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春 天
吴念真
阿圆是金门金沙市场一家杂货店里打杂的小妹,长得不是很好看,加上老板以吝啬出名,所以跟其他杂货店比起来,他们的生意差很多。
阿圆十七岁,应该中学毕业不久,因为她老穿着一件还留着学号的深蓝色旧外套。她话不多,笑的时候老是掩着嘴。有一天我们才发现她缺了两三颗门牙。
“怎么不去补?”我们问。她说:“我爸去台湾做工了,说赚到钱会给我补。”阿圆的爸爸是石匠,金门工作少,应聘去台湾盖庙刻龙柱。
杂货店老板是她的亲戚,但使唤她的语气一点儿也不亲。有一次甚至还听见他跟别人说:“我是在替人家养女儿!”
那年是我们第一次在外岛过年,除夕到初二都加菜,所以除夕前采买的钱是平常的三四倍。那天小包半开玩笑地跟老板说:“跟你买这么久,也没看你给我们一包烟!”没想到老板竟然冷冷地笑着说:“我以为你们营部连的比较干净,我看,都一样嘛!”然后打开抽屉拿出一包烟以及两张百元钞票塞给小包,接着就往屋里走。
我知道小包憋了一肚子气,可没想到是临走的时候他竟然随手抓起一打酱油往推车上放,说:“这是给连上的红利!”
阿圆什么都看到,但什么都没说。在她帮着我们把东西推到采买车的路上,小包把那两百元拿给她,她一直摇头,小包说:“拿着,这不是我给你的,这是你那个亲戚给你的过年红包。”
谁知道我们东西都还没装上车,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哨音。一回头,我们看到老板带着两个宪兵,正指着我们这头快步地走了过来。
老板揪住我们,把我们推向宪兵,然后走到车尾装货的推车,一把将酱油拎出来,跟宪兵说:“你看!这就是他们偷我的。”
停车场上所有人都盯着我们看,就在那种尴尬、不知所措的死寂中,我们忽然听到阿圆的声音说:“他们没有偷啦,是我放错了。”
我和小包转头过去,只见她低着头,指着酱油说:“我以为是他们买的,就搬上推车了。”
宪兵回头跟老板说:“你误会了吧?”
老板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忽然快步走向阿圆,随手就是一个耳光,说:“你是想要他干你,然后带你去台湾啊?你想乎死啦你!”
阿圆站在那边没动,捏着衣摆低着头,也没哭,一直到我们车子开走了,远远地,她还是一样的姿势。
车子里小包沉默着,很久之后才哽咽着说:“刚刚,我好想去抱她一下……”
我们驻地旁边的公路是金东地区通往金门名胜海印寺的唯一道路,平常是禁区,每年只在春节的初一、初二对民众开放一次。对阿兵哥来说,道路开放的最大意义是,在这两天里金东地区的美女们一定会从这边经过,因此初一的早点名草草结束后,我们已经聚集在视线最好的碉堡,把所有望远镜都架好,兴奋地等在那里。
那天天气奇好,阳光灿烂。十点左右是人群的高潮,忽然间,却有人回头说:“钦仔、小包,你们的救命恩人出现了。”
我们分别抢过望远镜,然后我们看到了阿圆。
她穿了新衣服,白色的套头毛衣,一件粉红色的“宇宙飞行服”拿在手上,下身则是一件深蓝色的裤子,头发好像也整理过,还箍着一个白色的发箍,整个人显得明亮、青春。
我们看到她和身边一个应该是她父亲的黝黑中年男人开心地讲着话,另一边则是两个比她小,应该是她弟弟的男孩。
小包忽然放下望远镜,大声地喊她的名字,可是她好像没听见,碉堡里忽然又掀起另一波忙乱,几分钟不到简便的扩音器竟然就架设起来了。
当小包抓着扩音器朝公路那边喊道:“阿圆,你今天好漂亮!真的好漂亮呢,阿圆!”的时候,整条公路的人都慢慢停下脚步听,然后纷纷转头四处顾盼,好像在找谁是阿圆。
阿圆先愣了一下,看看父亲,然后朝我们这边望着;小包有点儿激动起来,接着说:“营部连小包跟阿圆说谢谢!跟阿圆爸爸说新年快乐,你女儿好棒,而且好漂亮!”
她父亲朝我们这边招了招手,然后好像在问阿圆发生什么事。
我看到小包的眼眶有点红,于是拿过扩音器接着说:“阿圆,你是我见过最勇敢的美女!我们营部连所有人都爱你!”
