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近期,一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近期,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让无数人感怀感动,而央视《新闻直播间》近日推出的一个栏目——“时间都去哪了,说说我们的青春”,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一时间,“……去哪儿了”风靡一时

请以“        去哪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补全题目,自定立意,文体鲜明。

 

时间都去哪了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来不及:来不及享受生活,来不及看透人生,来不及和自己的家人说再见。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时光的飞快流逝,岁月的苍茫流转,是没有人可以阻止的。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就会惊叹于时光流逝之飞快,更会疑惑于时间都去哪了的疑问中。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可替代,他们把自己的一生的爱交给了子女,直到生命最后也不放心,那都是因为子女们叫的那一声爸妈。这不正应了“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吗?确实是这样,一个人,忙忙碌碌一辈子,不就为了这两个字吗;一个人,生儿养女一辈子,不就为了这两个字吗!是啊!从生儿养女到生命完结,在这之间,人们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记得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儿子说:“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后来,这个孩子没有辜负妈妈对自己的期望,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可是母亲又对他说;“等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再后来,儿子成家立业了,而这时的母亲,已经从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婆婆。他现在想让自己的妈妈享福了,可当他从幻想中反应过来,母亲已经不在了的现实却已摆在了他的面前,这使得他乱了阵脚。为什么这么快, 母亲的时间都去哪了?其实,母亲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儿子的身上,儿子从年幼无知的孩子到风华正茂的大人,这期间一直都是母亲在默默的为自己付出,而这些付出都伴随着时光的飞逝,伴随着岁月的流转,伴随着母亲的老去。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珍惜现在,人的一生并没有彩排 同样,时间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是多少人渴望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将青春肆意的挥霍,到头来却可笑的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这个时候再去后悔就已经晚了。那么,作为正值青春的我们,又应该怎样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呢?第一.应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第二.要珍爱生命,要争分夺秒的抓住今天,热爱珍惜宝贵的今天。第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第四.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多做有益于他人.社会的事等。当然,在做这些事时,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不要再让自己说出“时间都去哪了,”这句话了。 “时间都去哪了”对于所有人来说,正如歌中所唱“生儿养女一辈子.柴米油盐半辈子”而对于有的人来说,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时间,却都葬送在他们自己的手中了。但可惜的是,时间这种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时间都去哪了?其实,时间就在自己手中,就看你如何去支配了,或许会用在别人身上;或许会用在自己的理想上;或许它会被挥霍。因此,我们应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让时间的价值得以实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短语型话题作文,以问话形式出现,蕴含了对亲情的呼唤、对青春的反思、对生活的追问、对价值的定位。那么,只要以生活为原点,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辐射即可,可以迁移到“年味儿去哪儿了”、 “好空气去哪儿了”、 “燕子去哪儿了”、“信仰去哪儿了”、“道德去哪儿了”、 “诚信去哪儿了”、 “雷锋去哪儿了”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世界文学_____ (cuǐ càn) 的星空中又一巨星陨落! 马尔克斯去世引发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缅怀。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心读完全书的人恐怕凤毛角。而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白

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2分)

答: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于马克思的逝世,作者回避了“死”这个词语,而用“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等词语来表达,这些词语符合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用语非常得体。请从用语得体的角度回答下面的问题。(不超过10字)(2分)

(1)1980年10月10日,“人民艺术家”中国电影演员赵丹去世。怎样表达一个演员之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0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突然发病去世。怎样表达一个音乐家之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脱离十八层地狱[注]

