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听 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

阅读下面的文,完成后面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

(选自散文集《二月兰》)

1.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文章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一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3.第六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4.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1.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2分)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2分)(答欲扬先抑不得分) 2.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采。(1分)②作者与蒋捷两人年龄不同,听雨的心境也不同。蒋捷是中年听雨就谈“悲欢离合总无情”,作者已到望九之年听雨却“兴高采烈”。(1分)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喜悦,表现他心系农民(或“关注民生”等)的情怀。(2分) 3.作者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感),(2分)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2分) 4.①作者关注民生,心系农民,心忧天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②老当益壮,年近九旬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③对景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着细腻的感受。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第一问,可联系上文“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从做学问、研究的环境角度来理解原因;第二问考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要先概括这句话的内容,然后再联系下文作者听雨的快乐来分析其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语句,从引用诗词的一般性作用角度作答,引用诗词一般具有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情趣;有利于表现作者的情感;因此本题可结合着作者与蒋捷二人听雨的不同心境来答,以蒋捷的悲欢与作者的喜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作者对民生的关怀。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本题可抓住关键词“雅味”“俗人”,联系上文“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和下文“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从借雨抒发情感和麦田需要雨的这种俗事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中提示性的语句进行筛选整合概括即可。例如,第6段“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 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表现了季羡林先生关注民生,心系农民,心忧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9段“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表现了作者对景物和人生的感悟;第3段“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表现了作者旺盛的生命力和精神追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玩的目的往往是放松自己,寻找朋友,求得快乐;玩的结果往往是放纵了自己,失去了朋友,增添了烦恼。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不超过30个字。(4分) 

2013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在香港揭晓,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个品牌入选,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入选品牌最多的三个国家。中国(包含港澳台)入选品牌共计204个,占整个亚洲品牌500强的4080%,位居第一;日本有164个品牌入选,占3280%,位居第二;韩国位居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虽是亚洲消费市场成长最强劲的地区之一,但企业品牌仍难获消费者认同,甚至在本土市场亦如此。同期发布的“亚洲品牌忠诚调查”结果显示:和日本人心目中的前10名品牌都是日本品牌相反,中国人心目中的前10名品牌都是外国品牌。

 

查看答案

请写出横线处所填句子的正确顺序。(4分)

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候我朗读中国诗歌的名句,                                      。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①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   

②想象到其中优美的图景  

③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  

④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 

⑤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  

⑥捕捉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2)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勇者竭其力,________________,信者效其忠。(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2.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