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涅卡河边的那些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怆;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更准确地说是那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东西,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景物深沉而斑驳起来.天空愈加阴郁低沉,湿云仿佛是贴地而行,而归宿的乌鸦,则互相追逐、鼓噪着,用大片的蔽空的乌黑翅翼,加深着暮色中苍凉的气息。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苛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一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我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但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就如那日与友人所谈起的思乡话题,开始时都不免有些许的激动,各个争相夸耀自己的城市和那一方的风物人情。可一想到终究要回到那些烦心的勾心斗角与倾轧之中,回到那种种莫名其妙的关心与掣肘、还有那少不了专横和欺瞒的压抑之中时,那心便直凉得寒气四溢。

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啊,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

                                     (选自作者散文集《海德堡笔记》,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乡愁”在本文中有多层内涵,请简要概括。  (4分)

3.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4分)

4.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越来越远”的理解。  (6分)

 

1.(1)描写了寥落寒怆、苍凉凄楚、阴郁低沉的海德堡冬日景色。(2)照应题目中的“暮雨”。 (3)为下文阐释“乡愁”的内涵做铺垫(答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也可)。(第一点2分,后两点各1分) 2.(1)乡愁是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2)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3)乡愁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4)乡愁是自恋,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每点1分) 3.(1)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典雅、富有诗意。(2)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功底。(3)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含蓄深沉。(4)更好地烘托了文章“乡愁”的主题。(答出两点即可) 4.(1)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是因为你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执着又强烈的向往,这拉近了你与故乡的距离。(2)故乡也离你越来越远,是因为真正的故乡是回不去的。你变了,故乡也变了。(3)从消极的角度分析,那些美好的年华、那个美好的故乡是永远回不去了,只能把回忆珍藏在心里;从积极的角度分析,珍惜眼前的时光,打造美好的当下,他乡即是故乡。(每点2分,前两点必须有,第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散文来讲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概括为:1、营造氛围,2、渲染性格,3、为下文的描写、抒情或议论作铺垫,4、深化主题。针对文本内容回答本题时可从三个方面回答:“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怆;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描写了寥落寒怆、苍凉凄楚、阴郁低沉的海德堡冬日景色。“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照应题目中的“暮雨”。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找到答题区域,在文中第三段具体阐释了“乡愁”的多层内涵。通过对本段内容归纳整合就可以组织好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点。古典诗词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典诗词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结合本文也可回答更好地烘托了文章“乡愁”的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在时光流逝中,人们对生命的故乡的向往、追怀之情越来越浓。对故乡执着又强烈的向往,这拉近了你与故乡的距离。所以“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作者借对鲁迅《故乡》的分析,表达了“真正的家乡是永远无法返回去的”深刻感悟。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生命的故乡),随时光流逝而越来越远,无法返回。所以“故乡也离你越来越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4分)  

今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的议案。草案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烈士纪念活动。草案称,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日,在国庆节的前一天开展烈士纪念活动,既能充分体现“国庆勿忘祭先烈”的情怀,突出国家褒扬烈士的主题,又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等烈士纪念活动相衔接,因此草案将9月30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字是一封自主招生推荐信,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七)班李明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突出,担任《空间》校刊主编,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特此推荐。   

××中学

                                                          2014年9月3日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①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②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

③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④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⑤所以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型的知识和技能

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感性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夫仁者,己预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6)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柳枝·江南岸

(宋)朱敦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技;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注释】①柳枝:即“杨柳枝”,词牌名。

1.本词多次提到“柳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一般来说,妻子都希望丈夫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可词中女主人公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这合情理吗?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