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请以“这,就是真相”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 你说...

根据以下材料,请以“这,就是真相”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

你说的都是真的,但还有更多真的没说。(米兰•昆德拉)

 

这,就是真相 阅读是一个反刍的过程。 当时我们并未注意的故事和情节会那么契合地诠释我们很多年以后才有的心境。于是,一种惊喜和沧桑交合的岁月感徒增。 自《公民凯恩》标志着蒙太奇手法的兴起,便相应地出现了一大批诡秘压抑,主题含蓄的电影。真正读懂一部电影的时间能有多长呢?也许是当时,也许是数年后,也许是一辈子。 俄罗斯电影《小偷》便是我很多年后才读懂的电影。 整部影片以罕见的勇气质疑了父与子,个人与祖国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以一个孩子的记忆书写了苏联的历史并试图走出童年的创伤。桑亚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在战争中牺牲的爸爸,可是爸爸却在他的梦境中出现过,直到另一个“爸爸”——英俊帅气的托扬叔叔走进了他的生活。6岁的小桑亚看见火车下面的铁轨上,在战争中牺牲的父亲向飞奔而去的桑亚挥手道别,从此,父亲再没有出现在桑亚的梦境里,托扬把他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托扬叔叔其实是一个职业惯偷,最崇拜的人却是斯大林,他以窃取邻居的财物为生,将善良而轻信的邻居的财物席卷一空后又前往另一个城市,直到一切败露,托扬被抓住。小桑亚不顾一切地追逐着警车,他不停地摔到在雪地里,又不停地爬起来,他对着镜头喊出了“爸爸”。这个时候的桑亚已经把托扬当做了“父亲”,他的童年却已经在不堪中结束了,如此残忍的真相。 但一个孩子是永远无法读懂真相的,于是当还是孩子的我坐在银屏前看完整场电影时,并不知道小桑亚迷惘的眼神不仅是创伤,还是令人心痛的愤怒。直到几年后的今天,通过断断续续的重温,“找寻”“被窃取的生活”等字眼渐渐化成了一泓清水,仿佛伤口一样,格外醒目地散发着光泽,然后平静地愈合,消褪。 但真相,真相,真相,它一遍遍地呼喊。这个残忍的字眼从未离开过。它一遍遍地告诉我,不是这样的,也不是那样的,所有的结局都无以言说。 不久前,一个我很想念的孩子回来了,然后是一场也许不太欢快的聚会。我清晰无比地看到了那孩子的挣扎与彷徨,他温柔地倒向了让他继续伤痛的一边。我轻轻吁了口气,又是一个真相。我等的原本是一个典型化的成长,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受打击后坚强起的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内心都那么坚定啊,我沉静地坐在热闹的对面,一种淡淡的伤感缠绕指间,原来真正的真相是,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朝我想象的那样去发展,即使是,那也是别人的故事,而不是你所构想的。 真相被揭开了,第一次,呼吸觉得很轻松,心情慢慢地饱和。 也许, 知道真相并未成长。 接受真相才是成长。 不甘心让那些典型化的,被美化的思考方式束缚、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或许有些时候谎言也是善意的,可是任凭真相被掩盖却是对别人和自己的不忠。”所以,接受真相吧,就像接受生活一样。 或许生活本身就是真相?我们只是奔波在谎言和真实所维系的网络中,努力地扯掉谎言,搭建真实。只是那过程,疼痛而美丽。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可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拓展。那个寻找真相的人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去寻找我们苦苦追寻的真相,当发现真相丑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失望至极!这就如同当一个人想象得越美好的时候,往往失望值也就越大。而有时人们为了安慰自己,宁愿相信那个漂亮的谎言就是真相。但真相就是真相,不管你相信与否,她都真实地存在。所以,真相不必刻意去隐藏她丑陋的事实真相,即使人们知道真相是丑陋的,选择逃避真相的人终究会逃避,选择寻找的人终究会面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二)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三)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四)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史铁生《与地坛》节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坛具有哪些特点(2

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2)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3.第(四)段文字中描写的地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有何感悟?(5分)

4.请结合作品内容,探究:“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中“宿命”的深刻内涵。(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韩   《师说》)

(2)巫医乐师百人,               其可怪也欤  (韩  《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  《赤壁赋》)

(4)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  《赤壁赋》)

5茅飞渡江洒江郊,            ,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破歌》

6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破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相关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许多地区都陷入战乱。②问死生:探问生死。

1.古人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那么称自己的兄长为  ,称别人的儿子为  。(2分)

2.杜甫,字__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诗圣”。这首诗的体裁是__诗。(2分)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 

1.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5分)

(1)父时                  (2)王勿遣            (3)妾事其父

(4)所奉饭者以十数          (5)故不加诛

2.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4分)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3分)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之间。(3分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相同项是(3分

万顷之茫然

A.渺渺兮予怀               B.客有吹洞箫者

C.句读之不知               D.而今安在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