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 (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定三分隆中决策”。请简要概括诸葛亮对形势的分...

简答题

(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定三分隆中决策”。请简要概括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与提供的战略构想。(6分)

答:

(2)概括刘备、关羽、张飞殒命的主要原因。(6分)

答:

 

(1)形势分析: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用为援而不可图;可取荆、益,以兴汉室。 战略构想: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图中原。 (2)①刘备报仇心切,打破了既定“联吴抗曹”的战略,战术 上又在狭窄的地带扎营,导致失败而死;②关羽自高自傲,被魏吴夹攻,失败而死;③张飞脾气暴躁,因醉酒鞭打部下,被杀死。 【解析】 (1)本题从两个方面考虑: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和提供的战略构想。形势分析主要是从曹操方和孙权方分析。答题内容相对集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没有跨度。 (2)刘备报仇心切,打破了既定“联吴抗曹”的战略,战术上又在狭窄的地带扎营,导致失败而死关羽自高自傲,被魏吴夹攻,失败而死;③张飞脾气暴躁,因醉酒鞭打部下,被杀死。作答此题应从作品前后情节方面去考虑。张飞的死与其性格有关,形象比较鲜明。刘备的死与关羽的死相关联,情节性也较强,所以只要熟悉内容,不难概括。 考点: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并非宋元白话而是浅近的文言,这种“半文半白”语言在文言过渡到白话的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

B.《三国演义》中,为避曹操追兵,刘备携新野十多万百姓逃奔江陵,关羽护着刘备且战且走,赵云保护刘备的家小。混乱中,有人称赵云投奔曹操了,但刘备并不信。

C.《三国演义》中,关羽退守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D.刘禅亲自扶着诸葛亮的灵柩到汉中定军山安葬,并封其谥号为忠武侯。孔明一死,东吴在边境增兵。刘禅派宗预入江东,前去重结旧盟,孙权折箭起誓不攻蜀国。

E.曹操杀了杨修的主要原因是:杨修恃才放旷,借机对将士说“鸡肋”表明曹操有退兵之意以及杨修解读“一合酥”“梦中杀人”等犯忌之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

今年春,余统帅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冁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及命付诸梨枣,而为数语,以弁其首。

——《古文观止》序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2.文中“付诸梨枣”的近义词是(  )(1分)

A.付之丙丁  B.付之厥如  C.付梓  D.梨园弟子

3.序言中,作者认为编撰《古文观止》的意义何在?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4.《古文观止》中收录了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他的文赋代表作还有      ,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替你走半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吴冠中

牡丹和梅花,曾是人们印象中的国花。牡丹花朵硕大,色彩艳丽,且高贵荣华之富态。梅花的花朵要小多了,星星点点,或疏或密开满在乌黑而坚硬的干枝上,而且干枝往往曲折多姿,予人风骨独傲之感。更因梅花开于寒冷的季节,那时别的花都不敢吐露,故而引起诗人们的赞美——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造型艺术角度看,形成美感的主要因素是整体构成。梅花之美主要缘于体态多姿。干枝穿插间的粗、瘦对比,故老梅更独具这般风采。梅花盛开或初吐露花蕾时,尚无绿叶衬托,只由花朵与枝干构成点与线的二重唱。“删繁就简三秋树”,郑板桥虽多画兰竹,少画梅花,其实他已道出了自己对梅花的绘画感受;而王冕画梅繁华密枝,引人进入梅花的国度。陈老莲画梅喜表现一段古怪倔强的干枝上着画三几朵,寓秀于拙,仿佛是他的自画像。梵高的向日葵同样是他的自画像,真正杰出的艺术家,总是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正由于敏感的艺术家从不同视角揭示了自然之美,人们才更深一层感到自然之美。历代有那么多的诗人和画家表现了梅之美,梅在中国人心目中早已登上高雅之宝座。我在故宫曾见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一幅册页梅花,满纸只是淡墨点,其间穿插几笔墨黑的线是干枝,予人以月下梅花或雾中观梅之整体感受。这与西方印象派的效果异曲同工。走完隔膜、封闭的漫长世纪,地球显然日益缩小,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谁也挡不住,梅花和腊梅的西指日可待。

我第一次看到的梅园是无锡梅园,因当年梅园被许多居民的白墙衬托,被明如镜的太湖衬托,因而梅之身段和花之色彩分外醒目。中国传统绘画不涂背景,被绘在白底子上的梅花便尽现体态之美。因而,梅花在园林中往往依素墙而栽。或者反其道而行之,种在假山洞口之类的深暗背景前,花开时明如观火。

中国大地上到处有梅花、梅园,多少姑娘们的名字爱叫梅。我自己嗅觉不灵,可看梅,赏梅,不知闻梅香。梅之香更吸引了广大的爱好者,“暗香浮动月黄昏”,让人未见花就闻到了香味。文人咏梅,凡夫俗子也爱梅,梅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绘画中最通俗的题材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缘于她们都象征中国传统中高尚的道德品质,梅居其首,是梅的荣誉。让园林、园艺家们深入研究梅的品种及嫁接等科学课题吧!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之花将开遍大漠南北,家家户户。今天,人们渴望草坪与鲜花了,在礼品中鲜花替代了糕点与烟酒。我从来不过自己的生日,连这个诞生时日也忘了。但不意有一回,居然邮局送来了一束鲜花,是外地有人邮来贺诞辰的。花簇大都是月季、郁金香之类。如果是一簇梅花或腊梅,当别有一番风姿了。

今年五月间,我到太湖一个小岛上的园林 果木产寻寻觅觅,发现梅园已是青绿一片,郁郁葱葱。细看,满树已隐藏着小小的青梅,才使我醒悟谢了还有青果子。不过青梅是褐色的干果了,可能是作陈皮梅之类的佳品吧。梅花展示了青春的美丽,有奉献了成熟的果实,这是梅的品质吧。

正因着眼于花、干、枝的点、线组合之美,我更爱腊梅。腊梅洗尽脂粉,只剩下并不鲜艳的暗黄之色,近乎蜡黄的病色了。然而在绘画的寰宇中,局部永远臣服于整体,在整体中体现价值。由于对照的绝妙效果,腊梅花朵之“蜡黄”,呈现了无价的物种黄金色。三味书屋后园的那株腊梅花给鲁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似乎也是令我独钟情于腊梅的姻缘。

1.请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梅之美”,请加以概括。(6分)

3.简要分析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4.文章以“说梅”为题,请探究作者通过“说梅”寄托了哪些深刻的意蕴。(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鱼我所欲也》)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陛下亦宜自谋,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左牵黄,            ,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