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 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

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单一语境中自给自足,不同文明的交流是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是当前特别值得重视与倡导的,中国古代的先哲就已经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将“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过分狭隘的视野与心胸,无助于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在治国上,要做到海涵大量,虚怀若谷,宽容包纳,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具体到文化选择上,便是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充分汲取其他学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构建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保持更为积极的活力。

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凡是提倡包容、立足和谐的时代,多是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社会经济走向繁荣,国际关系相对缓和,民众生活安宁平静的时代,多是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时代。历史上也不时出现过以自我为天下中心,企图垄断真理、垄断思想、垄断言论、垄断利益的现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拒绝包容,拒绝交流,这样的立场、态度、做法,曾使民族陷于巨大的灾难,导致各种矛盾愈演愈烈,争斗纷至沓来,后果极其严重,教训至为深刻。

可惜,直到今日,那种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依然还有市场。在一些人那里,文化自大症,文明优越感,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改变,他们总以为真理在握,总是热衷于扮演“教师爷”的角色,总是喜欢占据着道德与政治的制高点对其他国家与其他民族指手画脚。这样一来,导致正常的文化对话与交流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对弱势一方来说,他们主张对话,却无法赞成居高临下式的不平等对话;他们希望交流,却难以认同只有被动妥协式的单向型接受。所以,这种罔顾历史教训与文明发展规律的做法,不仅无益于世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而且也会阻碍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在对中国发展道路怀有疑虑、对中国现实政治抱有抵触、对中国文化传统展示存有偏见的人之中,真正持敌视的立场与态度、总在“妖魔化”中国的只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之所以会如此,恐怕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包容的思想有关。因为没有包容之心,就很难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愿,很难去理解并接受异质的文化,就一定会常常处在隔膜与误解之中,也就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去认同并开展正常的对话。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于“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了。老子有云:“大邦者下流”,“大者宜为下”,王弼释云:“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其中所揭示的包容之核心价值观,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完全值得令人思考与借鉴。

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但我们也要明白:“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各美其美”而不能“美人之美”,甚至还竭力丑化他人,那这个世界是不可能“美美与共”的。我们更要警惕:不能在包容中迷失自我,“包容”不能成为迷失自我的迷魂汤,包容与坚守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

衷心期待,“包容”能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一项价值层面上的指导原则。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4日24版,作者纪宝成)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B.治国上的包容,就是要海涵大量,虚怀若谷,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

C.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各种矛盾争斗的产生,往往与拒绝包容不无关系。

D.一些拥有“西方文明优越感”的民族,总是喜欢占据道德与政治的制高点对其他民族指手画脚,总以为自己掌握着真理。

E.今天,“包容”已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一项价值层面上的指导原则。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不懂得包容,会影响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会阻碍文化的繁荣。

B.在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其他文化中的合理因素的同时,亦要坚持自己思想的主体性。

C.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被证明是不合时宜的,已被东西方国家抛弃。

D.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包容的核心价值观,也适用于当今世界。

 

3.为什么说“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4.“1656年,俄国特使巴依科夫受沙皇委托准备向中国皇上提交国书,因拒绝行跪拜礼而始终未获准觐见皇帝。时值东正教斋期,作为虔诚信徒的巴依科夫严守教规拒绝饮朝廷赐给的奶茶,进一步激怒了朝廷。”这一著名的外交事件以失败告终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观点分析。(4分)

 

1.B C 2.C 3.①包容能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构建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保持更为积极的活力。 ②拒绝包容,拒绝交流,会导致正常的文化对话与交流变得困难。 ③有包容之心,才能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人,才能去理解、认同、接受异质的文化并与之开展正常的对话。 ④懂得包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有可能实现文化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4.原因是中俄双方缺乏对对方文化的理解与包容(2分。或“中国皇帝对异国文化和宗教缺乏理解和包容”)。当时中俄双方都没有跨文化交流经验,对对方文化缺乏理解与包容,双方都很难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对方的意愿,很难去理解并接受异质的文化,就必然会处在隔膜与误解之中,也就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去认同并开展正常的对话。(2分)(说明观点2分,分析2分。分析仅从中俄一方的角度谈“理解和尊重别国文化”也可得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 原文是说“值得重视与倡导”;“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也不能用“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替换;D 用“一些拥有‘西方文明优越感’的民族”替换原文中的“一些人”不符合文意;E,原文是“衷心期待‘包容’能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指导原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原文是说“可惜,直到今日,那种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依然还有市场。”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章找到论述“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的相关语段,可确定信息主要在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第六段。然后找出包容对文化对话的作用的语句,如第一段最后一句;第三段;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首先找出本文论述的观点,由标题可知,本文论述的观点为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所以答题时,要结合着这一论点,结合着中俄两国外交中“理解和尊重别国文化”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3)骐骥一跃,                              ,功在不舍。(《劝学》)

(4)        ,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2.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22分)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上尊酒茶米。诏褒之,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注】 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拏,通“孥”,儿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再遇阵殁                      及:趁着

B.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继英等                      谢:感谢

D.屡经点阵,身七十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赐上尊酒茶米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

B高阳关都部署        ②保裔敌所覆

C.①援兵不至            ②大将陷殁,吾曹计功

D.①上知之,复厚赐焉    ②自申至寅力战,敌退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B.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C.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D.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沙场;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康保裔并肩抗敌,直到敌军退去。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4分)

②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3分)

6.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两个细节。(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眼睛的近视可以用眼镜或手术来缓解,但是视野的近视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 题。                                                         ,那么总有一天你平静的生活就会被外界的变化打破。我们这只“井底之蛙”,也就不得不因患了视野近视症而被社会淘汰。

①只是这样的日子对外面世界变化的反应与感受也是极其微弱的

②周而复始、机械、单一的城市生活,让我们对世事发展变化缺少思考,患上了“视野近视”病

③这种视野的近视让我们自己成为了城市的“井底之蛙”都全然不知

④不管你愿不愿,外面的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迟早会影响到你

⑤如果你不具备广阔的视野,提前解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准备

⑥过“井底之蛙”的日子,是舒服且没有太多烦恼的

A③②①⑤⑥④    B②③⑥①④⑤    C③⑥②④①⑤    D②⑥③④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届珠澳文化论坛提出了“珠澳中西文化走廊”这一重要概念。专家们纷纷表示,这个概念应该作为珠海整合、发掘和宣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抓手。

B网络谣言就像存在于社会中的一颗毒瘤,随时可能侵入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从而促成我们的社会不健康、不协调,甚至动荡、衰退。

C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8月19日报道,现住美国纽约皇后区的侏儒人乔纳森·诺威克最近用隐藏的摄像机拍下一段视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侏儒人在纽约的生活常态,意在抗议他遭受的歧视。

D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