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此岸是自己的,彼岸是别人的。此岸是熟悉的,平淡无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此岸是自己的,彼岸是别人的。此岸是熟悉的,平淡无奇;彼岸是陌生的,神秘新奇。此岸是现实,彼岸是理想。我的此岸,你的彼岸。今日的彼岸,他日的此岸……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以“此岸与彼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此岸与彼岸 时间不会驻留,更不会作怀只选择等待的人。——题记 也许人生有太多经历,或许曾经悲伤,或许曾经欣悦,但那都已经成为过去。每一次的跌倒,就像一粒粒沙子一样。有些人是蚌壳,将它吞纳,磨成珍珠;有些人拿它拌成混凝土,筑成坚固的堡垒;有些人戏筑沙堡,任它随潮汐起落;而有些人,专把沙子放进眼里,磨坏了眼睛。沙子只是沙子,不可能变成金,就看你如何看待它。 深夏的空气有些过人的沉闷,似乎漫过了咽喉,却不能将其吐下,有些令人窒息的感觉。 没有更多的想法,看着压在桌上的作业,就已经令人头疼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却像梭子一样飞转的厉害。无奈,又是一年。笔尖总是写写停停,不经意间,笔又没油了。哎,连它都罢工了。 打开电视,又是无聊的广告。等了许久,确是一则半点新闻:“病床好冷,房间好寂静。我好想爸爸,好想妈妈,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我好孤独……” 孤独?你孤独,我却寂寞…… 我真的寂寞吗?又看了眼电视,盯着桌上的书,又觉得惭愧起来。那位女孩遭遇了地震的威胁,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同时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但她却只说她孤独,而我呢?真的能用“寂寞”来诠释现在吗? 变得纠结起来…… 想起前回在书上看到的“沙子”格言,似懂非懂地关掉电视,换上笔芯,又奔碌开来。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只是知道那应是正确的。我本该这么做。 记得有次回家,习惯性地用力推门,却猛然发现:门上挂了锁。那天的心情本不大好,加上回家的作业又多,烦得厉害。便急急忙忙打开书包找钥匙。书包里的所有东西都翻了一遍,袋子也摸了半天,可硬是没找到。我一气,把书包扔在了地上,手一挥,却发现钥匙挂在脖子上。稍松了一口气,匆忙把钥匙插上,却吃了一惊:没锁上!真是……心一下子凉了许多,脑子一片空白。想起刚才“义无反顾”地翻查,后悔得很,干嘛不先检查一下呢? 想起了许多事情,又似乎并无关联,东边的事怎么和西边的事掺和到一块了? 真的一点关联都没有吗? 或许我该冷静。 作业还是做完了,再次打开电视,却没有选择娱乐台。放上光碟,蓦然听起一首周杰伦的“退后”,似乎挺有感觉。听完后,又是一阵静默,突然觉得有几分酸楚。 我应该明白了。 是的。 也许我没有别人的天赋,也许我没有别人的才干,但我就注定差人一截吗?不,不会的,上天应是很公平的啊?但我并没有看见公平的存在啊?又似乎有一种无名的力量在反驳我。是的,命运难道是事先就准备好的吗?机会难道是提前就眷顾你的吗?或许我不能一鸣惊人,但我却应该为此更加努力啊!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可能别人已经泡在我的前面,但只要没到终点,我就还有机会啊?跌倒了,大不了站起来;摔破了,大不了疼一会儿:流汗了,大不了随风蒸干。就算我是只“笨鸟”,但我却可以“先飞”啊! 站在岸边,总觉得对岸遥不可及,因为我不能渡过去。真的吗?远处飘过来的一条小船,突然让我变得沉默。是的,“乘船”,不就可以了吗? 也许我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以至于我连我自己都看不清。 此岸到彼岸,作别昨日,只是一条船的距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作文。首先要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中心,往往是最后一句;然后要弄清此岸是什么,彼岸是什么。审题立意:1、安于此岸,乐享此岸。2、彼岸风景更美,要努力走向彼岸。3、立足此岸,追求彼岸。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做5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               。(《滕王阁序》)

2.老当益壮,              。(《滕王阁序》)

3.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难》)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6.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寿星佬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于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觉也许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多藏之深山之密室,各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而得。由于它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纪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进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只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阅读名著不可以在太快乐的时光。人们在幸福的时候往往读不进书。快乐是一团粉红色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的珍珠。

阅读名著也不可在富裕的时刻。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得就慢了。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是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的。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理解画线句子“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在文中的含义。(4分)

2.作者为什么说“阅读有些像搏斗”?(4分)

3.本文多处使用了比喻手法,请选择一处进行分析鉴赏。(3分)

4.文中作者认为阅读是一种孤独,但也有人认为阅读不是一种孤独,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不超过100字)(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4分)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痛苦)哦!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1.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矩”,目的是什么?(2分)

2.周朴园夸她“贤慧”“规矩”时,鲁侍萍为什么却说自己“不贤慧”“不大规矩的” “有点不清白”?(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14题(5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乙)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夫子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B.五十者可以帛矣         衣:穿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同“敛”,收敛

D.非我也,             兵:兵器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斧斤时入山林       则修文德来之

B.后世必子孙忧       昔者先王以东蒙主

C.涂有饿莩不知发     远人不服不能来也

D.斯天下之民至       则将用彼相矣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刘备,天下枭雄。

4.下列各组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孔子针对冉有说出的攻打颛臾的真正目的进行直接回击, 批评冉有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君子态度。

B.甲文孔子在批驳的基础上立论,正面阐发他的治国思想:对内要“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孟子在乙文里也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统治者役民以时,治民之产,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其乐融融。

D.孔子和孟子都在文章里彰显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显示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