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记叙了这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记叙这样一个故事:琼西身患肺炎放弃了生希望认为窗前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落下之时就是自己生命终结之刻。同样身患肺炎的老画家贝尔门了挽救琼西年轻的生命,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下了一生中的真正杰作——长春藤上永不凋落的“最后一片叶子因为窗前那片不落的叶子,琼西的病情神奇地好转,而贝尔门则像一片落叶般消逝……世上本无永不凋落的叶,但在你我的心灵深处却总有些东西永远闪耀,请根据自身经历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例文1 题目: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一个故事:病房里有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的吹逼下,树叶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景象,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的叶子全部掉光时,我就快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这个情况后,于是就用彩笔画了一片青翠欲滴的树叶挂在树枝上。就这样,老画家画得这片树叶一直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使病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感触非常深,就因为最后的这一片希望,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使一个病人重新振奋起活下去的欲望。这让我想起了在荒漠中迷路的人,仅靠了手中一只干枯的梨,就一步一步地离开了这个死亡之地,可见相信自己是多么重要。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希望,只要你抓住它,你就会获得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它是多么的强大,多么的美好,多么的生生不息。希望就像是在炎热的夏天,喝到了凉爽的露水,希望就像在寒冷的冬天,一件温暖的皮袄,希望就像是在困难时遇到的一个朋友。 人生就是这么实实在在,你可以没有所有的东西,但是必须要有希望,只要有了希望,就获得了胜利的关键,我们要热爱生命,不能在任何时候对自己失去信心。 参考例文2 题目:人生要有希望 鲁迅曾经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是啊,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否则会像失去控制的小船,随波浮沉。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奋勇拼搏的力量。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人看到了生存;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了成功;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了力挽狂澜的可能。总之,人活着绝对不可以没有希望。 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小时候便立志从军,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个帝国的皇帝。周围的人都嘲笑他,说他在空想,可拿破仑却不以为然。在他心中,那颗建功立业的希望之星,不分日夜地闪烁着,给他以无穷的力量,鞭策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从此,拿破仑刻苦研读军事,不断充实自己,遇到困难也毫不气馁,而后抓住机会,施展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终于建立了强大的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的成功,最终源于他心中的希望。假如当年的拿破仑没有这份希望,他也就不会去研究军事,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传奇人物。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可却在发表前意外地被佣人付之一炬。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这意味着他若想继续,一切就必须得从零开始。他的确是绝望极了,但是向子孙后代讲述法国大革命史的希望渐渐驱散了绝望之云。他又重新搜集重理素材,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又第二次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卡莱尔虽然厄运当头,却没有失去心中的希望。正是这希望,使他走出阴影,振作精神,重新以极大的热情重新投入到写作中去。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历数古今,无数成功人士的成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成功的希望总能给他们以巨大的力量。相反,有许多曾经胸怀大志的人却最终一事无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困难面前他们失去了希望。西班牙思想家松苏内吉曾说过:“我唯一不能缺少的东西就是希望。”当拥有了希望,无论怎样的黑暗之中也会看到光明,无论怎样的痛苦也会感到快乐。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拥有希望就是像无边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题中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这个话题作文的立意是说人虽然像树叶那样会枯萎,但是人的精神就像画家用彩笔画出的青翠的树枝叶那样永存,人的贡献会像青翠的树枝叶那样让人们永远牢记。鼓励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大的贡献。还可以立意为人要有顽强的毅力去做一切的事情,奇迹就会发生。写态度也可以,就是人用不屈服的态度对待一切,什么奇迹都可以发生。材料中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读张爱玲

作者:贾平凹    选自:《朋友》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书名就劈面惊艳。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班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秦香莲,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面的一连串的漂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想听,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使我常常想起画家石鲁的故事。石鲁脑子病了的时候,几天里拒绝吃食,说:“门前的树只喝水,我也喝水!”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洛水上的神女回眸一望,再看则是水波浩淼,鹤在云中就是鹤在云中,沈三白如何在烟雾里看蚊飞,那神气毕竟不同。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地有曹霑的才情,又有现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又是个执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要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常读的。

  与许多人来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是那种才分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活着,还和我们同在一个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

《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1.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张是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想听,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这一句话在第一段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3分)

2)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谈到读张爱玲作品的感受时写到“读《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请你试着把这句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话2分)

2.作者认为张的散文和小说各有什么特点?简析作者在评述张的作品特点时用的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6分)

3.联系课文,谈谈作者是对张爱玲作品的整体评价及读后感受是怎样的?(4分)

4.作者在评论张爱玲作品的同时,也对当下一些读者、作家及文艺评论家进行了批评,请简要谈谈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些批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

