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看 麦 熟 刘成章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刘成章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 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折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1.文章开头比喻手法运用非常有特色,结合第一段内容具体分析这一手法及其好处。(4分)

2.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婆娘们并不懂得的《诗经》中的诗句?(6分)

3.在文章结尾,作者赞美“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抖着,折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请简要概括“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4分)

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6分)

 

1.(4分)将小麦比作日渐加厚的绿毡、厚可盈尺的绿绒被、隆起的有着金子颜色的海浪碧波,从厚度和颜色上展现了麦子日渐长高、饱满、成熟的全过程,(2分)形象地写出了丰收之景和人心情的快乐。(2分) 2.(6分)①婆娘们虽不懂《诗经》的词句,但是她们懂得理解父母的辛苦,感念父母的恩德,用孝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2分)②《诗经》之歌融入秦腔,在关中平原上传唱,说明中华民族孝顺、回报父母的传统美德依旧具有生命力,这声音能够焕发出民族的纯朴本色;(2分)③体现“看麦熟”风俗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2分) 3.(4分)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热情、孝顺、质朴的民族传统美德。(答到任意4点即可;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1分) 4.(6分)①对丰收的期盼与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2分)②对关中婆娘充满了赞美之情;(2分)③对关中风土人情和民族质朴本色的讴歌之情。(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白比喻修辞手法的一般性作用是使表达更生动形象,然后再结合第一段内容具体分析,比如指出是将什么比喻为什么,这样的比喻使什么更加形象生动,等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表现作品中人物和主题的作用。文本的有关内容是这样的:“在那原色中, 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结合文本主题分析,可见婆娘们虽不懂《诗经》的词句,但是她们懂得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感念父母的恩德,因而用孝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另一方面看,《诗经》能在关中平原上传唱,说明中华民族孝顺、回报父母的传统美德依旧具有生命力;同时这也体现出“看麦熟”风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这一要求,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如,根据文本第2自然段中“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一语、第3自然段中“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一语、第4自然段中“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一语、第5自然段中“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抑郁等等,可归纳出他们具有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热情、孝顺、质朴的民族传统美德。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主要根据文本中所使用的词汇和语言进行分析。比如,从文本第5自然段中“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等句可看出作者对丰收的期盼与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从文本第4自然段中“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等句可看出作者对关中婆娘充满了赞美之情;从文本最后一段中“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等语可看出作者对关中风土人情和民族质朴本色的讴歌之情。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3)                 ,则芥为之舟。                         (《逍遥游》)

(4)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

(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氓》)

(6)银烛吐清烟,                                        (《春夜别友人》)

(7)玉户帘中卷不去,                                    (《春江花月夜》)

(8)持之有故,                                         (《荀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钟山晚步         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晚步西园           范成大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1.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3分)

2.“料峭轻寒结晚阴”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3.两诗中“晚步”而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赢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相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籍,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爵曰:“伯起之祥至矣。”果三日而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任一子。万历中,赐谥忠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3分

系:                    甫:                    顾: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也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3分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保补老赢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掠    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爵少年时就因为为兄长鸣冤而被答为“奇士”。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王府回来后向皇帝上奏章,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家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乱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们。杨爵被捕时非常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3分)

2)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3分)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4分)

(4)始大人常以为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在横线上补上一句话,以体现鸽子的善意并揭示这则寓言的寓意。(3分)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                 。”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是(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⑥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④③/②/⑤⑥        D①/④/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