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莫言 近几年来,“悲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莫言

    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

    《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

    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节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

3.“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品?(6分)

 

1.首先,从反面提出论题,指出“什么是悲悯”。然后,阐述“什么是大悲悯”。最后,指出作家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悲悯。(每点2分,共6分。只答“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套话,没有分析不得分。) 2.(6分)例证、喻证和对比论证。 (1)例证法,以《圣经》、《金瓶梅》为例,阐述大悲悯不应掩盖邪恶与丑陋; (2)喻证法,以“羊羔、小鸟”和“狮子、鳄鱼”来比喻善、恶,从而形象地阐述“大悲悯”的深刻内涵。 (3)对比论证法,将《金瓶梅》与《圣经》、佛教进行对比,指出东西方对“悲悯”理解的异同。 (论证方法至少答出两种,2分;对论证方法作用分析,各2分) 3.(6分)①要有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命运感;②要有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③要正视人类之恶,认识到自我之丑;④要善于描写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只要结合文本内容,看是按照什么思路写作即可,本文,第一段,是先从反面提出问题的观点,第二段开始正面阐述,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认真阅读本段内容,不难分析出:举出《圣经》和《金瓶梅》使举例论证;“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是比喻论证;整段内容又是对比论证,就此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即文章的最后一段,只需从本段中找出能够概括答案的语句即可,注意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趟过小河是故乡

宋长征

   (1)你坐下来,时光在眼前静静地流淌。你想抓住些什么,时光却在指缝中溜走。阳台上的雏菊花开了,黄的白的和粉的交错在一起。你想起了故乡,小河畔的野雏菊开得正浓。可阻断你的到底是什么,总也说不清,你只知道那满坡的春天啊,还有母亲的羊群都在小河里流动。而你,说不清的距离像横亘在生命里的一场雾霭,和故乡遥遥相望,任脸颊清泪两行。  

   (2)梦里,母亲的捣衣声孤单地响起,溅起的水雾打湿了她的发髻。浣衣的石板在水流里青着,泛起一些岁月凝集的韶华。青石板有泪么?那淙淙的河水不回答,也不怎么匆忙,静静地流淌。

   (3)一个背影和一头金色皮毛的老牛在下游的岸边伫立,影子被清澈的河流带走,只留下一些湿淋淋的回忆,在今夜或者某夜的月光中上岸。父亲的那头老牛,金黄色皮毛的光泽在夜色中闪耀,照亮了潺潺的流水。

   (4)岸上的野雏菊兀自开着,母亲的羊群只剩下小小的一朵,在天上飘,随风,随着时光,再也来不及在明净的水面上打量一下自己的模样。

   (5)你为什么忧伤?你的远行不过是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的距离。尽管你走时,母亲撩起衣襟在门板后擦了擦眼睛,然后让你踏着她的目光上路,涉水而过。那一天,风正紧,雨斜织在小河的上空,如烟,如雾,网织着故乡的模样。

   (6)季节啊,有时也像一条小河,先是用绿色把你的思念串起,就成了一挂风铃,叮当着童年的时光。河水像母亲的温柔,从腋间,从脚趾缝里,从甜蜜的心窝子里轻轻流淌。你快要醉了。母亲的气息有春天的香甜,舌尖上,睡梦中,咂了又咂;眼眸里,摇篮中,要了还要。——你是喂不饱的小花狗呢!母亲眉眼弯弯,用嗔怪戳着你的额头。

   (7)叛逆的河水总在夏天暴涨,你不用再牵谁的手就能轻松跨过漫水的小桥。你自信长了青蛙的蹼掌,扎个猛子就能从此岸泅到彼岸。父亲的眼里是坏坏的笑,专门倚在老牛的身上等你,看你呛水的样子。

   (8)秋天了,谁在岸上等你?野雏菊向着太阳,擎出盛满了子实的托盘。可是一个又一个秋天啊,你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直到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你还在彼岸徘徊。

  (9)流泪的母亲啊,在河边捣衣,遥远的布谷声声,再也不能惊醒她的鼓膜。她浑浊的双眼痴痴地望着清水柔波,每一条游鱼的自由自在都值得这样每天为之祈祷。河岸上的野雏菊开了,河岸上的野雏菊败了;那个和她一起耕耘岁月的人被一头金色毛皮的老牛牵走了……

  (10)她的青石板没有了棱角,每一缕流水轻轻走过,再也打不出旋涡。

  (11)布谷鸟停止了歌唱。在青石板上敲打岁月的母亲不得不这样认为,然后依然用力,希望“嗵嗵”的捣衣声可以传得更远。----从此岸到彼岸。

  (12)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玉带般缠绕着一些熟悉的身影。你定定地凝望今晚夜空里的月亮,月亮那么明媚又充满哀伤。你知道今夜月光如水,就如流年似水一样不能紧紧把握。还不如那条小河,轻轻一掬,就捧起一汪晶莹。可是你的渡口呢?即便是“野渡无人”不是也希望有一艘能载动清愁的小船么?好让你从此岸到彼岸,再看那野雏菊花开的模样。

  (13)“快回、快回”,布谷鸟的叫声比任何时候都要嘹亮,能穿透夜色,也能穿透心房。你还要踟躇么?母亲的鬓发在窗外飘过他乡的夜空,带一片野雏菊花开的美丽,来看你。你的心开始跳跃了吗?一些失落或忧伤在那个等待的怀抱里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她会嗫嚅着嘴唇,哽咽着喉咙,为你擦去思念的泪光;她会揽你入怀,就像小时候,端详着你的脸颊,读出一生的幸福。

(14)从此岸到彼岸,每一处都是渡口。每一个渡口都停泊着一艘写着故乡的小船,在等你,趟过小河是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  2008年4月  有删改)

1.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的?(4分)

2.文中多处写到野雏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第(12)自然段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标题中“小河”的含义,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韩愈《师说》)          

  (2)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5)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6)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7) 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8)仰不愧于天,              。  (《孟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释】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2.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4分) 

3.结合全诗来看,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凄凉”?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忘寝食          大概          B 客有就访,亦欣然       延:招请

C 吾自欲其敬耳   致:表示      D 安于贫贱,不人之知       蕲:通“祈”,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公亦拳拳彼                ②安贫贱

B ①世之所谓知已是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

C 不妄人接                  赢而不助五国也

D ①使专治生糊口              ②县尉谢生遗袭衣

3.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2)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

4.作者笔下的四君子都是属于生活贫穷但却钟爱读书之人,请概括说明作者介绍四位贤士隐居者时又分别侧重于各自的什么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满分5 manfen5.com

 

A.创造性思维要在实践中善于捕捉灵感。 

B.我们要抛弃的恰是我们正要寻找的。

C.生命从一开始就考验着我们的取舍。

D.独立常始于为自己想出第一个主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