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在伊甸园里,一颗大树对一朵玫瑰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于是这朵玫瑰找到上帝说:“请您把我变得有用一些。”上帝同意了。

从此以后,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参考例文: 人要活得有价值 读罢材料,突然想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雷锋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鲁迅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作。”保尔说:“人生的价值在于为革命奋斗。”…其实,从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观念来看,很容易发现,他们都认为人活着应该做点什么,也就是说,人要活得有价值。 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看似遥遥几十年,实则不过四万天,生命的长度我们不能延长,那我们就只好去拓宽它的宽度。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出一些事情,认真度过每一天。把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开始,我们就会充满活力;把每一个黄昏都当做是生命的结束,那我们就会努力的做好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时间是珍贵的,我们不应浪费。文学巨匠鲁迅,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别人问他为什么在同样多的时间里却做出了多他人很多的事。他回答说:“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不难看出,鲁迅多么惜时。而他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没有虚度人生。 人的一生,不为别的,身外之物都是不可取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伟人与那些平凡的人的区别就是伟大的人们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东西,造福了一方人民。很多时候,人的价值便这样显示了出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句话我们早已烂熟于心。然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奉献,在于它为后世留下了多少。文坛上的泰斗不幸病逝,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界的一个损失。这时,他“重”于泰山;危害世界和平的恐怖分子,即使全部被消灭,人们也不会悲伤,因为他们生存的没有价值。他们,比鸿毛还轻。 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可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仍然活着。”不错,奉献就是衡量生命价值的最好尺度。珍惜现在吧,把每一天的黎明当做生命的开始;把每一天的黄昏都当做是生命的结束,认真做好每一天。我相信,你一定会活出你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人要活得有价值。”接着举出文学巨匠鲁迅的例子,而且从反面例子加以论证,旨在得出结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人生才有意义。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立意指导:(1)肯定大树的价值观:仅有美丽的外表还不够,要想活得有意义就要更有用。如做一颗卷心菜,可以为他人、为社会提供实用的蔬菜,有实用价值。 (2)否定大树的价值观:应该认识到,外表美丽也是一种价值。美丽的玫瑰:可以用艳丽的花朵装点生活,可以用高雅的馨香美化环境,可以用火红的激情传递忠贞。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只要有用,人生就有价值。因此,大树只注重物质层面,而忽视精神层面,看待别人太求全责备,大树的做法不可取。 (3)肯定玫瑰的做法:玫瑰认识到有用才有意义,于是积极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的人生更有价值,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做法是可取的。 (4)否定玫瑰的做法:玫瑰也想对社会有用,也想人生有意义。可她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对自己缺乏自信,盲从轻信了大树的建议,轻易改变了自己,她不知道,自己所拥有的也许正是别人所缺失的。 (5)综合上述立意: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不管是改变自己,还是坚守本真,只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是最美的。 角度1:应该改进自己,以活得更有用(即有价值)。人活着贵在有用,为他人、集体、社会所用,这也正是人生的价值、活着的意义。 角度2:坚守本真也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玫瑰听从大树的劝说改变了自己,自然令其有了意义或新的价值,然而不能改变自身就“没有”价值吗?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但仍可以提供精神愉悦。人应自信、自主,不能看轻了自己而随波逐流。 角度3:综合以上两种立意,不管是改变自我,还是坚守本真,只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是最美的人生。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莫言

    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

    《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

    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节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

3.“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品?(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趟过小河是故乡

宋长征

   (1)你坐下来,时光在眼前静静地流淌。你想抓住些什么,时光却在指缝中溜走。阳台上的雏菊花开了,黄的白的和粉的交错在一起。你想起了故乡,小河畔的野雏菊开得正浓。可阻断你的到底是什么,总也说不清,你只知道那满坡的春天啊,还有母亲的羊群都在小河里流动。而你,说不清的距离像横亘在生命里的一场雾霭,和故乡遥遥相望,任脸颊清泪两行。  

   (2)梦里,母亲的捣衣声孤单地响起,溅起的水雾打湿了她的发髻。浣衣的石板在水流里青着,泛起一些岁月凝集的韶华。青石板有泪么?那淙淙的河水不回答,也不怎么匆忙,静静地流淌。

