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需要从下列选项中依次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需要从下列选项中依次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请你选出最合适的一组(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⑥金石长不朽;丹青本无双

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组【     】

A.⑥③②   B.⑤③①   C.⑤④⑥   D.④②①

 

B 【解析】 试题分析:在选择相应对联时一定找到对联与相应社团的一致点。⑤有表演的成分,所以应为戏剧社的对联;③中由“入毫端”可以推知与写作有关,所以应为文学社的对联;①中有还原事物的真面目、将美好瞬间定格的意思,所以应为摄影小组的对联。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     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     。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熏陶      星斗        诗意朦胧          B.熏陶      星光        诗意盎然

C.熏染      星汉        如梦如幻          D.熏染      星斗        诗意盎然

 

查看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在以经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诗经》被尊奉为人伦教化的神圣经典,与文学总集分途著录,形成了文学总集不录《诗经》作品的文学禁忌。随着经学内部的嬗变和《诗经》文学阐释的发展,隋代王通和唐代刘迅相继“续《诗》”,选录《诗经》之后的诗歌并纳入诗教范畴。“续《诗》”不仅很难达到其经学目的,反而容易使人们从汉魏六朝诗歌的情貌特征,推想《诗经》的本来面目,成为解构经学和尊经意识的潜在异质,为《诗经》入选文学总集提供了反向的启示。宋代朱熹设想编纂一部收录《诗经》《楚辞》和后世诗歌的大型诗歌总集,直接为文学总集选录《诗经》做了理论准备。但朱熹最终未能将自己的构想付诸实施,也预示着总集选录《诗经》的思想阻力依然强大。直到明代,才出现《诗学正宗》《汇古菁华》《诗冶》等真正选录《诗经》作品的文学总集,《诗经》走下经学的神坛,融入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

晚明总集选录《诗经》并不偶然,而与当时《诗经》文学阐释的繁荣局面相呼应,是《诗经》文学身份得以彰显和认可的最直观、最集中的体现,是现代《诗经》文学主体身份最终确立的精彩预演的关键步骤,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诗经》文学主体身份的最终确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请加以概括。(6分)

2.请具体解释“反向的启示”在文中的意思。(3分)

3.以《氓》为例,谈谈《诗经》文学性的具体体现。(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奶奶的千秋,我惹的奶奶生气,是我该死”“我伏侍奶奶这么几年,也没弹我一指甲;就是昨儿打我,我也不怨奶奶,都是那娼妇治的,怨不得奶奶生气。”请问说话者为谁?相关情节是什么?你对这个人物的行为有怎样的看法?(6分)

2.请概述《茶馆》中秦仲义的遭遇,并简析其性格。(4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子夜》中的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把仅存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B《老人与海》中,老人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但他却捍卫了人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C《三国演义》善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如写孔明的出场,先写庞统、徐庶的推荐;写三顾茅庐,也先写前两次的不遇,借崔州平等人的言论、卧龙岗的山林景色重重烘托。

D《飞鸟集》既可译为“游荡之鸟的诗”,也可理解为“漂泊者之歌”。诗人用短小的诗句道出了他心灵漂泊、思维运动的历程,艺术地传递出诗人对世态人生的探讨,对理想境界的企望。

E.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了杨二嫂、王九妈、卫老婆子等一群妇女形象,她们在生活的挤压下灵魂变得暗淡、心理变得扭曲,通过她们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冷漠、道德的缺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10分)

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山,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选自《容斋随笔》)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2.《容斋随笔》的作者是南宋文学家              。(限填人名);作为著名景点,文中的“采石山”在今天的              省。(限填省名)(2分)

3.文中“试弦歌”的意思是(3分)                           

A.做地方官         B.依琴咏歌        C.教育学生        D.学习礼乐

4.本文通过对李白之死的辨误,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