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海棠诗社起社时,探春为什么给黛玉取号“潇湘妃...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海棠诗社起社时,探春为什么给黛玉取号“潇湘妃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

用意?(6分)

2.《呐喊》中多篇小说都有关于“辫子”的重要情节,请举两例,写出作品名称、主要人物并

简述相关情节。(4分)

 

1.第一问:①黛玉住处潇湘馆有竹子;②斑竹又名湘妃竹,黛玉住处又名“潇湘馆”;③娥皇、 女英哭竹成斑,黛玉也爱哭,将来想宝玉,也要变成斑竹的。(答对两点即可,每点2分) 第二问:预示了黛玉的命运和结局。(2分) 2.①《阿Q正传》,假洋鬼子,用手杖打阿Q;阿Q,盘辫参加革命被阻止;②《风波》,七斤,因为进城被革命党剪辫,后闻听皇帝又要坐龙庭而心生恐慌,后发现时虚惊一场;③《头发的故事》,N先生,因为剪辫而遭致责骂,直到第一个“双十节”后。(答对两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潇湘妃子,即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字号。书中说,大观园中姐妹起诗社,众女儿个起字号,黛玉号为"潇湘妃子"。“潇湘妃子”原是古代传说中舜妃娥皇、女英哭夫而自投湘水,死后成湘水女神之称,也叫湘妃。曹雪芹为黛玉起这个名号,大概与娥皇女英的故事有关,以泪洒斑竹的娥皇女英象征黛玉的悲惨命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从清朝立国到倾覆,头发,辫子,一直都是汉民族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结。鲁迅曾说:“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与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啊!”一条辫子,蕴含着多少中国人的血泪史,辫子的有无,盘与拖,都关系着中国人的命运。鲁迅第一次写到辫子是在《头发的故事》中,后来,他又在《风波》中专门写了一场由辫子而引起的风波,在《阿Q正传》中再一次写到辫子。鲁迅去世前的最后一篇文章《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中谈的仍然是辫子问题。这似乎透露出鲁迅对中国人的辫子的特别关注。的确,“辫子”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促使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妙设计,三气周瑜,周瑜临终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气绝身亡,

诸葛亮却又动了恻隐之心,怀着沉痛的心情去东吴吊唁周瑜。

B.《子夜》中,赵伯韬想吞并吴荪甫的企业,趁吴荪甫资金短缺之机,散布谣言诱使股民提取存款,

吴荪甫贴告示说提款自由且利息可通融,扑灭了赵伯韬的流言。

C.《茶馆》中常四爷因瞧不起打手马五爷而与他顶撞起来,这时,吃洋教饭的二徳子说“你威风啊!”

“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三言两语就将马五爷的气焰压下。

D.《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

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E.泰戈尔《飞鸟集》在对人生的点点思绪的抒发之中,诗人以抒情的彩笔,写下了他对自然、宇宙和

人生的哲理思索,从而给人以多方面的人生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以昌黎之崛强,宜鄙俳体矣而滕王阁序曰得附三王之末有荣耀。以杜少陵之博大,宜薄初唐矣;而诗曰:“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以黄山谷之奥峭,宜薄西昆矣;而诗云;“元之如砥柱,大年若霜鹄。王、杨立本朝,与世作郛郭。”今人未窥韩、柳门户,而先扫六朝;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轻温、李:何蜉蝣之多也!

(节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2.文中“黄山谷”作为称谓,是称黄庭坚的       。(1分)

3.作者袁枚是清代诗人,文学上主张是(    (3分)

A.肌理说    B.性灵说   C.格调说   D.神韵说

4.中作者批评了哪人?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分)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你喜欢大海,因为它无边无际;我不喜欢大海,也是因为它无边无际。(法国电影《夜莺》中的台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千古兰亭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自那真迹被隐匿起来,后人一直苦心孤诣地复原着它原初的形状。这些后人包括: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陈邦彦……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那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些摹本、刻本、拓本,都被编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互动结构中。白纸黑字的纸本,与黑纸白字的拓本的关系,犹如昼与夜、阴与阳,互相推动,互相派生和滋长,轮转不已,永无止境。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就这样在不同的材质之间辗转翻飞,摇曳生姿。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衍生不息。

