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杨公堤随想 张抗抗 ⑴刚听说“杨公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杨公堤随想    张抗抗

    ⑴刚听说“杨公堤”这个名字,不由心生疑窦——苏堤、白堤已占尽西湖风光,天上何以掉下一条杨堤?烟波浩淼的外湖里湖,哪里还有杨堤的位置?

⑵车至杨堤入口处,不由哑然——这不是我们小时候熟知的西山路么?很多年来,它都是一条路,一条与苏堤平行,一侧临水、两侧的法国梧桐树森然夹道的林荫路。它何时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条湖堤呢?

    ⑶然而脚下踩的果真是一条长堤。

⑷路既成堤,桥也有了——盈盈湖水在桥洞下穿过来流过去,与里西湖汇合交融。①这亦新亦旧的杨公堤,在岁月掩埋了几百年之后,终于被粼粼水波托举着,似那条从雷峰塔下逃逸后归来的青蛇,从此定心驻守西湖的碧水蓝天之下

⑸下车从金沙堤(也叫赵公堤)步行进入湖西景区,隔水遥望赏菊听曲的清雅之地小隐园,顺着“乡间小路”前行,路边一座新修缮的江南民居很是醒目,粉墙黛瓦,质朴幽静。此屋名“燕南寄庐”,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

⑹忽而想起“文革”中,几个中学同学在山里闲逛,偶然撞到这里。当时黑色的大门紧闭,一片萧瑟阴森之气,几人绕着围墙转了几圈不得进入,悻悻离去。想不到几十年后,这位耿直执着的戏曲艺术大师的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成为湖西一景,算是个小型戏曲艺术博物馆了。

⑺然后穿过杭州花圃北侧的花丛树林,眼前又是一大片悠悠水域。②湖荡中长桥连廊桥,长亭接短亭,水回路转,总是百步可歇;只见远处青山逶迤,雾霭沉浮,视野慢慢伸展开去,水色缥缈,一时深远了许多。再沿着水边从容前行,欣赏过岩芳水秀、五峰草堂、醉白楼、天泽楼等一座座有着曲折来历和文化内涵的楼台亭阁、雅屋精舍,可达新近落成的于谦墓。整座祠堂建筑群体气势宏大,肃穆庄严,可见杭州人民对清廉正直的才子好官于谦真切的怀念之情。

⑻那些故居旧屋,原本就是西湖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只是被岁月的泥沙年复一年地遮没了,静默地蛰伏于湖山深处难得一见。只因这条杨堤的恢复,而终于被拂去尘埃,重见天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公堤仍是一条路,一条融贯文史的通衢大道,以杨堤为轴线放射开去,即是一条湖西的黄金漫行线。

⑼走过厚重的木桥,眼前便是开阔荡逸的茅家埠水面。这就是几百年前香客由湖东乘船过湖,经由杨堤孔道去灵隐上香的水上必经之路。③湖水坦坦荡荡地延伸至远山,薄云遮日,波平如镜,湖中近岸处,随意地生长着一丛丛茂密的芦苇,几只白色的水鸟贴着水面掠过,又翩然飞去;几条小船正从堤上的桥洞里悄然探头,朝着湖湾里缠绕的水巷向另一座石拱桥划过去,欢声笑语就像水珠子一样一滴滴洒落在湖上。那单孔石桥古朴而精巧,残破的石缝里浓密的青苔,记录着风雨的道道斑痕。

⑽远眺湖面,隐隐可见对岸一幢幢素墙青瓦的农舍民居,参差毗接,错落有致,黑白色的剪影沉落在湖水里。一阵微风吹过,房屋都模糊了,只一歇功夫,又从水里清晰地显现出来,湖面水色清澈。再一阵风过,天上闲云游弋,湖中芦苇飘摇,远处的草堂茅屋,都浸在朦胧的水雾里了。

⑾恍惚间觉西湖变得陌生、变得遥远了。西湖在很久以前,就应该是眼前这个样子吧。这不是“新西湖”,而是一个具有乡村风情、比老西湖更老的西湖。这些星星点点的湖塘港潭,原本就在那里散落着,只是被日月存积的腐叶淤泥覆盖了。终于有这样一日,深受西湖恩惠的杭州人,要把西湖的原貌还给西湖了。果然,挖着挖着清水就涌出来了;水漫湖西之时,杨公堤就在湖中游动起来了。如今因着这一条杨公堤的修复,竟把湖西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都一一激活。西湖是天下人共享的西湖,无论是乡民市民草民,可随时随意漫步杨公堤。

⑿杨公堤是由明代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重新疏浚西湖后凌波倚山自北而南贯穿整个湖西水域而修筑的长堤,杨孟瑛当年在《开湖告谕》中说:“性知执法,心在利民。”如今,我幼时所知的西山旱路,已变为湖中长堤。西湖的几百年兴衰,都在这长堤间了。如此说来,杨公堤已不仅仅是一条路。                                                        (有删改)

