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郝逢传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幼好学,攻诗。性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郝逢传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幼好学,攻诗。性柔而惰,或谓其性懦,非能立事。常欲求乡荐,未竟。属盗起于境,资产略尽,迫寒馁而无忧叹。

咸平中,蜀掌兵者失律,兵乱为贼盗,杀守臣而据郡。自春徂秋,驱老幼以守城,或献谋于贼,令尽索郡中书生署职,俾立效。凡得数十辈,列兵而胁曰:“不从者即此诛戮,仍及其族。”皆震慑而从。逢前绐贼帅曰:“公所索儒士,某非儒,岂可徼禄?不能从命。”词气刚愤,不可屈抗。贼怒令引去,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会解于贼,檟楚而释之。既获免,遂匿于家。天兵至,逆党歼夷,或闻于郡守,将上其事而中止。逢亦不复言,居贫自若。

噫,当是时,有位者尚或苟命,而逢一士尔,能致命贼所,不陷非义。彼同禄衒势,私于身以媚时,得无愧乎!逢贫处晦迹,混于俗而人不甚知。噫!人名存诚岂易知乎?

逢居州里,皆以为怯懦,洎乱而能尔,始明其所履焉。是时无他虑也,去就而已。去为顺,就为逆,去难而就易,能为其所难,志以守正,是亦几乎智勇也。

夫忠烈节义,何时无之,然晦于无闻,在遇不遇尔。使越石父不遇晏子,则一拘囚尔;聂政非其姊,则无名暴夫尔。其遇,千金之重;不遇,鸿毛之微。然不可欲其遇而始为也,谓不遇而不为也。兰生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不以困穷而改节。苟有善,虽不我知,斯善矣,岂止蒙其庆乎?苟不善,虽不我知,斯恶矣,岂止罹其殃乎?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明并受其福,又曰:“何校灭耳,凶。”其是之谓乎?若逢所履,虽曰:“未闻。”吾必谓之闻矣。故为声其实,亦得有所劝焉。

                                                    (选自宋·黄休复《茅亭客话》)

【注】①檟楚:用檟木荆条制成的刑具,用以鞭打。②井渫:井水洁净。③王明:到(那里去看看)就明白。王,通“往”,到。明,明白。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临复召者三,词皆如初      刃:行刑,杀头

B.难而就易,能为其所难      去:距离

C.斯恶矣,岂止其殃乎        罹:遭受

D.故为其实,亦得有所劝焉    声:声张,宣传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郝逢“几乎智勇”的一组是   (3分)

①幼好学,攻诗。性柔而惰  ②逢前绐贼帅              既获免,遂匿于家。

④词气刚愤,不可屈抗      ⑤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 ⑥或闻于郡守将上其事而中止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郝逢的生活一直不如意。早年“求乡荐,未竟”,后来家产全部被盗贼抢掠,尽管在盗贼面前“不可屈抗”,但在逆党被剿灭后仍未受到表彰。

B.郝逢面对敌人的威胁,一口咬定自己不是读书人,只遭遇了一顿鞭刑而侥幸得脱。他从此之后不再说自己是读书人,安然自若地过着贫穷的生活。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表彰郝逢的精神。他为像井水一样洁净的郝逢不被赏识而感到惋惜,因此一定要给郝逢写篇歌颂的文章。

D.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忠烈节义的看法。他认为忠烈节义的思想什么时候都有,只不过有个机遇问题,人不应当因为贫穷而改变气节。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性柔而惰,或谓其性懦,非能立事。(3分)

⑵公所索儒士,某非儒,岂可徼禄?不能从命。(3分)

⑶逢居州里,皆以为怯懦,洎乱而能尔,始明其所履焉。(3分)

 

