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灯 王鲁彦 我愤怒地躺在母亲的怀中。母亲紧紧地搂着我...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王鲁彦

我愤怒地躺在母亲的怀中。母亲紧紧地搂着我,呜咽地哭泣着,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颈上。我只是愤怒地躺着。

“你不生我不好吗,母亲?”我怨忿地问。

母亲没有回答,母亲的脸色极其苍白。

我愤怒地伸出右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

“为了母亲,孩子……”母亲按住我的手,呜咽地说。

“咳咳……”我哭了。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杷树,雨萧萧地滴在我心上。母亲的脸色是那样的苍白。我悲苦地挽住了她的颈,她的颈如柴一般的消瘦。

“让我死了罢。母亲……”我哭着说,紧紧地挽着她的颈。

“不能,不能,孩子,我的孩子……”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脸上。

灯光暗淡地照着她的头发,她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

静寂,静寂,世界上除了我和母亲外,没有一个人影,除了风和雨的哭声外,没有半点响声。

“罢了,罢了,母亲。我还你这颗心,我还你这颗心!你生我时不该给我这颗心,这在世界上没有用处!”说着,我用两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怨忿而且悲伤。

“啊,孩子!”……母亲号啕地哭了。她紧紧地按住了我的手,我竭力地挣扎着。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杷树,雨萧萧地滴在我的心上。灯光暗淡地照着母亲的头发,母亲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母亲的泪如潮一般地流着。我抱住她的消瘦的颈,也号啕地大哭了。

有一滴泪,从母亲的眼中落了下来,滴在我的眼上,和我的泪融合在一处,渐渐地汇成了一道河。

我溯着河流走去,进了母亲的眼帘,一直到了母亲的心坎上。

在那里,我看见母亲的心萎枯了。

“母亲,为了你的孩子,你将你自己的心萎枯了。然而你分给你孩子的那颗心,在世界上只是受人家的咒诅,不曾受人家的祝福,只能增加你孩子的悲哀,不能增加你孩子的欢乐。现在,取出来还了你罢。母亲!”我哭着说,跪倒在母亲的心旁,解开胸衣,用指甲划开胸皮,我伸手进去从自己的腔中挖出一颗鲜血淋淋的心,放在母亲的心上。母亲的心和我的心合成一个,热血沸腾了。

我急忙合上自己的胸皮,扣上了胸衣,忽忽地离开了母亲的心,出了母亲的眼帘,由原路回到了母亲的膝上。

母亲不知道。

“母亲,我不再灰心了,我愿意做‘人’了。”我拭着眼泪对母亲说。

母亲微笑了。母亲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母亲的眼前露出了无限的希望。

只有灯,只有站在壁上的灯,他知道我在母亲心中所做的什么,不忍见那微笑,渐渐地惨淡了下去……

一九二四年作 

(选自王鲁彦处女集《柚子》)

1.小说中多处描写”“,请简析其作用。(5分)

                                                                          

2.小说从“我”的角度叙事,有什么好处?(4分)

                                                                          

3.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5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灯”在文中的丰富内涵。(6分)

                                                                          

 

1.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用“风和雨的哭声”反衬环境毫无人气的“静寂”,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了“灯”的“暗淡”。(2分)②“风”“雨”具有象征性,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其反复出现,推动情节发展,加剧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更好地暗示了小说主题。(3分) 2. ①从“我”的角度叙事,使用“我”与母亲的对话形式,使叙事更为集中,且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从“我”的角度叙事,便于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表达,且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每点2分) 3. 从外到内、由物及人(或“情景交融”)(1分),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1分,须答对其中两种),塑造了外表苍老消瘦、内心痛苦不堪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的悲愤之情(2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1分)。 4. ①“暗淡”的“灯”渲染了阴暗凄冷的氛围,为“我”梦幻般地将心还给母亲提供了背景。②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灯”既是母亲不幸遭遇的见证人,又是母亲凄苦命运的怜悯者。③“灯”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作者对污浊现实社会的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交待背景和渲染氛围,并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结构方面,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了小说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主要能起到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艺术效果。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言特色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语句的含义和作用。对文章的语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鉴赏。 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⑤语言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虽僻远之何伤。(屈原《楚辞补注·涉江》)

⑵以不忍人之心,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歌曰:“……,……。        ,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寒食日献郡守

孟云卿                                  张友正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相传此俗源于春秋时晋文公纪念介子推。

1.两首诗所表现的生活状况、所表达的情感都相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程试: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②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行往来,屡辱见           过:探访

B先之启事,及门而           贽:拿着礼物求见

C然其为功,亦不           易:轻视

D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徘徊:迟疑不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贪禄仕养亲/夫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史记·汲黯传》)

B惟恐不悦时人/使归就戮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秦晋崤之战》)

C学成身辱/不拊爱子其民,因贾利之(《冯谖客孟尝君》)

D在《易》《困》曰/死何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得(《聊斋志异·促织》)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⑵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3分)

                                                                    

⑶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4分)

                                                                      

4.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话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材料,概括雾与霾的相同点。要求:答案不超过16个字(3分)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缥缈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 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雾与霾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右图是清代名臣张之洞游赤壁时为东坡祠撰写的联语,上下联各缺两句,请依据文  

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甲、乙、丙、丁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3分)  

甲、试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   乙、若只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

丙、是我公游戏文章         丁、哪得此清幽山水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