公路那边的人都笑了,围着阿圆,甚至有人鼓掌起来。之后扩音器便被传来传去,“阿圆,谢谢!”“阿圆,我爱你!”“阿圆是金门最漂亮的女孩!”不同的声音不断地喊着,整个太武山有好长一段时间一直萦绕着阿圆的名字。
从望远镜里我们看到阿圆流泪了,她遮着嘴,看着我们碉堡的方向。
其实她是笑着的,在灿烂的阳光下。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阿圆虽然在杂货店里打杂,但是老穿着一件还留着学号的深蓝色旧外套,这表明阿圆非常怀念曾经的中学生活。
B.店里的老板是阿圆的亲戚,但是这个老板对她并不亲切,因为他在替阿圆的父亲养女儿。
C.小包猜测阿圆的吝啬老板可能不会给阿圆过年红包,所以才趁老板不注意,把从老板那儿得到的两百元钱交给阿圆。
D.阿圆帮助过“我”和小包,所以当“我们”再次看到阿圆时,觉得阿圆那样的青春、亮丽,觉得她就是金门最漂亮的女孩。
E.这篇小说是对杂货店打杂女孩阿圆的描写,文字朴实动人,真实反映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和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
2.小说中两次写到了阿圆的“笑”,分别是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人公阿圆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我”和小包在杂货店的遭遇,后半部分侧重写“我们”对阿圆致谢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爱命的千古名句是“ , ”。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 , ”。
(3)杜牧《阿房官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聋侈之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咏笛
刘孝孙
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
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征客怀离绪,邻人思旧情。
幸以知音顾,千载有奇声。
1.诗歌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2.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笛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徒成都。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石介死,枢密使夏竦谗其诈,朝廷下京东体实,郯与张昪极陈竦奸状,事得寝。杨怀敏以卫卒之乱,犹为副都知,郯又与昪及鱼周询论之。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郯争辩尤力。帝曰:“古有碎首谏者,卿能之乎?”对曰:“古者君不从谏,则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美而归过君父。”帝欣纳之。
时诏群臣陈左右朋邪、中外险诈,久而无所行。郯请阅实其是否,因言曰:“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诚与疑,治乱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诈而疑众臣,一士诈而疑众士。且择官者宰相之职,今用一吏,则疑其从私,故细务或劳于亲决。分阃者特帅之任,今专一事,则疑其异图,故多端而加羁制。博访者大臣之体,令见一士,则疑其请托。君臣交疑,而欲天下无否塞之患,不可得矣。”
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劳,迁景福殿使,给两使留后奉。郯曰:“守忠劳薄赏重。旧制,内臣遥领止于廉察。今虽不授留后,而先给其禄;既得其禄,必得其官;若又从之,则何求不可。”既又诏许如正班。守忠移閤门,欲缀本品坐宴,郯又言:“祖宗之制,未有内臣坐殿上者。此弊一开,所损不细。”守忠闻之,不敢赴。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郯遍历三院,有直声。
以母老求西归,加直龙图阁、知汉州。将行,上疏言:“张尧佐缘后官亲,叨窃非据,外庭窃议,谓将处以二府。若此命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争之。倘罢尧佐则伤恩,黜言者则累德,累德、伤恩,皆为不可。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其后卒罢尧佐宣徽之命。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何郯传》,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枢密使夏竦谗其诈 谗:诬陷
B.诚与疑,治乱之本也 治:治理
C.博访者大臣之体 博访:广泛地寻查访求
D.此弊一开,所损不细 细:小,细小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B.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C.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D.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何郯作为大臣,能够为朝廷着想,谈论事情无所回避,有的是针对大臣的错误做法的,有的是针对皇上的错误的。他言事从不从私心出发,皇帝都能欣然接受他的进谏。
B.何郯主张治理国家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应该给予大臣本职内的行政自由,因为君臣互相猜疑会导致混乱的产生,甚至造成政治上的困厄。
C.何郯在进谏时能够在无所避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不激化矛盾的方式,从他赞美皇上能够受谏如流,以及他建议皇上对张尧佐朝廷折中处理就能够看出。
D.因为何郯为人刚直,所以皇帝能够重用他,这说明了皇上对何郯的赏识。何郯在即将回乡任职时仍然为朝廷的事进言,也用行动回报了皇上的这份赏识。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5分)
(2)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住置又如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人民日报》(2013年8月11日12版)
1.下列不属于作者说的“许多人对这句话(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的依据的一项是( ) (3分)
A.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认证,有的画家画不错,但是人不怎么样;有的画家人不错,但是画却不好。
B.“作萄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是美术界的流行语,要是较起真儿来,人们就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C.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有些略懂绘画的官员也很容易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使得“人品即面品”成了一句空话。
D.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炼,风格和修改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柄,更何况俗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不影响一个人成为好画家。
B.“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讲很重要,将二者合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要是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是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C.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
D.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随之“浮动”,使一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也根难保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人品即画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人品即画品”的要求仅限于理论层面了。
B.作者认为“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操守才行。
C.“俗不可耐”的画家其实并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年轻记者去采访他前,某长者特地嘱咐他的话才是作者思考的重点,因为“某长者”的话就很好地割裂了“人品”和“画品”。
D.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得出了一个结论——“千万别当真”,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俗称“渐冻病症”)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还可以向自己的3个朋友发起挑战。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吸引了美国各界名人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参加。创下在两周内收到近400万美元捐款的记录。
如今,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冰桶挑战”成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的挑战。然而,在“冰桶”热的背后,却有着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议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