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

(3)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4)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轻拢慢捻抹复挑;(4)料峭春风吹酒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彘”、“饿莩”、“捻”、“料峭”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邯郸道上①

清·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注:①邯郸:古都邑,县名。周、秦、汉时为黄河北岸最大的商业中心,亦为中原交通要冲。卢生: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的人物,卢生于邯郸邸舍遇道士吕翁,自叹穷困,吕翁乃授之枕,以入梦。生梦中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客舍主人炊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4分)

2. 简析本诗结尾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 ),可以饭(  )?”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   )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科头:不戴帽子。瞷(jiàn):窥视。刺:名帖。刘伶断饮:刘伶《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堂左一室                   洁:清洁,干净

B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C余方校书,不遽见             值:碰上

D.以故仓卒不得                 白:告诉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日午( ),可以饭( )?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 )数四

A.矣                                  B.矣       

C.也                                  D.也       

3.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B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C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D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交代书斋,明窗素壁,幽静宜人;陈设虽简,但书桌、书架、座椅、卧具、琴磬甚至日用杂物等,一应俱全,为下文作者沉醉此间做了铺垫。

B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C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D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竹床一,坐以之。(2分)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而旋畔。(4分)

(3)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晒在冬天的日头下,            ,好好过的是冬,就如村里说:                       

晒在冬夜的月光下,            ,好好过着是日子,就如我说:                       

①会抱得一身温暖   ②会赢得透心温暖   ③仓里有了粮

④心中有了月       ⑤冬天晒太阳       ⑥日日月儿圆。

A. ②④⑤①③⑥                B. ②④⑥①③⑤ 

C. ①③⑥②④⑤               D. ①③⑤②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情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至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长株潭两型社会”受世人瞩目,如何使当代大学生以坚实的知识和饱满的激情为创建两型社会贡献出青春与力量,是时代赋予他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D.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精神不振现象,甚至导致低血糖休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传说有一种美丽,温柔了岁月,穿越了时间,从未输给时光。

B.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C 月底,一股新的冷空气将接踵而至,自北向南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北部等地将迎来大风降温天气。

D.一件小事往往可以折射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赢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因此,尽管事情多么微不足道,我们都要认真对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