爱德华·约瑟夫·莫厄里

今天,在戏院般拥挤的法院,当昆斯区地方检察官文森特·奎因为路易斯·霍夫纳的自由而施展辩才时,这位被判无期徒刑并正在服刑者看到束缚自己长达l2年之久的镣铐熔化了。

几分钟之后,这个不再是谋杀犯的消瘦的囚徒听到法官彼得·法雷尔准予了奎因先生的诉求。

霍夫纳先生凝视了一会儿法官席。他哽咽了,微笑了。满意的议论声轻轻地从拥挤的听众席上传来,听众中有霍夫纳的亲友,以及由有名望的纽约人组成的霍夫纳声援委员会的会员。

今天的法律程序实际上是不得人心的,因为霍夫纳先生仍被依照法律程序,仍然被作为l940年昆斯区酒吧女凶杀案的凶手再次受审。

法雷尔法官在11月10日驳回了对这位布鲁克林人的指控,为奎因先生即将提出的免除起诉的申请铺平了道路。

法雷尔法官裁定,l941年审判案中对霍夫纳可能有帮助的证据此次出庭不能作为呈堂证供。

这些证据包括在警察局进行犯罪嫌疑人认定时的一些速记底稿。当时,一个名叫斯蒂芬·哈尔基亚斯的侍者认定,霍夫纳就是在一间牙买加酒吧抢劫案中杀死酒吧招待的人。在审讯时,哈尔基亚斯证实他第一次被带进去指认嫌疑人时并没有认出霍夫纳,但第二次认出了他。

哈尔基亚斯先生在审讯时作证说,他第一次没有认出来是因为没有看出霍夫纳的侧面。他说,第二次他去嫌疑人关押室时看见了他的侧面。

但是那些速记底稿——在审讯中从来未被引用——确切表明哈尔基亚斯在第一次进出时就已看清了霍夫纳的轮廓。法雷尔法官指出,如果当时承审法官知道这一点,他会直接宣布无罪释放。

知道自己命运时,霍夫纳狂喜不已。他一会儿哭,一会儿又笑了。他用激动得发颤的声音说,他感谢这么些年来一直努力帮助他获得自由的人们。

《纽约世界电讯与太阳报》于1947年介入这一案件,那时霍夫纳的朋友指出了在对他的诉讼与量刑中的某些破绽。从那时起,该报马不停蹄地进行推翻定罪的工作。

在电视摄像机和闪光灯的包围中,霍夫纳站在长岛市法院,与他的律师哈里·安德森和前地方法官利奥·希利以及侦探伯纳德·阿卢克握手。他们为了使霍夫纳离开丹尼摩拉监狱做了大量的、坚持不懈的工作。

“你感到痛苦吗,路易斯?”一个记者问。

“不,我不觉得痛苦。霍夫纳歇一口气说。

“当像阿卢克侦探、安德森先生、希利法官和莫厄里先生这样的人几年里马不停蹄地为我奔波时,我怎么会痛苦呢?我认为这件事在别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发生——这么多人如此尽力帮助一个他们并不认识的人。”

[注]此文获1953年普利策新闻奖。路易斯·霍夫纳是布鲁克林不名一文的小职员,当时正因被指控抢劫一间酒吧员工的工资而在丹尼摩拉监狱服刑,他发誓说他从未干过此事。莫厄里通过五年时间的深入调查,澄清了霍夫纳的冤情。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霍夫纳被作为昆斯区酒吧女凶杀案的凶手,证据就是侍者哈尔基亚斯第一次指认嫌疑人时就认出了霍夫纳。

B.作者一开始就将结果告诉读者,既安慰了那些关注此案的人,同时又紧紧抓住了不熟悉案情的读者的视线。

C.在霍夫纳凶杀案的审判与量刑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破绽,而这些破绽,反映的却是地方政府的排外主义。

D.霍夫纳一案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作者自1947年起经过五年的努力,为澄清霍夫纳的冤情做了大量的工作。

E.文章采用了倒叙的结构,设置了悬念,扣人心弦,让读者好奇案情,这为后面对案情娓娓道来做好了铺垫。

2.画线部分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3.霍夫纳蒙冤达12年之久,在回答记者时,竟然说不觉得痛苦。你认为霍夫纳如此说的理由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注]林清玄:台湾作家。菅芒花:一种草本植物。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由花及人,引发对人生的感悟;行文的过程,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

B.作者写本文时,感情经历了“期待→伤感→困惑→无奈→欣慰”的变化。

C.第段,从生活状态、内心情感两个方面,强调了“所有的人”都会变。

D.第⒅⒆段,写自己渴望“常”,逃避“变”,虽然懂得“变”的无可逃避。

E.本文富有诗意,多用排比、反复的句式,酣畅淋漓地叙事、说理、抒情。

2.文末 “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3.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变”和“常”,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