阅读具有隐秀的佳作,既可直接触摸作者的内心,又可感知作者寓于意象中的情义,因为类作品具有意义的广延性和理解的弹性。
B.审美意识的觉醒使近年来的戏剧创作,不仅有浅层的社会政治道德是非判断,还有对历史长河的动态观照及对人类内心的精微探讨。
C. 建国以来的现代戏或忽略了美学知识,或艺术功力不足,或政治功利短视,或传统创作思维定势,几乎未产生可称道的佳品。
D. 具有隐秀的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还具有超越时空的哲理、心理内涵的普遍性,读之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的规定,使作品形象生动感人、情节曲折、人物质朴,具有秀的作品经得起人们的咀嚼、回味,使人感到余味无穷。审美意象隐秀的规定对许多人来说,显得比较生疏。
B.《琵琵记》等作品的审美意象具有深厚的内涵、无限的暗示性和丰富的启示力,使读者能产生广泛的联想,故能经世流传。
C.注重审美意象的象征性、多义性,才能使作品永葆艺术生命力;对生活直接摹写和简单表现、缺乏新意的作品,只能会昙花一现。
D.作家超越生活,才能透过生活的表象而有所发现,意蕴深含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就存在于作者自己的心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领会其寓意,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很多年前,一个人打了一口井,从深深的井底掘出黏土为自己塑像,塑像完成的那天,他不禁赞叹自己:啊,我真的太伟大了!
多年以后,一群饥渴的行人坐在井边,喝着清凉的井水,赞叹道:挖这口井的人真是太伟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6分)
在辛弃疾的笔下,江南是女性的,茅檐低小,稻花飘香,柔媚温婉; 甲 。 乙 ;落日当楼,断鸿悲歌,拍遍阑干是志士不尽的慷慨。 丙 ,柔情万种,壮怀激烈,都是对这一片残山剩水深深的爱恋。
(1)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入空白丙处,只需填序号即可。(2分)
①他是游子 ②浪漫的低吟也好 ③他是诗人 ④他更是主人 ⑤他更是志士 ⑥慷慨地高歌也罢
(2)根据上下文文意和句式,在甲、乙两处补写相应的语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