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第八十三·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    显:显扬

B.希烈数败王师,甚    张:张狂

C.但称宫市,则莫敢谁    何:怎样

D.欲去,不许    亟:赶紧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攉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攉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攉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攉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官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5分)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5分)

 

1.C 2.A 3.C 4.(1)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项,通“呵”,同《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何”。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原文标点: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本题要注意文言虚词“之”;名词做主语的“杨炎”“ 卢杞”。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农夫被拘,皇帝查明缘由后,罢免宦官,赏赐农夫十匹帛,而非张建封求情。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邀、佣、重荷、徒、残逋、积负、敛、虽。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居在兖州。小时候喜爱文章,能言善辩,性格豪达崇尚气节,自以为能以功业扬名。李光弼镇守河南,盗贼在苏州、常州出没,残害抢掠乡助。代宗下诏命宦官马日新与李光弼部下一起去征讨。建封见过宦官,请求前去晓谕盗贼,可以不用交战。于是到盗贼驻地晓谕祸福,一天就使数千人投降。朝廷就将他们放归乡里,张建封也因此出名。当时马燧任三城镇遏使,向来了解张建封,上表朝廷举荐他任判官,升监察御史。马燧讨伐李灵耀,军中事务大都向他咨询。杨炎想让他担任要职,卢杞不喜欢他,出任岳州刺史。 李希烈打破梁崇义以后,专横跋扈不遵守臣下礼仪,寿州刺史崔昭与他互通消息,德宗召见宰相吩咐他选取替代崔昭的人,卢杞仓促之间来不仅挑选其他官吏,就禀告德宗任用张建封。李希烈多次打败官军,非常嚣张,于是越分即天子位。当时天下还有很多变乱,张建封于是修缮城壕,加紧练兵,四境归附悦服。李希烈派遣猛将强兵前来交战,张建封都使他们遭受挫败。叛贼平定,建封加官晋爵。 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趁机会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又赶上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张建封治理徐州十年,亲自处理政务,全军都治理得很好。善于容忍他人过失,即使最狡猾的人也绝不枉法宽免他(即在法内宽免)。他的言辞忠义激奋,因此部下都心悦诚服。他生性喜爱贤士,无论贤能与否游历他的门下他都同礼相待,因此来到他这里的人就如同到了家一样。许孟容、韩愈都是他从幕府中上奏给朝廷的人,有文章在当时流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诗歌批评庸俗化

普冬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

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1.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B.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B.不少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马行空,肆意畅想。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D.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是制造噱头。

B.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恶劣影响。

C.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意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D.诗歌批评庸俗化,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来说,都是灾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有个农民,从小便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坚持每天写500字,一篇文章写好后总是修改再三,然后满怀希望地寄往远方的报纸杂志。可是,多年努力,他从没有片言只语变成铅字,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

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信中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当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于是,这个青年改练书法,现在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

请以“转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宁愿像谦逊低调的百合,绽放于幽寂的山谷中;也不学庸俗张扬的牡丹,盛开在嘈杂的街巷旁。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得超过30个字。(5分)

材料:中国著名糖尿病防治专家聂文涛先生在其专著《有效康复糖尿病》一书中,从中医的角度发现并提出了血糖谷物保护曲线,明确指出谷物有利于糖尿病人康复,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有效康复糖尿病》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第一部中国医生用英文撰写的医学专著。在美国发行的版本封面上写着美国专家的一句话,“如果说聂文涛医生的很多主张曾使他站到了世界的反面,那么今天世界站到了他的一边。”国内相关权威人士拘泥于西方200年来关于糖尿病通行的理论标准而迟迟不愿接受,并对之产生难以置信的疑惑。

我们知道,交通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行。路口黄灯闪烁,提示缓行,这个时候要求车辆通过。在医学上,      。人类本来对疾病的认识需要不断的深入,        ,否则“人道”将会无法通行。如果说为了安全而放弃通行是一种人道的话,那么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庄子所说的“外化而内不化”,                              

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走过

而我们最后会获得一个圆熟的、合乎道德、合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

是要我们的心灵逐渐地腾空,把我们心中的杂念逐渐排除

而外在,本着内心的宽容和洞察的清明,随遇而安,不与世争

让我们的心底真正内化的依据能够有所秉持

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做得更好

A③⑤②⑥①④  B ⑤③⑥①④②  C⑥①④②⑤③  D③⑤④⑥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