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销魂 节骨眼 瞋目结舌 无事生非 B.敲...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销魂   节骨眼   瞋目结舌    无事生非

B敲榨   副作用   怨天尤人    风餐露宿

C调剂   孤零零   要言不烦    形迹可疑

D撼动   三角架   杳无音信    舐犊情深

 

C 【解析】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A项,瞋目结舌——瞠目结舌;B项,敲榨——敲诈;D项,三角架——三脚架。所以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   头/戏   牧/六兴旺   有尽有/接不暇

B/   /   养/可可点    尽其妙/径通幽

C闻/   熟/   体/歌载舞    心如意/兄道弟

D/   /  交/开花    瑕瑜互/层叠出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场钢琴比赛中,一位女音乐家衣着朴素,与其他衣着华丽的音乐家形成鲜明对比,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人应该隐藏于音乐背后,对此,有人佩服,有人感叹人生中有许多事是这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10分)

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

①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②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③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以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注释:①结夏课:举子考进士不中,退而肄业学习,称过夏,结业出学后称为结夏课。②脱屣:摆脱而不当一回事。③靳:吝惜。

1.第①段中“四方之志多乐居关中”是因为                    。(3分)

2.第②段中最能概括作者与“秦中诸人”关系的一句是                    (2分)

3.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闲居之乐无味无得,所以造物者不吝惜。

B.闲居之乐的无味无得是超脱世俗者所追求的。

C.闲居之乐能使世俗之人放弃所争,淡泊名利。

D.超脱世俗者乐在无所贪、无所争、无所吝惜。

4.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第小题。(15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前赤壁赋》作者是_____。赋是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像汉赋一样,采用________的方式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七月                           纵一苇之所      

万顷之茫然                        而吾与子之所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                   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                 D.鱼虾而友糜鹿 

4.下列句子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客有吹洞箫者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以为莫己若者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7分)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碌,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①娖 [chuò]:戒备 银胡碌:箭筒,一种戒备的器具。

1.辛弃疾,号        。“白髭须”和上片的“       ”一词对照,极言岁月流逝。(2分)

2.下列对本作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得意的战争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

B.诗中“燕兵”代指“金兵”,尽管敌人防备,诗人率军仍能射良箭突袭成功。

C.下片一“追”一“叹”,含不尽的岁月感怀,由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D.整首词直抒胸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豪放的特点。

3.下阕着一“叹”字引领,请结合诗句简析 “叹”的内涵。(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