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绿阴冉冉遍天...

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绿阴冉冉遍天涯           ②青草池塘独听蛙        ③秋庭暮雨类轻埃

④林莺啼到无声处           ⑤门外无人问落花。

A.⑤①④②       B.③②④⑤         C.①②⑤④        D.⑤③②①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诗为南宋曹豳所写的《春暮》。既是绿阴遍天涯的暮春,应去掉③;既是绝句,一般一、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判断出第三句为④,根据根据内容、意境确定第二句、首尾两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中有很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有两种理【解析】
一指有较高政治地位者和统治下的老百姓;一指有道德的人和无德败行的人。下列与“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中“君子”“小人”所指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C.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D.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    ,五方杂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     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    。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      深沉,可能会    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痴迷,不知所以。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取材于易中天《读城记》,有删改)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①②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nuò)大    杂揉    五方杂(chǔ)     目不瑕接

B.(ruò)大    杂糅     五方杂(chǔ)    目不暇接

C.(nuò)大    杂揉     五方杂(chù)    目不暇接

D.(ruò)大    杂糅     五方杂(chù)    目不瑕接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浩荡  深厚  沉湎    B.浩瀚  雄厚  沉湎

C.浩荡  雄厚  沉醉    D.浩瀚  深厚  沉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论语·里仁》说:“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但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出现一种“羞于为善”的情况,认为从众才不会显得另类,不会有孤独感和压迫感。

上述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记忆、思考、和感悟?就此写一篇议论文会记叙文。

要求:立意正确鲜明,标题自拟;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有一只鸟长着两个头,当一个头睡觉时,另一个头就担负警卫任务。

左边的头爱打瞌睡,右边的头只好常常当警卫而不得休息。

一天,右边的头在执行警卫任务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一颗香甜的果子。右边的头想叫左边的头一起品尝,但见到它睡得香,不忍叫醒它,就想:反正我和它同一个身体,我吃下去,它也受惠。于是就把果子吃掉了。

左边的头醒来后,听到右边的头打了一个饱嗝,又闻到一阵香味,就明白了右边的头独享了美味佳肴,从此怀恨在心。

一天,轮到左边的头担任警卫了,它想也能独享香甜的果实。正好,一阵风吹来,隔壁树上掉下一颗有毒的果子。左边的头在怨恨自己背运的同时,想道:“它独享了甜果,我就独享毒果了,反正我和它是同一个身体,要死就一起死吧!”于是就把毒果吃下去了。

根据以上材料,分别从两个角度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6分)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孔子和孟子观点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各自有着怎样的思想倾向?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