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第1-5题,每小题2分;第6题,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第1-5题,每小题2分;第6题,每小题3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恐急,剑,故不可立拔          坚:锋利

B、而右手持匕首                  揕:刺

C、而起                          引:指身子向上起

D、荆轲                            :倒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行李之往来,共乏其困              D、北蛮夷之鄙人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乱易整,不武

B、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若不阙秦,将取之                置土石

D、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B、秋毫不敢有所

C、且君尝为晋君                  D、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5.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文章的高潮、结局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

B、文段一开始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A 2.B 3.C 4.D 5.D 6.(1)大臣们都惊呆了,突然出现这种意外的事件,他们都失去了常态。 (2)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订立盟约来回报太子啊。 【解析】 1. 试题分析: 做这道题可用语境分析法,由“剑坚,故不可立拔”可知,剑插的太牢固,不能立刻拔出,故“锋利”解释不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A.“穷困” 意思是走投无路, C.“行李”意思是出使的人,D.“鄙人”意思是粗鄙的人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 C.焉都为疑问代词“哪里”。A.都是介词,但意义不同,意思分别是:按照,用。B. 意义不同,第一个表转折,第二个表承接D.第一个意思为“是”,一二个意思为“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箕,名词用做状语,像箕畚一样。兄,名词用做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 “大臣们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此句错,大臣们没有束手待毙,“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大臣们都失去了常态,但也在积极应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6. 试题分析: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卒”通假字,通“猝”译为“突然”,“度”译为“常态”,各1分,句意通顺占1分。(2) “所以”译为“什么的原因”,“乃”帮助表示判断,译为“是”。句意通顺占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表意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D.愿大王少假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大王来何操?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查看答案

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封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沛公欲关中   踞以骂曰   沛公已去,至军中   太子   项伯杀人,臣   范增数项王   粪土当年万户侯  阙秦以

A①②③④⑥⑨⑤⑩⑦⑧     B①②④⑤③⑧⑥⑨⑦⑩

C①②③⑤⑧⑨④⑥⑦⑩      D①②④⑥⑦⑧⑨⑩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还柱                    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不敢兴兵拒大王               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C.固不如也,为之奈何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先言于秦王曰

 

查看答案

从汉字的构成来看,下列构字方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日      鹿           B.刃         

C.休                 D.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