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个小题)(5分) (1)渔舟唱晚,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个小题)(5分)

(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文章千古事,________________。(杜甫《偶题》)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8)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响穷彭蠡之滨 (2)弊在赂秦 (3)一弦一柱思华年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无以至千里 (6)得失寸心知 (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复习时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关键是不写错别字。如:“彭蠡”、“赂”、“蓑”、“至”、“樯橹”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离人强。

1.“叫起离情,敲残愁况”一句中“敲残”二字有何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曲描写了哪些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开皇七年,刺史韦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若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司隶别驾刘陀,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陀亦不敢为恨。

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彦谦居家,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节选自《隋书·房彦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兄彦询,有清鉴       雅:平素

B.雅有词辩,风概       高:超出

C.刺史韦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固:坚持

D.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  亢礼:高声论礼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房彦谦有操守的一组是(3分)(  )

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

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

刺史惮之,皆为之拜

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

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

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房彦谦事奉继母,超过了他的生母,每年四季的山珍水果,自己不先吃,让继母先品尝。

B.房彦谦为官惠民,深受百姓爱戴,就连当时的大文豪内史侍郎薛道衡,也对他特别地尊敬。

C.房彦谦为人正直,凡是他所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彦谦弹劾他人时,被弹劾者竟然没有怨言。

D.房彦谦虽然身居高官,但平时勤俭朴素,所得俸禄,都拿来周济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面问题。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的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

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B.在清明节,人们拜祭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

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

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

2.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古代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

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

C.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推而广之要拜祭自己的祖先。

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

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说出了清明的节气特点。

B.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时到野外踏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古人常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魄,后演变成踏青郊游,上巳节因此消失。

D.在现代社会,那些积淀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小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初夏的轻风吹过\,

那时花开了,

    你走过我的窗前,

  飘来阵阵清香。

    连蝴蝶也驻足了,

        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

如今的思绪,

    只为了那时花开。

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那时花开”可以分解成三个关键词:那时、花、花开。

 

查看答案

欣赏下面漫画《玩大了》,按要求作答。(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任选一条鱼,替它写一段简短的内心独白,要求30字以内。(3分)

(2)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