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 治印 著名的老篆刻家厉刃,一早起来,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

治印

著名的老篆刻家厉刃,一早起来,心情特别好。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盆的太阳花。猩红的花骨朵正迎着霞光慢慢地展开,然后踱进他的书房。书房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是他亲手写和刻的三个篆字:“石窝窝”。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土,但却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处堆着各种各样的印石和关于篆刻的书籍,空气里飘袅着石头的气息。

昨夜,厉刃其实睡得很迟,一口气为本城评选出来的五名优秀的清洁工人,各刻了一方印。是总工会的同志交下的任务,酬金当然是按他的润格,每印四千元。但厉刃说:“为他们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这几方印确实刻得既有气势又有韵味,采用的是汉官的风格,下刀雄浑奇肆,但细部却又婀娜多姿。他觉得这些身处底层的工人,正直朴厚,情感丰富,有一种值得人钦佩的奉献精神。刻完印,已是凌晨三点,他又兴致勃勃地把印文和连款拓到宣纸册页上,将来可以收入他出版的印谱中去。

老伴忽然走进来,说:“有个年轻人要见你,他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叫任之。”

厉刃说:“我并不认识他,不见,哪有来这么早的?”

老伴说:“八点都过了,还早?也许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进来吧。”

厉刃点点头说:“也好。”

走进书房里来的任之很年轻也很英俊,上穿银灰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根紫红色的领带,下穿一条牛仔长裤,挺时髦的。

“行石老先生,冒昧打扰,请您原谅。”

“行石”是厉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见这小伙子是很懂礼貌的。

任之递过一张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任之主任前来拜访,求请为市长华阳刻一名章。”

“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

厉刃笑了笑:“我给任何领导刻印,都是要收取润金的。这是我的规矩。”

“能不能破个例?”

“不能!”

任之犹豫了一阵,说:“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点?”

“分文不少!”厉刃有些不高兴了。这样的事他见得多了,头头爱风雅,下属要讨上司的欢心,送个字画、印章,却又不想花钱。厉刃从不让人占这样的便宜。

“润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后来取。”

“不,一星期后来取,这几天我没时间。”

“好吧,都依老先生。”任之付了润金,悻悻地走了。

任之走后,厉刃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便找了块印石,操刀刻“华阳之印”。仍然是汉官印的格局,但笔笔画画端庄质朴,边款为:“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华阳先生雅正。厉刃奏刀。”

不久,市长华阳亲自主持了一个本地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座谈会,厉刃应邀参加了。在开会之前,华阳特地走到厉刃面前,诚恳地说:“厉老,谢谢您赠我的印,刻得真是太好了。”

“华市长,您不必客气,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

华阳愣了一下,随即说:“当然要谢您的,艺术——是无价的。”

这个座谈会开了整整一天,华阳下微笑着听取大家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认真地做了笔记。在中午的宴会上,华阳特意给厉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创辉煌。

几天后,厉刃收到了华阳的一封亲笔信。

信是这样写的:

厉老:

夏安!您在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令我茅塞大开,获益匪浅,谢谢!

首先要向您道歉,办公室主任任之未经我的应允,擅自上门求印,多有打扰。谢谢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财务室查了账,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润金。我除补交这笔款子外,还特意在机关党员大会上做了检讨。任之主任虽然年轻有为,但此种行为却不可姑息,已暂调离办公室,去一个乡镇锻炼,以观后效。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真乃警醒之语,我会牢记在心的!

厉刃读完这封信,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忽然问老伴:“捐献给希望工程的五万元寄了吗?”

“早寄走了。”

“那就好,那就好……”

1.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对厉刃院子、书房的详细描写,交代了厉刃爱石头的习性,烘托了人物的品行。

B厉刃治印,喜用汉官风格。对附庸风雅的权势者,润格每印四千元;对乐于奉献的清洁工,却分文不取。

C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任之,年轻有为,为给市长治印,彬彬有礼地满足了厉刃的苛刻要求。

D任之走后,厉刃虽然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但仍然以汉官印的格式镌刻了“华阳之印”,笔画端庄质朴,表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E华阳的亲笔信,使故事峰回路转,使人物性格昭然若揭,表现出他从谏如流的优秀品质。

2.小说主人公厉刃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别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4.小说命名和人物命名含义颇丰,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8分)

 

1.BC 2.(6分)厉刃是一位人品端方正直、醉心于艺术创作篆刻大师。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坚定地保有做人的气节和尊严,做人、做事任何时候都坚持原则、遵守“规矩”,律己、律人同样严格。给乐于奉献的清洁工刻印,他分文不取;对待阿谀奉承、讨好附庸风雅的上级的人,他名如其人,分毫不让;对待艺术,他深知“治印必端方”,笔笔画画,端庄质朴;对待市长,借治印之机,行劝谏之事;对希望工程,他慷慨捐助五万,乐于奉献。 3.(6分)小说的情节安排欲扬先抑。主旨是褒扬“华阳市长”,但是作者在情节的安排上先故意“造”了点假象:办公室主任身份的特殊性、一张介绍信、“能不能少一点”的请求、“谢谢您赠我的印”的感激。直到华阳市长“愣了一下”,小说的情节才发生了逆转。如此引人入胜的情节安排,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匠心。 4.(8分)“治印”有两层意思:(1)“治印”是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小说情节是围绕“治印”展开的;(2)一语双关,治印的“治”除了刻制印章之外,还有治理的意思;“印”除了印章之外,还有权力的含义。厉刃用“治印”的行为来“治理”社会的不良习气。(或华阳市长用手中的“印”,来“治”不称职的干部。) 人物命名也别具深意:厉刃——厉害的刀刃、锋利的刀刃(厉刃语言锋利,对市长不阿谀奉承)。华阳——“华”,中华的简称,“阳”蕴涵着坦诚正直的品性和作风。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等角度分析,B项,“对附庸风雅的权势者”以偏概全,他的润格是社会公开价格,并不特指。C项,任之的彬彬有礼是为了借公务之名,行讨好华阳之实。后文还有“悻悻”二字。所以选B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结尾“捐献给希望工程的五万元寄了吗?” “早寄走了。” “那就好,那就好……”塑造了他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重点抓住题干中的“别具匠心”这一特色来分析。从小说中对“华阳市长”的前后叙述等内容,很容易看出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自然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性的题,探究此题,首先要列出文本中的标题“治印”和文本中的人物名字,例如,厉刃、华阳等。然后根据对小说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从“治印” 、厉刃、华阳等名的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例如,从一语双关、结构上的线索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分析作答。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鹧鸪天

向子諲①

有怀京师②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释】①向子諲生于两宋之间,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被贬还乡,居江西临江。向子諲的晚年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②北宋都城东京汴梁。

1.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前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京师上元节景象?抒发了什么感情?(5分)

2.最后两句“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营造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后面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           当:承担。

C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之籍                   著:彰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