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9分) 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的书,在日本却成...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9分)

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的书,在日本却成为畅销书,人们竞相阅读——100多年前《海国图志》的命运,为中日两国此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这一年对中国意义深远: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门洞开。进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产生了改革内政的经世思想,鸦片战争的溃败,更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解西方的紧迫性,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世目标,转而走上了“师夷”的道路。

照理说,《海国图志》在这样一个败世颓局中出现,应该引起很大反响才是。该书的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正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理应畅销走俏。

然而,历史却一波三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评价称,在当时,愚昧排外,“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世道人心”,由于为“夷”所败,不要说“师夷”,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但《海国图志》却并未就此埋没。历史的吊诡,使它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激起了一场巨浪。

由于在国内无人问津,当时有些书商开始尝试在邻国日本打开这本书的市场。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海国图志》在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拉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据雷颐介绍,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交流与中日关系历史考察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落合弘树在其学术报告《明治维新与中国——幕府维新的日本和中国》中明确指出“以图独立的佐久间象山‘和魂洋才’的想法,大部分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得来的”,充分肯定了《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贡献。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而对出版物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思想的态度之差别,为中日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差异埋下了伏笔。

在雷颐看来,中国自古就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对周边的国家有着强烈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也造就了千百年来国人传统意识中的文化优越感,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包袱。由此,当长期处于文化优势地位的中国第一次遭遇西方文化的冲撞时,优越已久的国人习惯性地将西方列强视为蛮夷之邦,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的先进性,“师夷”便成为无稽之谈。同样的,在以后的每一次变革中,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清政府坐拥着华夏正统文化这个巨大的包袱,让每一次文化的对接交融都变为惯性抵触,让每一次的迈步前行都变得步履维艰,一次次地失去变革时机,最终让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边缘化的一个落后国家。

相对而言,日本的文化包袱没有中国那么重。目睹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后,一向对中国文化项礼膜拜的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也意识到了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所以当19世纪中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日本果断地接受当时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在变革中一路崛起。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海国图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国图志》是魏源在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国门洞开的情形下写成的一本书。

B.《海国图志》是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而在日本却被人们竞相阅读,并至今畅销不衰的书。

C.《海国图志》一书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其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

D.《海国图志》为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提供了世界知识,帮助他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源在鸦片战争后走上了“师夷”的道路,但当时优越已久的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西方文化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先进的文化,从而将“师夷”看成无稽之谈。

B.虽然鸦片战争战败,但愚昧排外、“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世道人心”,所以魏源提出的“师夷”主张得不到认可,甚至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

C.《海国图志》在当时的日本掀起了一场巨浪,其销售价格在短期内大张,成为当时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为日本明治维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D.日本一向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但中国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日本果断地接受了当时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在变革中不断崛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政府坐拥着华夏正统文化,却最终使中国沦为国际社会边缘化的一个落后国家,其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妄自尊大,盲目排外,从而失去了一次次变革的良机。

B.《海国图志》没能挽救大清王朝灭亡的命运,却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这是因为两国在对待西方文化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这深刻地说明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盛衰有着重要的作用。

C.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其文化对周边国家有着强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既使国人在传统意识中有了文化优越感,同时又阻碍了国人对其他文化的接受和吸取。

D.《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使我们认识到,只要认真对待出版物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思想,就能促进国家的改革,使国家进入现代化进程,从而使国家繁荣富强。

 

1.B 2.D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论述“《海国图志》”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至今畅销不衰”无中生有。所以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分析时,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应为“当19世纪中期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来分析和判断选项的推理是否正确,D项“只要……就……”过于绝对。所以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6分)

(1)夜深忽梦少年事,          

(2)人生如梦,          

(3)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5)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归至资江重游双清亭(其一)

(清)魏源

屿扼双流合,江涵一廓烟。

客来云半槛,影别水多年。

溪涨山为岸,春深雨失天。

孤亭回首处,反照但苍然。

(注)“屿”指双清亭所在的砥柱矶。

1.有的版本将诗中的“失”字写作“湿”,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4分)

2.请从写景的角度对该诗进行赏析。(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

鸽异

(清)蒲松龄

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其养之(  ),如保婴儿:冷则疗以粉草,热则投以盐颗。鸽善睡,睡太甚,有病麻痹而死者。张在广陵,以十金购一鸽,体最小,善走,置地上,盘旋无已时,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须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惊诸鸽,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游”。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

一夜,坐斋中,忽一白衣少年叩扉入,殊不相识。问之,答曰:“漂泊之人,姓名何足道。遥闻畜鸽最盛,此亦生平所好,愿得寓目。”张乃尽出所有,五色俱备,灿若云锦。少年笑曰:“人言果不虚,公子可谓尽养鸽之能事矣。亦携有一两头,颇愿观之否?”张喜,从少年去。月色冥漠,野圹萧条,心窃疑惧。少年指曰:“请勉行,寓屋不远矣。”又数,见一道院,仅两楹。少年握手入,昧无灯火。

