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凡事都应该在道理上求得一致认识,随声附和、委屈求全,以此来维持团队和谐,怎么可能?
B.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贻人笑柄,同时还要懂得感恩、知足,适可而止。
C.赛后的球场,一片狼藉,见此情景,几十名志愿者迫不急待地抄起扫帚,冲进场地,开始打扫起来。
D.台风季节将到,各单位必须未雨筹谋,预作防范。这样,才能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稳操胜券。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韬晦(huì) 散漫(sàn) 酵母菌(jiào) 潸然泪下(shān )
B.涨幅(zhǎng) 酗酒(xù) 发横财(hèng) 沆瀣一气(xiè)
C.刊载(zǎi) 堵塞(sè) 潜意识(qiǎn) 翩跹起舞(xiān)
D.款识(zhì) 揶揄(yú) 软着陆(zháo) 插科打诨(hù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古镇静气
正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三月,车行往西,不出百里,就是朱家角,再过去三十里,是周庄。模糊觉得,这些古镇的存在是上海的福分啊,不然,老在城市里,人不是会枯萎吗?不然,当春天在心里萌动的时候,到哪里去找江南呢?
江南不是一个地理,更是一种记忆,一种气韵生动的生活,一种乡愁一般年年会发作的病。
是不是像我这样有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周庄这样的古镇是一日比一日嘈杂起来。小河被拥挤的游船划出一道道互相打架的水纹,尽管春风中的人,流动在古桥旁,也当得起“游人如织”这个好词,人流有织锦一般轻盈的美感,但还是略微有些让人烦闷。没想到,烦闷的一群人在聚宾楼突然老实了,哑巴了。眼睛直了。
一个操三弦的修长小生,一个捧琵琶的年轻姑娘,在台上说书呢。
一上来没听懂内容,可是那调儿入耳,动心,那旁若无人的两个人——太抓人了!
谁见过这样的艺术家吗?这是星期天的周庄啊,虽然说不上人山人海,可是天南地北的人都有,聚宾楼不过是巷边的一座五六张桌面的茶楼,哪里的人都可以闹哄哄地进来,坐下吆喝着要茶喝的,不坐下来只是站着看两眼的,给客人上茶、上油炸臭豆腐的,可这两个年轻人就在一边的小台子上,宛转曲折地唱着他们的苏州评弹《玉蜻蜓·庵堂认母》。
一是年轻,抓人;一是这么年轻,却这么有定力,更抓人。
弹三弦的小伙子,着暗赤长衫,虽然是一张娃娃脸,可是目中一点漆,有股同龄人身上罕见的俊朗硬气,三尺长的琴操在手里,像一把有声音的剑;捧琵琶的姑娘,着宝蓝色长旗袍,外套一件黑色披衫,脚上踩的是麂皮靴子,雪白肌肤,头发染成浅浅的黄,卡通得很,可是一对眼睛,读过中学的人立刻能想起来的就是老残游记里的那句:“就像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清而不寒,秀而不媚”。又岂止是那双眼睛像,周围的一切都有种神似:嘈杂的环境,两个说书的艺人,把嘈杂与人心,一一收拾!
又唱起了《杜十娘》。一阵弦子过后,秋风落叶江中急流般的唱段出来了:“风华绝代杜十娘……”
身子还是一副闲散的样子坐在台下,可是心里已经恭敬了,喝茶的时候眼睛也只敢望着鼻子尖。禁不住的浮想联翩: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里教出来的学生?这么高傲!这是怎样的一门艺术,这么高傲!他们的师傅是怎么训练他们的?要教他们媚,还是教他们不媚?教他们怎么对待观众?面对各色人等,怎么样若即若离,怎么样不卑不亢,怎么样静如处子?这两个人通身的气度,竟只有在史铁生《命若琴弦》里依稀见过。那个瞎子老琴人,说“天底下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待他们休息时,我们一群原本烦闷的人都活了过来,像追星族一样眼睛亮亮地凑上去。仗着比他们虚长几岁,问他们话儿。原来他们是苏州评弹团的专业演员,周庄与他们团签了长期合约,这次轮到他们,在这里要演出一个月。这里并不是最理想的演出环境,可是磨炼人。男生说他工作五年了,姑娘工作了两年。从评弹学院毕业的,三分之二都改了行。他们属于那三分之一,喜欢。那些长篇说唱,一部要说半个月,男生说觉得过瘾,“长知识”。
长知识!听到没有?
相信是“书”中的“知识”,带给他们那种境界。其中的悲欢离合,振作与沉沦,忍耐与企盼,在历史的长河里淘洗了多少遍,清亮了,稳定了,唱这些本子,天长日久,不比流行歌曲长人的底气?我问他们成“角儿”了没有,他们不好意思地笑笑,摇头。
在周庄是碰得到角儿的,周庄与好多著名戏团都签了约,除了这处聚宾楼,还有个古戏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演出。但我相信这两个不是“角儿”的人,将来也会闯出一方天地。
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是由他们启示给我们的那方天地吧,那种艺人的修炼,静水流深的滋养,不自傲,不自弃,不是一切人生的宝贝吗?
那天离开周庄的时候,周庄还是喧哗的,可是心里已经有了一股静气。回想起周庄,好像它也有些不一样了。它静静地蛰伏在江南水草中,不卑,不亢,任人来人往。即使人流如潮,又怎么样?
1.简要分析第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2.文章运用了多种方法描写了两位年轻的艺人,请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3.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里教出来的学生?这么高傲!这是怎样的一门艺术,这么高傲!
4.文章结尾写道:“那天离开周庄的时候,周庄还是喧哗的,可是心里已经有了一股静气。”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心里已有一股静气的原因。(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②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
③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④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⑤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⑥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⑦不吾知其亦已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闻钟声,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谢曰 谢:道歉
B.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 次:次序
C.子速纳邑与政 纳:交出。
D.辩而不德,必加于戮 辩:有才干智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出使之初路过徐国时,有意将自己的佩剑送给徐国国君;当他出使回来路过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死去,季札将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旁边的树上。
B.季札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提出了一些对时政的看法及建议,充分表现出其政治家的敏锐的洞察力。
C.诸樊死时,留下遗命令传位于余祭,是想按兄弟排行往下传,以实现父亲的愿望,但季札的哥哥们都想做国君,就把延陵封给了季札。
D.季札是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其贤能,寿梦曾想立他为国君,但是他没有接受。不得已,梦寿只好让长子诸樊继位,执掌国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5分)
(2)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