   (3)一个背影和一头金色皮毛的老牛在下游的岸边伫立,影子被清澈的河流带走,只留下一些湿淋淋的回忆,在今夜或者某夜的月光中上岸。父亲的那头老牛,金黄色皮毛的光泽在夜色中闪耀,照亮了潺潺的流水。

   (4)岸上的野雏菊兀自开着,母亲的羊群只剩下小小的一朵,在天上飘,随风,随着时光,再也来不及在明净的水面上打量一下自己的模样。

   (5)你为什么忧伤?你的远行不过是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的距离。尽管你走时,母亲撩起衣襟在门板后擦了擦眼睛,然后让你踏着她的目光上路,涉水而过。那一天,风正紧,雨斜织在小河的上空,如烟,如雾,网织着故乡的模样。

   (6)季节啊,有时也像一条小河,先是用绿色把你的思念串起,就成了一挂风铃,叮当着童年的时光。河水像母亲的温柔,从腋间,从脚趾缝里,从甜蜜的心窝子里轻轻流淌。你快要醉了。母亲的气息有春天的香甜,舌尖上,睡梦中,咂了又咂;眼眸里,摇篮中,要了还要。——你是喂不饱的小花狗呢!母亲眉眼弯弯,用嗔怪戳着你的额头。

   (7)叛逆的河水总在夏天暴涨,你不用再牵谁的手就能轻松跨过漫水的小桥。你自信长了青蛙的蹼掌,扎个猛子就能从此岸泅到彼岸。父亲的眼里是坏坏的笑,专门倚在老牛的身上等你,看你呛水的样子。

   (8)秋天了,谁在岸上等你?野雏菊向着太阳,擎出盛满了子实的托盘。可是一个又一个秋天啊,你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直到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你还在彼岸徘徊。

  (9)流泪的母亲啊,在河边捣衣,遥远的布谷声声,再也不能惊醒她的鼓膜。她浑浊的双眼痴痴地望着清水柔波,每一条游鱼的自由自在都值得这样每天为之祈祷。河岸上的野雏菊开了,河岸上的野雏菊败了;那个和她一起耕耘岁月的人被一头金色毛皮的老牛牵走了……

  (10)她的青石板没有了棱角,每一缕流水轻轻走过,再也打不出旋涡。

  (11)布谷鸟停止了歌唱。在青石板上敲打岁月的母亲不得不这样认为,然后依然用力,希望“嗵嗵”的捣衣声可以传得更远。----从此岸到彼岸。

  (12)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玉带般缠绕着一些熟悉的身影。你定定地凝望今晚夜空里的月亮,月亮那么明媚又充满哀伤。你知道今夜月光如水,就如流年似水一样不能紧紧把握。还不如那条小河,轻轻一掬,就捧起一汪晶莹。可是你的渡口呢?即便是“野渡无人”不是也希望有一艘能载动清愁的小船么?好让你从此岸到彼岸,再看那野雏菊花开的模样。

  (13)“快回、快回”,布谷鸟的叫声比任何时候都要嘹亮,能穿透夜色,也能穿透心房。你还要踟躇么?母亲的鬓发在窗外飘过他乡的夜空,带一片野雏菊花开的美丽,来看你。你的心开始跳跃了吗?一些失落或忧伤在那个等待的怀抱里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她会嗫嚅着嘴唇,哽咽着喉咙,为你擦去思念的泪光;她会揽你入怀,就像小时候,端详着你的脸颊,读出一生的幸福。

(14)从此岸到彼岸,每一处都是渡口。每一个渡口都停泊着一艘写着故乡的小船,在等你,趟过小河是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  2008年4月  有删改)

1.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的?(4分)

2.文中多处写到野雏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第(12)自然段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标题中“小河”的含义,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韩愈《师说》)          

  (2)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5)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6)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7) 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8)仰不愧于天,              。  (《孟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释】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2.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4分) 

3.结合全诗来看,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凄凉”?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忘寝食          大概          B 客有就访,亦欣然       延:招请

C 吾自欲其敬耳   致:表示      D 安于贫贱,不人之知       蕲:通“祈”,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公亦拳拳彼                ②安贫贱

B ①世之所谓知已是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

C 不妄人接                  赢而不助五国也

D ①使专治生糊口              ②县尉谢生遗袭衣

3.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2)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

4.作者笔下的四君子都是属于生活贫穷但却钟爱读书之人,请概括说明作者介绍四位贤士隐居者时又分别侧重于各自的什么特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