少年立庭中,口中作鸽鸣。忽有两鸽出:状类常鸽,而毛纯白;飞与檐齐,且鸣且斗,每一扑,必作觔斗。少年挥之以肱,连翼而去。复撮口作异声,又有两鸽出:大者如鹜,小者裁如拳;集阶上,学鹤舞。大者延颈立,张翼作屏,宛转鸣跳,若引之;小者上下飞鸣,时集其顶,翼翩翩如燕子落蒲叶上,声细碎,类鼗鼓;大者伸颈不敢动。鸣愈急,声变如磬,两两相和,间杂中节。既而小者飞起,大者又颠倒引呼之。张嘉叹不已,自觉望洋可愧。遂揖少年,乞求分爱;少年不许。又固求之。少年乃叱鸽去,仍作前声,招二白鸽来,以手把之,曰:“如不嫌憎,以此塞责。”接而玩之: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张甚奇之,而意犹未足,诡求不已。少年曰:“尚有两种未献,今不敢复请观矣。”方竞论间,家人燎麻炬入寻主人。回视少年,化白鸽,大如鸡,冲霄(  )去。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与家人抱鸽,骇叹而归。试使飞,驯异如初。虽非其尤,人世亦绝少矣。于是爱惜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畜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  )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啻也。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乃俗所言‘靼鞑’者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张叹恨而返。至夜,梦白衣少年至,责之曰:“我以君能爱之,故遂托以子孙。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今率儿辈去矣。”言已,化为鸽,所养白鸽皆从之,飞鸣径去。天明视之,果俱亡矣。心甚恨之,遂以所畜,分赠知交,数日而尽。

异史氏曰:“物莫不聚于所好,故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而况学士之于良友,贤君之于良臣(  )!而独阿堵之物,好者更多,而聚者特少。亦以见鬼神之怒贪而不怒痴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携有一两头         仆:我    

B.又数,见一道院       武:步

C.于是爱惜           臻:日益     

D.长者之求,不可重     拂:违逆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的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其养之(  ),如保婴儿          

B 大如鸡,冲霄( )去   

C (  )不敢以常鸽应              

D 贤君之于良臣(  )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是一项是(  

A.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B.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C.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D.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小说第一段以笼统介绍和细节渲染相结合的手法叙写了张幼量寻鸽、购鸽、养鸽的行为过程和自豪的心理状态,展示了主人公嗜鸽成癖的性格特点。

B 小说的第二段写得有鬼气也有仙气,虽然是黑夜旷野之中,但以少年的一袭白衣和隐隐的月色作为点缀,黑白相衬,三言两语即勾勒出神秘而清幽的意境。

C 小说的第三段是全篇主要内容所在,作者妙笔生花,精选动词,多用短句,行云流水,灵动连贯,白鸽翻飞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超凡的文言描摹功力。

D 小说的第四段出人意料,焚琴煮鹤的结局让人叹惋不已,作者并没有批评主人公是叶公好龙,“鬼神之怒贪而不怒痴”的评语对主人公的行为有了宽解。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3分)

(2)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4分)

(3)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3分)

 

查看答案

(台湾卷)《后宫甄嬛传》中,华妃陪皇后看戏时说:到底是樊梨花有身家,出身西凉将门的嫡出女儿。若是换作庶出女儿,再没有这移山倒海的本事,可真是死路一条了。华妃表面上是评论戏中角色,实则借以影射皇后是庶出女儿。下列文句画底线处的文字,也在表面意义之外另有影射的选项是  

凤姐拉过刘姥姥来,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不得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

范进想向丈人胡屠户借乡试的路费,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华歆劝曹丕杀曹植。曹丕召曹植入见,限七步吟诗一首,须以“兄弟”为题,但不许犯“兄弟”字样,方可免死。曹植略不思索,即吟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虬髯客想请道士观察李世民是否具天子之相,以决定自己是否退出逐鹿之局,乃由刘文静邀李世民前来看棋。弈棋中的道士见李世民神采惊人,惨然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奇哉!救无路矣!”

欧阳锋将柯镇恶震下屋顶,郭靖、黄蓉分别以降龙十八掌、落英神剑掌对付欧阳锋。一旁窥见的杨过,后来故意说给黄蓉听:“一个大蟋蟀跟一只老蟋蟀对打,老蟋蟀输了,又来了两只小蟋蟀帮着,三只打一个。大蟋蟀跳来跳去,这边弹一脚,那边咬一口,嘿嘿,那可厉害了……”

A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B.“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