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篇文章,完成各题 汉家寨 张承志 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

阅读下篇文章,完成

汉家寨

张承志

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三百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

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太阳仍在肆虐,阳光射入眼帘时,一瞬间觉得疼痛。可是,那种将结束的白炽已经变了,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

几间破泥屋里,看来住着几户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样一个地名。新疆的汉语地名大多起源久远,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唐宋时又设府置县,使无望的甘陕移民迁到了这种异域。

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张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动一下马蹄了。

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

三面平坦坦的铁色砾石滩上,都反射着灼烫的亮光,像热带的海面。

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

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坚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独自面对着那三面绝境,我心里想: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走过—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我激动地勒转马缰。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

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有删节)

1.文章插入汉家寨的移民历史和《宋史·高昌传》的有关记载,有什么作用?(4)

2.描写汉家寨的人物,作者为什么选取“老汉”和“小女孩”?(5)

3.文末说,“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它”指代什么?为什么说“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6)

4.就像人有个性品质一样,分析汉家寨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6)

 

1.说明汉家寨的历史渊源,(1分)为汉家寨奇迹般真实存在提供了史料依据;(1分)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1分)从侧面表现出汉家寨人历经千年,仍在戈壁绝地坚守的精神。(1分) 2. “老汉”是过去,“小女孩”是当下,(2分)“老汉”与“小女孩”缀连,代表着汉家寨世代在生命、文明上的传承和坚守,可谓生生不息。(3分) 3. “它”指以“汉家寨”为代表的老少,千百年来对生命、文化的坚守。(2分)这种坚守具体表现在汉家寨人的屯垦、服饰,以及地名等上;(2分)“汉家寨”地名本身也成了中华民族面临绝地而艰苦存续的象征。(2分)所以说“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 4.①年岁长久,经历沧桑;②神秘而又固执;③坚忍坚定,保有汉家个性,没被其他民族同化;④保守封闭(答出以上任意三点,有简要的分析,即给满分。) 补充:如果答成非拟人化的汉家寨的特点,给3分:千年沧桑的汉家寨,存有几间破泥屋,坐落在砾石戈壁中;(2分)生存艰难的汉家寨人,保有汉代服饰,生活在空山绝谷中。(2分)汉家寨的守望不移,坚定而有些固执,神秘而有些闭塞。(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章中引用史料的作用一般有,增加文章的真实性,侧面证明作者的观点,为作者的观点提供史料证明,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等。本文插入汉家寨的移民历史和《宋史·高昌传》的有关记载,从内容上看,表明汉家寨有悠远的历史,为汉家寨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证据,“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也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在解答时要考虑到老人和小孩的代表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作者在文中写到老人和小孩的意图。“老人”和“孩子”形成了对比,老人可以代表过去,代表历史,而孩子是现在,是未来,再从文中看,作者写“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可分析出作者写老人和孩子正是表现了汉家寨的坚守,汉家寨的生生不息。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理解,也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需要把句子放回到文章中,结合上文来理解。“它”指上文的“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作者坚守的应该是一种精神,从上文看,作者写汉家寨的坚守,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汉家寨这个名字的坚守,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对文化、对生命的坚守。考生能把这些内容整理表达出来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让考生答出汉家寨的“性格特点”,就提示考生,不能答汉家寨的地理特点、自然条件,而是要答出作者赋予汉家寨的人格特点。从有历史记载来看,汉家寨历史悠久,所以可以说它年岁长久,经历沧桑;长久以来不被人所知,老人与小孩已经长时间没见过外地人来此,可以概括它保守封闭、神秘而又固执;坚守千年而不改变,可以概括出坚忍坚定,保有汉家个性,没被其他民族同化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伪书”并不全伪

任继愈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典籍。有些文物、典籍的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称为赝品。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称为“伪书”。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如果揭示出伪书出现的时代,伪书即成为可信的材料。《列子》一书托名列御寇作,经过研究,此书非列御寇作,它出于魏晋时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一种流派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一书用作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放在先秦是伪书,放在魏晋就不伪。

与世俗典籍并行的佛教、道教典籍中也有不少“伪经”。持正统观念的信仰者,为了保持宗教的纯洁性,不能容忍“泾渭杂流,龙蛇并进”的现象存在。如果抛开正统观点,从客观研究的立场着眼,查明伪经出现的时代、作者,用它来说明作伪的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的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真经”的还矜贵。

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伪书”“伪文献”,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俘虏兵用好了,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好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即可变废为宝。一切物质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谁要说某种元素是有害元素、无用元素,那是无知。

人们习惯所指的伪书、伪经,无非是说它不是所标榜的那种作品。如确凿地指出它的来历,摆在应当安放的位置上,它就是“真书”“真经”,一点也不伪。《老子》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是说,只要善于用人,根本没有无用的人;只要善于用物,根本没有无用的物。弃人和弃物,不过是那些未被认识,未被发现,没有派上用场的人和物罢了。这一层道理,一经说破,不难理解。

伪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在于它的伪,而在于它有充实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可代替的。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归宿,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从此摘去了伪书的帽子。

历史上有更多的不伪的书,号称学术著作,却没有学术性;号称科学著作,却缺乏科学性。因缘时会,也曾行时过一阵子。时过境迁,便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类“真作品”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伪书”的资格,日后自然无人提起。这种自生自灭的不伪的作品是大量的,它曾大量产生,大批消逝。主持这个淘汰选择的就是广大读者。靠了这个权威最大的裁判者,才使得伪书得以正位,劣而真的作品得以自然消亡。天地间之大公无过于是者。

1.下列关于“‘伪书’并不全伪”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托名先秦列御寇作,实际产生于魏晋时期,是典籍中的赝品,但从研究魏晋时代思潮这个意义上说,有不能替代的价值。

B.佛教、道教典籍中的“伪经”,如果能够查明它出现的时代,以论证某个时代的思潮,从客观研究的角度看,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C.作为近代人,如果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伪书”“伪文献”,则能发现它们的价值,使伪书得以正位,从而摘去“伪书”的帽子。

D.学术界所称的“伪书”是指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的典籍,如果能确凿地指出其来历,将其放在产生的时代中,它就不伪。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于“伪经”,持正统观点的信仰者是不能容忍的。而作者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认为它比“真经”矜贵。

B.劣而真的作品不能称作“伪书”,这些内容空洞、价值不高的作品大批消逝了,主持这一淘汰的裁判是读者。

C.伪书好像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一样,虽然有害无用,但是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可以变废为宝。

D.老子认为伪书本身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弃之不用,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发现伪书的价值,不善于利用它。

3.作者认为“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你认为它的出现属于“            ”情况,反映了当时“          ”著书立说风气。(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则有岸,                                ,言笑晏晏。(《卫风·氓》)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8分)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1.“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2分)

2.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有删改)

陆贽(唐)

圣人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入,必悖而出。”非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   务:致力

B.宜增励之诚             儆:警戒

C将五旬                 迨:趁着

D.竟大艰                 夷:平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立教也      知来者可追

B奉私求          作《师说》贻之

C.货悖          人非生知之者

D.非明效欤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道理。

B.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C.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B.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C.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D.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3分)

⑵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3分)

⑶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4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的《沁园春》上阙,中间空缺部分填入哪一组最恰当(  

沁园春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A读书读史,四方奔走,费十年灯火,求利求名。    

B读书读史,费十年灯火,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C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D费十年灯火,求利求名,读书读史,四方奔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