1.⑴⑵两节的四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3分)

2.中为什么要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燕南寄庐”?3分)

3.者为什么说“杨公堤仍是一条路”?最后为什么又说“不仅仅是一条路”?(5分)

4.从文中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欣赏其妙处。(4分)

5.探究作者在杨公堤上“随想”了哪些内容。(5分)

 

1.(1)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思考杨公堤的变化;(2)层层设问,引出下 文对杨公堤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3)通过类比,说明杨公堤是和苏堤、白堤一样“占尽西湖风光”,丰富文章内容。(3分,每点1分) 2.(1)是西湖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照应下文,说明现在杭州人“心在利民”;(3)拓展丰富了文章内容。(3分,每点1分) 3.(1)“杨公堤仍是一条路”是因为杨公堤具有交通使用功能,比如连接故居旧屋,方便游览。(或:杨公堤是一条融贯文史的通衢大道,以杨堤为轴线放射开去,即是一条湖西的黄金漫行线。)【物质层面】(2分) (2)“不仅仅是一条路”是因为杨公堤激活了湖西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1分),贯通了文史,连接了不同时期的文化(1分);折射了现在杭州人平等的精神、开阔的胸襟,丰富了西湖的人文内涵(1分)。【精神层面】 4.(1)由眼前的杨公堤联想到雷峰塔下逃逸归来的青蛇,联想想象丰富,自然地把眼前现实和历史传说连接在一起,拓展和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比喻手法运用富有杭州地方特色。 (2)移步换景,由近到远细腻描写。“长桥连廊桥,长亭接短亭”“青山逶迤,雾霭沉浮”句子整齐,骈散结合,呈现西湖美景。 (3)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细腻描写。用“水鸟”“小船”衬托波平如镜,动静结合,绿白相间。用“欢声笑语”以闹衬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之美。 (根据参考答案的要点从手法技巧和内容情感方面酌情判分) 5.(1)幼时所知的西山旱路;(2)“文革”时盖叫天故居旧屋等被遗弃;(3)对清廉正直好官于谦的怀念;(4)更老西湖乡村风情的原貌;(5)明代杭州知府杨孟瑛疏浚西湖修筑杨公堤,“心在利民”;(6)杭州人平等的精神、开阔的胸襟。 (每点1分,5分给满为止) 【解析】 1. 试题分析:开头自然是会给下文做铺垫。 除了铺垫,自然还要明确整个文章的主题思想,当然有时候作者也可能会把这个放在第二段来说,但是不会再往后了,那就跑题了。所以,答题的时候要从起始的两段揣摩文章主旨。甚至都可以用原文来概括整个文章的。 开头引用故事还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效果作用,引用的故事有时候是人们熟知的,这样可以产生共鸣和与读者的互动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把文章思想贯彻到现实生活中,贴近现实和读者。有时候引用的是典故寓言等,这就增添了文章的层次感和趣味性,故事中有故事,阐述主题,发人深思啊。 除以上外,文章开头有时候会只用来渲染气氛,比如交代一些基础条件,说明文章故事的发生背景等等,让人们在读的过程中逐渐走入作者的世界。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写“燕南寄庐”,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景点,但同时还要从上下文中找出更多的联系来,主要是从内容和中心上来考虑。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先说是一条路,后说“不仅仅是一条路”,意思明显进了一层。至于各有什么含义,我们就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看了。说是一条路的,内容在第八段;结尾处说“不仅仅是一条路”的,就要总结一下上文的内容,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句子的赏析往往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一是内容上,也就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用什么方法写;三是为什么这样写。其中“为什么这样写”一般可以联系文章中心来考虑。一般表述格式为:运用了(修辞、描写角度、词语等),写出了(内容、特点等),表达了(作用、效果、情感等)。 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本题并不难,只要对文章随想的内容逐点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大数据”概念是“信息”概念的30版,主要是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爆炸情境的生动描述。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2007年,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98%。面对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式。

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械复制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

                              (节选自2013.2.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1.列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规模巨大,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负担。

B.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反。

C.精英与贵族的知识垄断被冲破,传统知识主体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

D.“机械复制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被颠覆,呈动态、多向和空前的不确定性。

2.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越多越好、越有力量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改变。

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

C.从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2013年超过98%,说明了传统媒体被新媒体取代。

D.印刷革命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 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

3.根据文意,写出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两点建议。(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概括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4

记者问:《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

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菜包子、葱油饼、糖蒜等带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蹭到你身上,那更是“悲剧”了。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导致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蝇、蟑螂和老鼠。老鼠咬断电路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两副打乱了次序的对联,一个是七字联,一个是十一字联。请根据要求将它们重新组合起来。(4分)

莽莽红尘  盈盈绿水  五色艳争江郎梦  三篙频送往来人  一枝春暖管城花  一息各分南北路

(1)题毛笔店联:                                                               

(2)题渡口联: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B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C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3年多,活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D莫言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在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