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诬蔑(miè) 抹(mǒ)杀...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诬(miè)   (mǒ)杀      (sā)撒气        不可估(liɑnɡ)

B.(jǐ)予    (tuì)变     (jiá)克衫       (jǐ)一堂

C.(hún)浊   (qiè)意    (cì)候人        (tuò)手可得

D.勾(dànɡ)  旋(xuàn)风    汗涔(cénɡ)      心急如(fén)

 

A 【解析】 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B夹克衫(jiā)C混浊(hùn)D汗涔涔(cé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查看答案

补充下列诗文原句(任选4小题)(8分)

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水浅而舟大也。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 庄周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6、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                    山长水阔知何处?

 

查看答案

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具体说明。 (3分)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义虎记

(清·王猷定)

辛丑春,余客会稽,集宋公荔裳之署斋[1]。有客谈虎,公因言其同乡明经孙某,嘉靖时为山西孝义知县,见义虎甚奇,属余作记。

县郭外高唐、孤岐诸山多虎。一樵者朝行丛箐中,忽失足堕虎穴。两小虎卧穴内。穴如覆釜,三面石齿廉利,前壁稍平,高丈许。藓落如溜,为虎径。樵踊而蹶者数,彷徨绕壁,泣待死。日落风生,虎啸逾壁入,口衔生糜,分饲两小虎。见樵蹲伏,张牙奋搏。俄巡视若有思者,反以残肉食樵,入抱小虎卧。樵私度虎饱,朝必及。昧爽,虎跃而出。停午,复衔一麂来,饲其子,仍投与樵。樵馁甚,取啖,渴自饮其溺。如是者月,浸与虎狎。

一日,小虎渐壮,虎负之出。樵急仰天大号:“大王救我!”须臾虎复入拳双足俛[2]首就樵樵骑虎腾壁上虎置樵携子行阴崖灌莽,禽鸟声绝,风猎猎从黑林生。樵益急,呼“大王”。虎却顾,樵跽告曰:“蒙大王活我,今相失,惧不免他患。幸终活我,导我中衢,我死不忘报也。”虎颔之,遂前至中衢,反立视樵。樵复告曰:“小人西关穷民也,今去将不复见。归当畜一豚,候大王西关外邮亭之下,某日时过飨。无忘吾言。”虎点头,樵泣,虎亦泣。迨归,家人惊讯。樵语故,共喜。至期具豚,方事宰割,虎先期至,不见樵,竟入西关。居民见之,呼猎者闭关栅,矛梃铳弩毕集,约生擒以献邑宰。樵奔救告众曰;“虎与我有大恩,愿公等勿伤。”众竞擒县,樵击鼓大呼。官怒诘,樵具告前事。不信。樵曰:“请验之,如,愿受笞!”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观者数千人,莫不叹息。官大骇,趋释之[3],驱至亭下,投以豚,矫尾大嚼,顾樵而去。后名其亭曰“义虎亭”。

王子曰[4]:余闻唐时有邑人郑兴者,以孝义闻,遂以名其县。今亭复以虎名,然则山川之气,固独钟于此邑欤?世往往以杀人之事归狱猛兽,闻义虎之说,其亦知所愧哉!

注释: [1]宋荔裳:宋琬(1614—1673),清山东莱阳人,字玉叔,号荔裳。顺治四年进士,曾官浙江宁绍台道。著名诗人。 [2]俛:同“俯”。 [3]趋(cù):同“促”。 [4]王子:作者自称。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仍投与樵         馂:剩食        B.如是者月,浸与虎狎      弥:满

C.众竞擒         诣:报告        D.请验之,如              :欺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言其同乡明经孙某                      B.虎负 

击沛公于坐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C.孝义闻,遂以名其县                      D.藓落如溜,虎径 

为国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作者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众人聚在宋公署斋,有位客人谈起了虎,宋公就讲起义虎的故事,并嘱咐我写下这篇记。

B.全文情节一波三折,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在人虎对立而缓和、而互信的过程中,突出义虎的形象。

C.文末的议论,作者为世间尚有“杀人之事”,尚有禽兽不如人而感慨不已,是记的点睛之笔,也是记的常见写法。

D.老虎尚义,本属诞而不经之事,然而在作者笔下,居然将一桩人虎互通情义、感恩报德的奇闻,写得动人心旌,而又催人深思。

4.用“/”给文中带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俄巡视若有思者,反以残肉食樵

(2)幸终活我,导我中衢,我死不忘报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的题目(18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阅读全文,结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不得超过6个字)(2分)

请求更换曲目——            ——伫立纪念碑前——          终被乐团录取

2.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4分)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4分)

4.文章中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