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陈亮 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陈亮

臣窃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天命人心犹有所系,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与敌俱生,卒能奔败之余,而胜百战之敌。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三十年之余,虽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复关念,自非海陵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为何事也。况望其愤故国之耻,而相率以发一矢哉!

陛下以江、淮之师为金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石晋失卢龙一道,以成开运之祸,盖丙午、丁未岁也。明年,艺祖皇帝始从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败澶渊,而丁未、戊申之间,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以告太平,盖本朝极盛之时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为靖康之祸。天独启陛下于是年,而又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间尔。天道六十年一变,陛下岂可不有以应其变乎?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龙川集卷一》,有删节)

[注]偏方这里指南宋管辖的江南地区。海陵:指金废帝完颜亮,亦称海陵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      惟:想,认为

B.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          沈:通,沉着

C.听其废置                       听:使……听从

D.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       启:开导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郁遏而久不得骋因而     B.卒能以奔败之余凭借

C.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    D.今乃驱委庸人却、竟然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3分)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3分)

                                                                           

(3)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3分)

                                                                           

4.请简要概括最后两段中陈亮给宋孝宗的治国建议。4分

                                                                              

 

1.C (应为“听任”) 2.C(应为“在”) 3.(1)等到秦桧提出与金人议和的歪理邪说来阻挠抗金,忠义之臣刚直之士纷纷遭贬(被排斥)而死在南方,从此天下的抗金士气就懈怠了!(一个分句1分,“沮”可译为阻挠、阻止,“斥”译出被动意思,“惰”可译为懈怠、涣散、一落千丈等。) (2)又过了六十年,神宗皇帝实际是在丁未年真正即位施政,国家的形势从这时完全发生了变化。(“以”、“于是”及“一”各1分) (3)这确实是如今大有作为的时机,不能苟且偷安而虚度了时光啊。(“诚”、判断句及“苟安以玩岁月”各1分) 4.布置军备,任用贤人,远离小人,抓住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一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听:应为“听任”。针对文言实词,考生应注意试卷上不考核对词义的死记硬背,而是着眼于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并且多关注那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教材中常涉及的实词。最后要结合语境判断,而非单纯“字典式”释义。方法上应积累典型句,建立储备库;因文定义,结合语境解释;语法分析,依据成分推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卷分析:C项,“于”,解释为“在”。“于”,在词性上有介词、动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经常考核介词。“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一.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如: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二.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三.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四.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五.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六.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七.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对”“对于”。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八.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同”“与”等。例: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九.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与”等。例: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十.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比”。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十一.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十二.引进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为”。例: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卷分析:文言翻译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只能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一:留。留下古今相同的词,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时间等),如“秦桧”“神宗皇帝”。方法二:补。补出省略、隐含的内容。“死南方”应为“死于南方”。方法三:删。删除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方法四:调。调换倒装句式,语序要调整。方法五:换。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古今异义要换成现代汉语。方法六:顺。直译不通的要贯通,意译流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该类题考核内容筛选与概括。它包括重要观点、关键词语、原因结果、道理寓意等等,记叙性选文的细节、人物形象、事件内涵概括也可作为考查内容。主要形式有:1、筛选能够体现文本某方面内容的关键词。2、提炼文本的重要观点,常常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概括文本议论或叙事的原因结果、道理寓意等等。在方法上:1.疏通文言文段,读懂文章大意。这是答好所有文言筛选概括题目的基础。2、筛选关键词语,提炼观点,要重点研究文段的议论文字,还要弄清楚题目要求:是作者本人的 ,还是文中人物的?是关于文艺理论的,还是关于人生认识的?3、概括文本的道理寓意,要抓住文章的议论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也可能要就整个文段来概括。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摄影者访谈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要求语言简明,符合语境。3

采访者:                                                                 

受访者:新闻摄影要求把主流社会不在意的真实展示出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读者领悟。依据这一原则,摄影记者不该给被摄体描眉画眼。心中的至美首先是自然。摄影记者应该发现至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记录——是记录,而不是夸大一点的宣传

 

查看答案

阅读右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

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人做好表率。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日前光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本人写作才能超群绝伦,如能加盟贵社,定当鼎力工作。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与我洽谈。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③⑤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                    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     

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谓实至名归。

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

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          B③⑤④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           。重阳前后“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         可想而知。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          的用心坚持。

A不胜其烦   落差   细水长流   B不厌其烦   落差   滴水穿石

C不胜其烦   失落   细水长流   D不厌其烦   失落   滴水穿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