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建筑(比如长城),通过外在的宏观控制人们的视线,让文字附着在青铜礼器之上,通过物质的不朽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自从纸张发明的那一天,它就取代了青铜与石头,成为文字最主要的载体,汉字的优美形体,在纸页上自由地伸展腾挪。在纸页上,中国文字不再带有刀凿斧刻的硬度,而是与水相结合,具有了无限舒展的柔韧性,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一样,自由、潇洒和率性。它放开了手脚,可舞蹈,可奔走,也可以生儿育女。它们血脉相承的族谱,像一株枝桠纵横的大树,清晰如画。王羲之或许还不会想到,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对生命流逝、死亡降临的愁绪,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所有浩荡无边的岁月,被压缩、压缩,变得只有一张纸那么大,那么的轻盈可感,轻得像蝉的透明翅膀,中国人的文化与生命,就是在这份轻灵中获得了自由。

当这十几个世纪里的字画卷轴排列在一起时,我们才能感觉到文字水滴石穿一般的强大力量。文字它以临摹、刻拓的方式,从死亡的控制下胜利大逃亡,一步步完成跨越千年的长旅。从物质性上讲,纸的坚固度远远比不上青铜,但它使复制和流传变得容易,文字也因为纸的这种属性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当那些纪念碑式的建筑化作了废墟,它们仍在。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

选自《十月》,有删改,题目为选者所拟)

1.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简要概括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3.结合对文末“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的理解,阐释本文标题“千古兰亭”

的内涵。(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围城冬夜

钱钟书

①柔嘉不愿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薄得不复伤心,嘶声说:“你是个懦夫!懦夫!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鸿渐正回头要回答,躲闪不及,梳子重重地把左颧打个着,迸到地板上,折为两段。

②鸿渐惊骇她会这样毒手,看她扶桌僵立,泪渍的脸像死灰,两眼全红,鼻孔翕开,嘴咽唾沫,又可怜又可怕,同时听下面脚步声上楼,不计较了,只说:“你狠,啊!你闹得你家里人知道不够,还要闹得邻舍全知道,这时候房东家已经听见了。你新学会泼辣不要面子,我还想做人,倒要面子的。”走近门大声说:“我出去了!”慢慢地转门钮,让门外偷听的人得讯走开然后出去。柔嘉眼睁睁看他出了房,瘫倒在沙发里,扶头痛哭。

③鸿渐走出门,神经麻木,不感觉冷,意识里只有左颊在发烫。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他信脚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他仿佛另外有一个自己在说:“完了!完了!”散杂的心思立刻一撮似的集中,开始觉得伤心。左颊忽然星星作痛。同时感到周身疲乏,肚子饥饿。鸿渐本能地伸手进口袋,想等个叫卖的小贩,买个面包,恍然记起身上没有钱。他无处可去,想还是回家睡。他看表上十点已过,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出来的,也许她早走了。

④他一进门,房东太太听见声音,赶来说:“方先生,是你!你家少奶奶不舒服,带了李妈到陆家去了,今天不回来了。这是你房门的钥匙,留下来交给你的。你明天早饭到我家来吃。”鸿渐心直沉下去,捞不起来,机械地接钥匙,道声谢。房东太太像还有话说,他三脚两步逃上楼。

⑤开了卧室的门,拨亮电灯,破杯子跟断梳子仍在原处,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他呆呆地站着,身心迟钝得发不出急,生不出气。柔嘉走了,可是这房里还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声、她的说话,在空气里没有消失。他望见桌上一张片子,走近一看,是陆太太的。忽然怒起,撕为粉碎,狠声道:“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滚你的蛋,替我滚,你们全替我滚!”这简短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傻哭个不歇。和衣倒在床上,觉得房屋旋转,想不得了,万万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

⑥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⑦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选自长篇小说《围城》,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注:本文节选自《围城》结尾部分,主要情节为方鸿渐和孙柔嘉在结婚定居上海后,因双方家庭和亲族,甚至佣人的介入,矛盾更为复杂,不断发生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刚建的新家解体,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

1.本文前两段所描写的方鸿渐具有哪些的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4

2.妙用比喻是钱钟书的写作特色,请从第三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赏析。(4

3.请简要概括方鸿渐进卧室之情绪变化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

4.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