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或问日:“劝齐伐燕,有诸?”曰:“...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或问日:“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日:‘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日:‘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日:‘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日:‘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日:‘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日:‘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沈同:齐国大臣。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齐圜讨伐燕国,是战国中期的一项重大事件。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讨伐的。

B.孟子指出,讨伐燕国者必须施行优于燕国的政治措施,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C.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齐人身为天吏,替天行道,可以讨伐燕国。但如果让燕国人讨伐燕国人,则不值得鼓励。

D.孟子认为,礼乐征伐这样的大事,不是谁都有权力去做的,因此他明确反对让像燕国一样暴虐的同为诸侯国的齐国去讨伐燕国。

2.孟子是认为燕国可以讨伐,杀人犯可以杀掉么?为什么?(4分)

 

1.C 2.不是。孟子认为要讨伐不义的诸侯,必须是“为天吏”。要杀掉杀人犯,必须是执法部门的人。孟子在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法治问题。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孟子认为,只有天吏可以讨伐暴虐的燕国.他明确反对让像燕国一 样暴虐的齐国去讨伐燕国。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从文章中找到孟子关于讨伐杀人的语段,先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和自己的判断,可抓住“‘为天吏②,则可以伐之。’”‘为士师,则可以杀之。’可从法治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有人问道:?(您)鼓励齐国攻打燕国,有这目事吗?? 孟子说:?没有。沈同问‘燕国可以征伐吗?’我答复他说‘可以’,他们认为这个说 法对,便去征伐燕国。他如果问‘谁能去征伐燕国?’那我将答复他说:‘奉了上天便 命的人才可以去征伐。’就好比这里有个杀人犯,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人该杀吗?’ 我就回答说:‘可以。’他如果再问:‘谁可以去杀这个杀人犯?’那我就会回答说: ‘做法官的才可以杀他。’现在,让一个跟燕国一样无道的国家去征伐燕国.我为什么 里鼓励它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5分)(任选~题,100字左右)

甲、宝钗因何事到滴翠亭上?请筒述宝钗“全蝉脱壳”这一情节。

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乙、下面选段中“你”指谁?请简述黛玉说这番话的始末。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作品内容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宝钗设东,请诗社诸人吃螃蟹赏菊,事先与湘云拟了十二个题目,大家自行选题而作。黛玉凭三酋诗夺魁,宝钗一首咏螃蟹诗被众人赞为“食蟹的绝唱”,“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B.众人在园子里用饭,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风姐儿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  “咱们今)L就拿他取个笑儿。”

C.到了潇湘馆,众人见房屋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士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己,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与你妹妹,这样小器。”

D.雨夜,宝玉探了黛玉欲回。黛玉拿了个玻璃绣球灯,命点一支小蜡,递与宝玉。宝玉道:“我也有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打破,所以没点。”黛玉道:“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不好?明儿再送。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腹藏珠’的脾气!”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作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宝玉周岁时,贾政欲试他将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玩弄,贾政便不喜欢,说将不过 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只有老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

B.元妃省亲,宝玉作诗时用“绿玉”二字,宝钗提醒他元妃不喜此二字,教他改 为“绿蜡”。宝玉大喜,称宝钗为“一字师”。

C.宝玉同宝钗看湘云,黛玉不快,二人拌嘴,黛玉赌气回房。宝玉劝慰不成,又被宝钗叫去。黛玉越发气闷流泪,没两盏茶的功夫,宝玉又了,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

D.宝玉喝了酒,在王夫人炕上休息。宝玉正和彩霞闹着,赵姨娘听见,素日原恨宝玉,今见他和彩霞玩耍,心上越发按不下这口气,故作失手,将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宝玉脸上一推,宝玉左边脸上烫起了一溜燎泡。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6分)

【中吕】山坡羊·闺思

张可久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0,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注解】小琼姬:美丽的小丫头。

1.这酋元散曲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最后两句简要赏析。(2分)

2.散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分)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县令丞薄史题名碑记

【明】边贡

武乡吴候令阳信,以最称。收令与丞与簿若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长眉曳筇杖,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也,则瞿焉,日:“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吾儿时尚及见也。令安得斯人者焉,为父母焉。”言已.则已慨焉,歙焉,啜啜焉,泣焉,咄而思焉,爪其姓名弗忍移焉,恍焉若聆厥咳焉,盖与坐斯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者无以异也。又数之日:“某也,桌也。”则众也漠焉,若弗闻焉。又数之至桌也,某也,则日:“是某也,三老役焉,某也者廷掾役焉,亦载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数之至桌也,则出口唾焉,日:“是吏而盗者也。”已,又嗔焉,恕焉,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无或以告野史氏。野吏氏喟焉,日:“嘻!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虽然,不可以不记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后之为令丞与簿若史者过而观焉,将问之父老日:’某循者乎?某良者乎?为若思? 某寻而常者乎?为若笑也}某酷者也?贪者也?为若怒焉者乎?’又恩之日:‘后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将嗔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盖问对之顷有感发焉.顾瞻之际有惩创焉,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嚣,丁丑进士。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回,其政也仁以明.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恩焉,泣焉,厥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注】最:古代考核政绩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若:和,与。咄:表示惊诧的叹词。

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帮助县令、丞、尉推行政令。廷掾:县的佐吏。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众也焉  漠:冷淡  B.无以告野史氏  :有人

C.某者乎    循:遵循  D.有父母之焉    道:风尚

2.下列都属于阳信父老对历届官吏的评议的一组是(    )

是某也,真父母也  今安得斯人者焉

其心也直以恒      又恶用记乎哉

则出口唾焉    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侯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把碑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

B.第二段大量使用“焉”字,音律整齐,具有韵味。它以虚词的独特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村中父老的神情变化和对父母官的爱戴与怀念。

C.作者认为,尽管父老的议论已经对众官吏作出了评价,但还是要题名立碑,因为这样可以提醒警示后代的官员,让他们反思自己。

D.作者在文章末尾补充交代了吴侯的情况,同时表彰了吴侯的为人和政绩,并肯定他也将得到父老乡亲们的爱戴和怀念。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

(2)恶用是碑也乎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