1.B 2.C 3.B 4.⑴(郝逢)性情温柔而懒惰,有人认为他性情怯懦,不是一个能够建功立业的人。(“或”“立事”翻译正确各1分,语句大意正确1分。) ⑵您所要的是儒家人士,我不是儒家的人,哪里能够贪图这份俸禄?(我)不能顺从您的命令。(“索”“徼禄”翻译正确各1分,“岂可”句式正确1分。“儒士”可译成“读书人”。) ⑶郝逢居住在乡里,(大家)都认为他胆小怯懦,到了危乱时(他)却能做到这样(坚强不屈),才明白他所经历过的事情(一般人不容易做到)。(“以为”“能尔”“所履”翻译正确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去:去掉,去除。“去……就……”,可以译为“放弃……选择……”。解释实词应依据语境、词性等。例如:“去年下扬州”中“去”的意思是“过去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交代郝逢的爱好和性情;③不能表现智勇;⑥是说有人准备把郝逢的事情上报给朝廷,但中途停止了。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只遭受一顿鞭刑”不准确,还有多次临刑的威逼;“不复言”所指的事情是他在盗贼面前的智勇表现,不是“不再说自己是读书人”。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语句要通顺。注意下列词语:“或”“立事”“索”“徼禄”“儒士”“岂可”“以为”“能尔”“所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少年时就喜欢研究学问,特别注重研究诗歌创作。性情温柔而懒惰,有人认为他性情怯懦,不是一个能够建功立业的人。他常想请求州县举荐去应试进士,没有结果。恰遇到境内起了盗贼,郝逢资产尽失,他被饥饿寒冷所困却毫无忧虑和哀叹。 宋真宗咸平年间,四川带兵的统帅对部下约束不严,士兵作乱成为盗贼,杀掉防守大臣占据郡城。从春天到秋天,盗贼们驱赶老人和儿童为他们防守城池。有人向盗贼献计,下命令搜索城中的所有读书人,让他们署理官职,要他们立功效劳。一共搜得数十人,在他们面前陈列兵器威胁他们说:“不顺从的人立即在这里杀掉,并且还要株连你的家族。”这些读书人都因震惊害怕而服从了。郝逢上前骗盗贼统帅说:“您所要的是儒家人士,我不是儒家,哪里能够贪图这份俸禄?我不能顺从您的命令。”郝逢的用词语气刚正愤激,不能屈服。盗贼生气地命令把他拉出去杀了,刚要杀他又把他喊回来,重复多次,他的回答都同开始一样。恰巧遇上被盗贼解送,把他一顿鞭打之后盗贼就把他释放了。他被免除关押后就隐匿在家。朝廷的军队到来,叛逆的贼党被剿灭,有人把他在盗贼面前刚直不屈的事讲给郡守听,郡守准备把这事报告给皇帝但中途停了下来。郝逢也不再说什么,还是像以前一样过着贫困的生活。 唉,在那个时候,有地位的人有些尚且是在苟且地活着,何况郝逢只是一个有士人而已,他能够在盗贼那里不怕捐躯,不让自己沦落到不合道义的境地。那些与他处于一样命运却眩惑于威势的人却因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讨好盗贼时,难道没有一丝惭愧吗?郝逢过着贫困的生活,行踪隐秘地混杂在世俗之中,因而人们不了解他。 唉,人的名声要保存于世,哪里是容易知道的啊?郝逢居住处的同乡人,都认为他胆小怯懦,但他在危乱时却能做到这样,才证明他所走过的轨迹。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只不过是拒绝或顺从而已。拒绝(盗贼的要求)是合乎正义的做法,顺从(盗贼的要求)就是叛逆朝廷,拒绝是难以做到的,顺应是容易做到的,郝逢能做到他难以办到的事,立志坚守正道,这样可算智勇双全的人了。 至于忠烈节义,什么时候都有,然而很多时候却会默默无闻,这在于是否遇到机会。假使越石父没有遇见晏子,那他就只是一个被拘禁的囚犯而已;聂政如果没有他姐姐的教诲,那他就只是一个无名暴徒而已。一个人如果遇到了机会,就可能会成为比千斤还重的人,如果没碰上机会,就可能还是如鸿毛般轻微的人。然而一个人不可以因为希望遇上机会就采取做某事,也不可以因为没遇到机会就不去做某件事。兰草生长在深山密林中,不因为没人而不发出香气,有道德的君子也不因为困苦走投无路而改变气节。如果有了善行,即使别人不知道是我,这个善行啊,难道仅仅是让人蒙受吉庆吗?如果做了坏事,即使别人不知道是我,这种恶行啊,难道仅仅是让人遭受灾祸吗? 《易经》说:“井水被疏浚得很洁净了却没人喝,为此我感到很伤心,大家到井边去看看就明白了,让我们大家共同享受井水的福泽。”又说:“肩负重枷,失掉耳朵,有凶险。”说的难道就是这种情况吗?像郝逢所经历的事情,虽然说大家没听到,但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所以替他宣扬他的事实,自己也得到勉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四时之外

