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不尽相同。

B.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人格化的文明。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回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1.C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论述“牢笼”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本质是相同的;B由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D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所以选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先从文中找到论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语段,然后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B项说陶渊明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所以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可结合着文中作者的观点来分析选项是否正确,D项,“必然会回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所以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个经典故事讲,有人总是向客人抱怨:对面住的太太衣服永远洗不干净,晾晒的衣服上总是斑斑点点。有位细心朋友来访时发现,不是人家衣服没洗干净,而是抱怨者自家窗户上有块灰渍。朋友擦掉灰渍后说:“你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庄子曰:“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在许多时候,真是这般。内省自身,认清自己,然后才能看清外物。正所谓:“自见者明。”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先给下面这幅图画命名,不超过6个字;然后用一段话描述这幅画所蕴含的意境。描述要求:合理想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5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店还每年举办文学节,并邀请作家到书店签名售书。这家书店,已成为让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殿堂。

① 据说他很少去理发店,头发长了就用蜡烛烧掉,说这种剃头法又快又省钱

② 他穿着色彩并不搭配的背心和外套,一头白发,上有火烧的痕迹

③ 第一次来到这家书店,是二十年前,那时,当堂而坐的是八十岁的老人乔治·惠特曼

④ 又来到塞纳河左岸巴黎圣母院旁边的那个绿色门面的书屋——莎士比亚书屋

⑤ 但她要努力让书店走进二十一世纪,在店里安装了电话、电脑和信用卡付款机

⑥ 现在,书店由他的女儿掌管。在她的管理下,书店风格依旧,室内装饰也没有改变

A.④⑥⑤③②①      B.④③②①⑥⑤    C.③④②⑥①⑤    D.③⑤②④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B.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