苏格拉底处在古希腊历史中知识范式的变革时期。这时,不但神话叙事(宇宙由神创造、由神统治,世上的一切因神或由神的介入而产生)无法令人相信,就是自然哲学家的哲学叙事(宇宙产生于某一物质,这一物质的运动、变化、分合产生了万事万物)也无法令人相信。

当已有的知识变得可疑之时,人真的感觉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知”的困境让“欲有所知”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

字宙究竟是怎样的?一事一物的产生和发展究竟是由什么所决定的?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究竟有什么特质?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来到世上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在一无所知的困惑中产生出来,带着这些“问’’,苏格拉底开辟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但苏格拉底不是像自然哲学家那样去回答上面的问题。从泰勒斯开始的希腊哲学,关于宇宙的本质是水、字宙的本质是火等等的命题,充满了理性精神和理性推理,但没有严格的逻辑,苏格拉底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命题,进而去反思人生与宇宙。这一严格的理性,体现在后来柏拉图的一个个对话录中。几乎每一场对话,苏格拉底都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有知识的智者提问,但对于这些有知识的智者的信心满满的回答,他却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最后在严格逻辑的诘难和推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严格的逻辑性,成为苏格拉判定是真知还是假知、无知的标准。因此,苏格拉底留给世界的名言是:人生在世,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正是在苏格拉底的路线上,产生了柏拉图,提出追求现象后面的理想性的理式,继而产生了亚里斯多德,创立了严格的形式逻辑。本质性的理式是标准,形式逻辑是方法,世界的一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视、理性的反思、逻辑的证明,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西方的知识体系正是在这一严格的逻辑中建立起来的。后来西方哲学史上开创新时代的哲学家,都是以苏格拉底式的石破天惊之“问”和严格的逻辑去贯彻自己的“问”,而产生巨大的时代影响的,如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如笛卡尔的怀疑一切,如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如维特根斯垣对语言的追问,如德里达对深层结构的追问……

回到苏格拉底,由他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最为重要的结果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按爱因斯坦的说法:西方文化的特质,在于两点,一是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二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实验科学。正如上面所说,这两点都是在苏格拉底所建立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西方的哲学史家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创立者。

(节选自张法《从四句哲学名言看西方哲学的特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为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西方哲学史家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创立者。

B.古希腊时期的神话叙事和哲学叙事的一大区别是二者对宇宙产生的回答根本不同。

C.苏格拉底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智者提问,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创立了形式逻辑。

D.古希腊以后的西方哲学家都受苏格拉底之“问”的影响而开创他们自己的新时代。

2.根据原文,下列分析或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其表达目的是为了体现作为人类智者的苏格拉底谦虚质朴的品质,这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对于“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究竟有什么特质”等问题,苏格拉底走向了和泰勒斯等哲学家完全不同的“回答”路线,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命题。

C.苏格拉底说“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和《论语》所言“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精神是一致的,表明中西文化有内在相同之处。

D.苏格拉底带着在一无所知的困惑中产生出来的诸如“宇宙究竟是怎样的”等问题,探究事物起源、人存于世的意义,由此出发开辟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3.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为什么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的回答,请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因为苏格拉底的这句话,表明了在古希腊历史中知识范式变革时期,已有的知识变得可疑的时代背景下,人感觉自己一无所知的状态,于是欲有所知的愿望变得强烈,进而  等问题,苏格拉底要求 ,这一路线影响到 ,由苏格拉底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而西方文化的特质,按爱因斯坦的说法,在于 。所以说,“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

(1)帝子降兮北渚,                 。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                    !(鲍照《拟行路难》)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词人韦庄在《菩萨蛮》里极写江南景美、人美,其中写人美的两句是:               

(6)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表达人生如寄,光阴荏苒感慨的名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笋,初夏常见之物。木笔:又名辛夷花,初夏常见之物。瓯:一种茶具。

1.诗人是怎样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并从抒情方式考虑,说说诗人调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不足恃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正道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罚不避亲贵,则威行于邻敌;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

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于隘,鄣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四曰:六畜不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五曰: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鄣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管子·立政第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力未于国者   见:表现

B正道         捐:舍弃

C赋敛         轻:减轻

D沟渎不于隘     遂:通,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所慎             先破秦入咸阳王之

B德不当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C大臣和同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不及

D正道捐弃邪事日长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三胜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A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B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C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D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的治理在于用人,品德不突出者不能获高薪,不能取信于民者不可以居高位。

B国家的安定,取决于四个条件,不仅要靠城郭险阻来固守,还需要选贤举能、严明赏罚和重视农业生产。

C国家之所以富足,取决于五个条件,只用轻收租税、薄取赋敛的办法是靠不住的。

D“五事”主要讲述发展林业、水利、五谷、桑麻、六畜、瓜果、工艺制作的重要性。这“五事”乃是五项纲领性措施。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4分)

2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3分)

3)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