朱良志

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幅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是对未来的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

  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

  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关键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

                                                 (选自《文艺争鸣》2011年第8期)

1.下列对“四时之外”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

B.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有一种超越的思想,悬隔时间,超越春夏秋冬四季。

C.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

D.这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时间和空间只会带给人局限,谁都无法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

B.禅家借助对月亮的丰富联想,达到了对未来妙悟的最高境界。

C.中国诗人在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中都能达到“和合物我”的境界。

D.只有“我在”,时间和空间才会被赋予意义,世界才会圆满而无缺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沧浪亭里有一小亭,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里的风景却令人难忘,人们都觉得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

B.欧阳修的《浪淘沙》强调的是当下此在的感受,认为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因此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C.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交织到一起,因为无法比较它们的短长、大小,所以只能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

D.作者通过分析刘希夷、张若虚和李白的相关诗作,强调的是这些诗人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忏悔录》。作者叙述自家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时的悲惨遭遇,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从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其中《琵琶行》《长恨歌》都是他的代表作。

C.《巴黎圣母院》体现了雨果“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洛罗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形成鲜明的对比;同一个人身上也存在对比,如卡西莫多虽然丑劣不堪,心灵却高尚无比。

D.《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展现了当时贵族大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冲突,小说中“情重愈斟情”的感伤与“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两相映衬,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乡村教师陈发喜扎根山区,倾情助学三十一载,当他荣获“荆楚楷模”称号的消息传来,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前来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B.由于一些人或热衷于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热衷于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并通过微信杜撰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

C.作家阿来因报告文学《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在鲁迅文学奖评选中一票未得而落败,发表长文三问“鲁奖”,让“鲁奖”风波再起。

D.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纪实的叙事手法成功塑造了胸怀伟大、内心丰富、视野开阔的领袖形象,受到了观众好评如潮。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桂花雨还在下。人生匆匆,能赶上这场淅淅沥沥的桂花雨,真是一大福分。此刻,桂花雨淋湿了我的全身,也       了我的心灵。从今往后,在我的心里,总会下着这场潇潇桂花雨,总立着这座芬芳的山,总住着一位       的花神。

②“冰桶挑战”越来越热闹,参与者不乏知名人士。       有一些人看到了娱乐、作秀和营销的机会,让慈善义举变成娱乐狂欢,一些网络媒体也在       ,纷纷玩“标题党”拼“底线”,恶趣横生。

A.洗濯    神采奕奕    因而    兴风作浪

B.洗礼    风姿绰约    因而    推波助澜

C.洗礼    神采奕奕    然而    兴风作浪

D.洗濯    风姿绰约    然而    推波助澜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景仰  叱诧风云  短小精悍  起承转合

B.肄业  终南捷径  责无旁贷  开城布公

C.诽谤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坚忍不拔

D.脚趾  穿流不息  气势磅礴  璀璨夺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