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论语》中有很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有两种理【解析】 一指有较高政治地位者...

《论语》中有很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有两种理【解析】
一指有较高政治地位者和统治下的老百姓;一指有道德的人和无德败行的人。下列与“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中“君子”“小人”所指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C.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D.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D 【解析】 试题分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意思是说政治地位较高的人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平民百姓有勇无义就会偷盗。所以答案应为D项。“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要求的是自己,无道德的人要求的是别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无道德的人却和这相反。“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只讲忠信不合群,无道德的人合群但不讲忠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    ,五方杂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     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    。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      深沉,可能会    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痴迷,不知所以。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取材于易中天《读城记》,有删改)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①②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nuò)大    杂揉    五方杂(chǔ)     目不瑕接

B.(ruò)大    杂糅     五方杂(chǔ)    目不暇接

C.(nuò)大    杂揉     五方杂(chù)    目不暇接

D.(ruò)大    杂糅     五方杂(chù)    目不瑕接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浩荡  深厚  沉湎    B.浩瀚  雄厚  沉湎

C.浩荡  雄厚  沉醉    D.浩瀚  深厚  沉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论语·里仁》说:“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但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出现一种“羞于为善”的情况,认为从众才不会显得另类,不会有孤独感和压迫感。

上述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记忆、思考、和感悟?就此写一篇议论文会记叙文。

要求:立意正确鲜明,标题自拟;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有一只鸟长着两个头,当一个头睡觉时,另一个头就担负警卫任务。

左边的头爱打瞌睡,右边的头只好常常当警卫而不得休息。

一天,右边的头在执行警卫任务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一颗香甜的果子。右边的头想叫左边的头一起品尝,但见到它睡得香,不忍叫醒它,就想:反正我和它同一个身体,我吃下去,它也受惠。于是就把果子吃掉了。

左边的头醒来后,听到右边的头打了一个饱嗝,又闻到一阵香味,就明白了右边的头独享了美味佳肴,从此怀恨在心。

一天,轮到左边的头担任警卫了,它想也能独享香甜的果实。正好,一阵风吹来,隔壁树上掉下一颗有毒的果子。左边的头在怨恨自己背运的同时,想道:“它独享了甜果,我就独享毒果了,反正我和它是同一个身体,要死就一起死吧!”于是就把毒果吃下去了。

根据以上材料,分别从两个角度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6分)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孔子和孟子观点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各自有着怎样的思想倾向?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选作题(12分,每小题6分)

【注意:选作题共3道小题,请任选其中2作答。】

跨栏高手

[马来西亚] 张依苹

小时候随母亲上街,母子俩总会比同时出门的邻居早到菜市场。我们从不顺着大路走,更不爱用斑马线和天桥。母亲最是会打算。“喏,从这边到那边,至少得走一分钟。阿弟呀!你手脚灵巧,从栏杆爬过去得了!”她自己也应声跨了过去。母亲每天总忙得漏吃一二顿饭,也就比一般中年妇女轻盈,加上“训练有素”,手一撑,跳过及腰的围栏,根本易如等闲。

孩子们渐渐长大,父亲的生意开始赚得多,家里生活水准大大提高,也就买起汽车来。母亲不再走路上街,当然也没再表演“跨栏”。我念小学,一直到初中,年幼时过马路的习惯还保留着。就在中四那年,同学广生被车撞得脚骨碎裂,听说是从街上的围栏跳下来时给货车碰到。结果,锯了一边脚,每天倚着拐杖。自此,我对“跨栏”敬而远之。

近年,自己加入有车阶级行列,不知不觉对街上的“爬栏”、“跨栏”高手起了恶感。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忽地窜出一个人影,来个紧急刹车,不禁憋了一肚子气,不停下来么?难不成搞出第二个广生来!街上永远不乏此道中人。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略笨重的中年人,初出茅庐的儿童,老当益壮的老年人,围栏周遭一直都是热闹的。母亲已届不惑之数,身子日形瘦小,简直皮肉见骨,精神更是一年比一年差,医生说,必须做些轻便的运动。

那天,带母亲上街散步,她见到围栏对面一间药铺,嘴里念着:“阿弟,我去前面买些参。”

说罢手已扶住栏杆。我忙阻止:“阿妈,走那边吧!”到底人老了,没能翻过去,我倒松了一口气。不经意地眼光飘到远处的围栏。一个残废者正靠着围栏休息,然后缓缓把拐杖放到另一面栏,吃力地压着围栏的横柱,把身体一弹,过去了,重新拿起拐杖,支在腋下,一跛一跛地横过马路。我转回头,母亲正小心地钻过围栏的空隙。啊!清瘦了的母亲竟能穿过半尺宽的栏格。何时,方才越栏的跛子已走至我们旁边。我下意识地看他一下,他的眼睛居然也盯着我。我不由得多看他一眼,脑海忽地闪出一个名字…… “广生!”

19小说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请分别简要解析三个人物形象。(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